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理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_PPT幻灯片

动物生理学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_PPT幻灯片


葡萄糖的易化扩散
(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1.定义: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
能过程,将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从膜 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移动的 过程
2.特征 逆电化学梯度
耗能
3.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
✓ 转运的方向 ✓ 转运的能量 ✓ 转运的后果
4. Na+-K+泵
➢(5)生理意义:
✓ 种类
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 三磷酸肌醇 (IP3) 二酰甘油 ( DG)
(三)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 跨膜信号转导
生长因子,胰岛素为信号
信号转导过程
信号
接合膜酪氨酸激酶外侧端
激活内侧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受体本身
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和胞内其它蛋白残基磷酸化
细胞功能的变化
第三节 细胞的跨膜电变化
二、 细胞的动作电位
(一)动作电位(active potential)
膜受一定强度的刺激后, 在原有静息电位 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倒转 和复原,即膜快速去极化 后又复极化 。
(二)动作电位组成
➢ 上升支 锋电位 ➢ 下降支 ➢ 去极化后电位
(负后电位) 后电位 ➢ 超极化后电位
(正后电位)
➢ 1. 定义:是指某些物质逆浓度梯
度的主动转运过程,所需能量间接 来自ATP的分解,也称联合转运。
➢2. 特点:
Na+从胞外被动扩散至胞内释放 的能量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主动转运
➢3. 条件:
胞膜上存在转运体蛋白
(五)出胞与入胞
✓ 1. 入胞:一些大 分子物质或团块物 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 2. 出胞:大分子 物质或固态、液态 物质从细胞内排出 的过程
140 mEq/l 1:35
✓ Na+ 有从膜外向膜内扩散的趋势
✓ K + 有从膜内向膜外扩散的趋势
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选择性 通透
✓ K +的通 透性 大
✓ Na+ 的通 透性 极 小
++ --
K+
3. 达到K+ 的平衡电位 ( Nernst公式) Ek=RT/ZF ln[K+]o/ [K+]i
① 建立一种势能贮备,供细胞其他 耗细胞外 高Na+的状态,是细胞产生生物电的基础
③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四)继发性主动转运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四)继发性主动转运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 化学门控通道具有受体功能,可称为通 道型受体,它们被激活时能引起跨膜离子流 动,也称为促离子型受体
(2)分布:
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 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传递
三、膜内侧的腺苷酸环化酶被激 活
第二信使
✓ 定义 外来刺激通过膜受体蛋白、G蛋白和
效应器酶系统 使 胞浆内一种含有第一信使信 息内容的一种化学物质增多或减少
4. 跨膜信号转导 (transmembrane tranduction)
外界信号
细胞膜表面
一种或几
种膜蛋白分子构象改变
新的信号进入
胞内
膜电位或其他功能变化
二、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
✓ 膜通道蛋白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 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跨膜信号转导 ✓ 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1) 特点:
小结
第二节 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
一、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
1. 信号: 含有信息内容的一种物
质或刺激
2. 人体内的信号: 存在于细胞
外液中含有信息内容的化学物质,或 机械的、电的、电磁波等刺激
3. 信号的类型
❖ 化学信号 ❖ 机械信号 ❖ 电磁信号 ❖ 电信号
激素, 递质, 细胞因子 声音 光 电流
✓ 阈电位(threshold membrane potential)
膜去极化到达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
膜电位。
✓ 阈电位的特性:
引起膜上电压门控性Na+通道大量 开放。
✓ 引起锋电位的条件:
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膜上电压门控Na+通道快速大量开放的原因
❖ 顺化学梯度 ❖ 不耗能(分子热运动的扩散)
2. 单纯扩散的条件
(1) 浓度梯度 (电-化学梯度)
(2) 膜通透性
(3)脂溶性物质 (4) 酒精
O2 CO2 N2
(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 定义:体内不溶或难溶于脂质的
物质,在细胞膜上某些特殊蛋白质 的帮助下,从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 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三) 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上升支: Na+ 内流 (Na+ 的平衡电位)
❖下降支: K+ 外流 ❖负后电位: K+ 外流暂时性减弱 ❖正后电位:Na+-K+泵的活动
(四)动作电位的特点
1、不衰减性传导 2、“全或无”现象 3、存在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二、动作电位的引起和传导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二、细胞膜化学组成及意义
❖ 脂质双分子层:屏障作用 保持细胞内容物的相对稳定
❖ 细胞膜蛋白质:膜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酶 细胞内外物质、能量、信息交换。
❖ 细胞膜糖类:糖蛋白,糖脂 作为膜蛋白受体识别部分 参与免疫反应
1. 单纯扩散的特点
❖ 1. 兴奋性(Excitability)—
活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 反应的能力
❖2. 兴奋 (Excitation)—
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
❖3. 可兴奋细胞—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一 、 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
(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
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膜内为负,膜 外为正)。
➢ 1. 神经纤维细胞 -70 mV
➢ 2. 肌细胞 90mV
-70mV~-
➢ 3. 红细胞
-20mV
(二)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
1.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
Na+ 、K+分布不均衡
细胞膜外
细胞膜内
Na+ 142mEq/l
14mEq/l 10:1
K+ 4 mEq/l
2. 特点
(1) 顺电化学梯度,不耗能 (2) 膜蛋白对转运的物质具有选择性 (膜 蛋白分子本身有结构特异性) (3) 膜通透性可变
3.类型
(1)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2)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载体 (carrier) ——
与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等物质 易化扩散有关的膜蛋白质,不具有 离子通道那样的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