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lim ( F ) = lim( F ) = 0
CES 生 产 函 数 就 趋 近 C- D 生产函数。 当ρ →∞, σ →0, CES 生 产 函 数 就 趋 近 投
K+(1- δ )L] Y=A[δ 当ρ →0 时 ,σ →1,
后 , 人们希望对所导致的均衡结果进行评价 , 与 某种给定的标准 ( 如资源有效配置资源平等配 置激励相容信息有效等 ) 进行比较 , 从而进一步 对经济制度安排给出是否导致了某些最优结 果 ; 还要检验理论结果是否与经验现实一致 , 能 否给出正确预测, 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最后, 对所采用的经济制度和规则作出优略的结论, 从而判断是否能给出改进办法。 1. 怕累托最优 在评估一个经济机制或制度安排 时 , 现 代 经济学通常所采用的一个最重要的评估标志是 看这个制度安排是否导致了效率。 所谓效率 , 就 是用最少的成本 , 达到最佳效果。 帕累托最优这个概念对任何经济制度都 是适用的。尽管怕累托最优标准没有考虑到社 会公平问题 , 但它却从一个基本判断标准 , 从可