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常用方剂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早期常用方剂:1.七厘散(伤科七厘散《良方集腋》)[组成] 血竭30 麝香0.36 冰片0.36 乳香4.5 没药4.5 红花4.5 朱砂0.36 儿茶7.2[功效与适应证]活血逐瘀,定痛止血。
治跌打损伤,淤滞作痛,割伤出血。
[用法] 共研细末,米酒调服,每服0.2g,日服1-2次,或调敷患处。
2.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组成] 大黄20 芒硝10(冲服)当归10 木通10 枳壳20 厚朴10 苏木10 川红花10 陈皮1 0 甘草10[功效与适应证]攻下逐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
[用法] 水煎服。
药后得下即停。
3.双柏散膏(《中医伤科学讲义》)[组成] 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用法] 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
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4.四黄膏(《证治准绳》)[组成] 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治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用法] 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5.肢伤一方(《外伤科学》经验方)[组成] 当归12 赤勺12 桃仁10 红花6 黄柏10 防风10 木通10 甘草6 生地12 乳香5 [功效与适应证]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于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期。
[用法] 水煎服。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组成] 柴胡15 天花粉15 归尾15 红花6 穿山甲10 酒大黄30 酒浸桃仁12[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 水煎,分2次服,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则停服,如6小时后,仍无泻下者,则服第二次,以利为度。
7.活血止汤痛(《伤科大成》)[组成] 当归12 川芎6 乳香6 苏木5 红花5 没药6 蛭虫3 三七3 赤勺9 陈皮5 落得打6 紫荆藤9[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止痛。
治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 水煎服。
8.活血祛瘀汤(经验方)[组成]当归15 红花6 庶虫9 自然铜(煅)9 狗脊9 骨碎补15 没药6 乳香6 三七3 路路通6桃仁9[功效与适应证]活血化瘀,通络消肿,续筋接骨。
用于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初期。
[用法]水煎服。
日1剂9.活血祛瘀方(<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组成]当归10 赤芍10 红花12 栀子10 桃仁10 泽兰10 生地15 三七末3(冲服)[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于骨折及伤筋初期。
[用法]水煎服。
10、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组成] 苏梗厚朴枳壳砂仁归尾红花木香赤芍桃仁苏木香附[功效与适应症]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用于胸腹挫伤,气滞胀满作痛。
[用法] 按病情定剂量,水煎,可加入少量米酒和服。
11、祛瘀消肿膏(《临床正骨学》)[组成] 血竭9 儿茶6 没药9 乳香9 元胡12 川椒6 麝香1.5 冰片1.5 赤小豆30 地龙30 [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适用于跌打损伤初期,局部肿胀疼痛。
[用法] 以上各味共研细末,以蜜或饴糖调敷伤处12.栀子散(验方)[组成] 栀子当归各等份[功效与适应证] 消肿化瘀,适用于损伤初期,肿胀疼痛。
[用法] 共研细末,酒或醋调敷伤处。
13.消肿止痛膏(《外伤科学》经验方)[组成] 姜黄羌活干姜栀子乳香没药[功效与适应证] 祛瘀消肿止痛。
治损伤初期瘀肿疼痛者。
[用法] 共研细末。
用凡士林调成60%软膏敷患处。
14.海桐皮汤(《医宗金鉴》)外用[组成] 海桐皮6 透骨草6 乳香6 没药6 当归5 川椒10 川芎3 红花3 威灵仙3 甘草3 防风3 白芷3[功效与适应证] 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治跌打损伤疼痛。
[用法] 共研细末,布袋装,煎水熏洗患处。
15.消瘀止痛药(《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外用[组成] 木瓜60 栀子30 大黄150 蒲公英60 蔗虫30 乳香30 没药30[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用于骨折伤筋,初期肿胀疼痛剧烈者。
[用法] 共研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敷。
16腰伤一方(《外伤科学》经验方)[组成] 当归12 赤勺12 续断12 秦艽15 木通10 延胡索10 枳壳10 厚朴10 桑枝30(先煎)木香5(后下)[功效与适应证]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治腰损伤初期,积瘀肿痛,或兼小便不利者。
[用法] 水煎服。
17、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 当归9 川芎6 赤芍9 桃仁9 红花6 枳壳5 丹皮9 香附9 延胡索12 乌药9 五灵脂9甘草5[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化瘀。
治腹部损伤,蓄瘀疼痛。
[用法] 水煎服。
二.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中期常用方剂:1.八珍汤(《正体类药》)[组成] 党参10 白术10 茯苓10 炙甘草5 川芎6 当归10 熟地黄10 白芍10 生姜3片大枣2枚[功效与适应证] 补益气血。
治损伤中后期气血俱虚,创面脓汁清稀,久不收敛者。
[用法] 水煎服。
2.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组成] 生地12 芍药9 川芎6 黄芪9 杜仲9 五加皮9 牛膝9 红花5 当归9 续断9[功效与适应证] 调理气血,舒筋活络。
治扭挫伤及脱位骨折的中后期,患处未愈合合并有疼痛者。
[用法] 水煎服。
3.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组成] 当归60 川芎30 白芍30 熟地120 杜仲30 川断45 五加皮45 骨碎补90 桂枝30 三七30 黄芪90 (虎骨30)补骨脂60 菟丝子60 党参60 木瓜30 刘寄奴60 蔗虫90[功效与适应证] 壮筋续骨。
用于骨折、脱位、伤筋中后期。
[用法] 共研细末,糖水泛丸,每服12克,温酒送下。
4.补肾壮阳汤(经验方)[组成] 熟地15 生麻黄3 白芥子3 炮姜6 杜仲12 狗脊12 肉桂6 菟丝子12 牛膝9 川断9 丝瓜络6[功效与适应证] 温经通络,补益肝肾。
用于腰部损伤的中后期。
[用法] 水煎服。
5肢伤二方(《外伤科学》经验方)[组成] 当归12 赤芍12 续断12 威灵仙12 生薏仁30 桑寄生30 骨碎补12 五加皮12[功效与适应证] 祛瘀生新,舒筋活络。
治跌打损伤,筋络挛痛。
用于四肢损伤的中后期。
[用法] 水煎服。
6.和血舒筋方(<四肢骨折和脱臼治疗图解>[组成] 当归12 川断12 川木香12 威灵仙12 白芍12 忍冬藤18 五加皮12 鸡血藤15[功效与适应证] 和养血脉,舒筋活络。
治跌打损伤,筋络挛痛。
用于骨折及筋伤中期。
[用法] 水煎服。
7.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组成] 赤芍9 归尾9 川芎6 苏木6 陈皮6 桃仁6 续断12 乌药9 乳香6 没药6 木通6 甘草6[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止痛,祛瘀生新。
治损伤积瘀肿痛。
[用法] 水煎服。
8.消肿活血汤(《简明正骨》)[组成] 苏木9 红花6 川羌9 丹参15 灵仙9 乳香没药各6 五加皮15[功效与适应证]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用于损伤中期。
[用法] 水煎洗。
9.接骨丹(《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组成] 当归12 乳香30 没药30 自然铜30 骨碎补30 桃仁30 大黄30 雄黄30 白及30 血竭15 蔗虫15 三七15.红花15 儿茶15 麝香15 朱砂6 冰片6[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止痛接骨。
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
[用法] 共研细末。
每服2-3克,每日服2次。
16.续骨活血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组成] 归尾12 赤芍10 白芍10 生地15 红花6 蔗虫6 骨碎补12 煅自然铜10 续断12 落得打10 乳香6 没药6[功效与适应证] 祛瘀止血,活血接骨。
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用法] 水煎服。
17.理气止痛汤(经验方)[组成] 丹参9 广木香3 青皮6 炙乳香5 枳壳6 制香附9 川楝子9 延胡索5 软柴胡6 路路通6 没药5[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合营,理气止痛。
用于气分受伤郁滞作痛诸症。
[用法] 水煎服。
18.腰伤二方(《外伤科学》经验方)[组成] 钩藤12 续断12 杜仲12 熟地12 当归12 独活10 牛膝10 威灵仙10 白芍5 炙甘草6 桑寄生30[功效与适应证] 补养肝肾,舒筋活络。
治腰部损伤中后期,腰部痠痛者。
[用法] 水煎服。
三.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后期常用方剂:1.二号洗药(《临床正骨学》)外用[组成] 川乌草乌花椒艾叶苍术独活桂枝防风红花刘寄奴透骨草伸筋草各9克[功效与适应证] 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用于四肢骨折、脱位、伤筋等损伤后期,局部僵硬,挛缩痠痛者。
[用法] 水煎后乘热熏洗患处。
2.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组成] 党参10 白术10 茯苓12 炙甘草5 当归10 川芎6 熟地12 白芍12 黄芪12 肉桂0.6(焗冲服)[功效与适应证] 益气补血。
治损伤后期气血虚弱,溃疡脓水清稀。
自汗,盗汗,萎黄消瘦,不思饮食,倦怠气短等症。
[用法] 水煎服。
3.上肢损伤洗方(《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外用[组成] 伸筋草15 透骨草15 荆芥9 防风9 红花9 千年健12 刘寄奴9 桂枝12 苏木9 川芎9威灵仙9[功效与适应证] 活血舒筋。
用于上肢骨折、脱位、扭挫伤后筋络挛缩痠痛。
[用法] 煎水熏洗患肢。
4.五加皮汤(《医宗金鉴》)[组成] 当归(酒洗)10 没药10 五加皮10 皮硝10 青皮10 川椒10 香附子10 丁香3 地骨皮3 丹皮6 老葱3根麝香0.3[功效与适应证] 和血定痛舒筋。
用于伤患后期。
[用法] 煎水外洗(可去麝香)5.六味地黄(丸)汤(《小儿药证直诀》)[组成] 熟地25 淮山药12 茯苓10 泽泻10 山萸肉12 丹皮10[功效与适应证] 滋水降火。
治肾水不足,腰膝痠痛,头晕目眩,咽干耳鸣,潮热盗汗,骨折后期迟缓愈合等。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或将药研末,炼蜜成丸,每服10克,日3次。
6.右归丸(《景岳全书》)[组成] 熟地4份淮山药2份山萸肉2份枸杞子2份菟丝子2份杜仲2份鹿角胶2份当归1份半附子1份肉桂1份蜜糖适量[功效与适应证] 补益肾阳。
治骨及软组织损伤后期,肝肾不足,精血虚损而致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肢冷痠软无力。
[用法] 共研细末,炼蜜为小丸。
每服10克,每日1-2次。
7.四物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组成] 川芎6 当归10 白芍12 熟地12[功效与适应证] 养血补血。
治伤患后期血虚之证。
[用法] 水煎服。
8.归脾汤(《济生方》)[组成] 白术10 当归3 党参3 黄芪10 酸枣仁10 木香1.5 远志3 炙甘草4.5 龙眼肉4.5 茯苓10[功效与适应证] 养心健脾,补益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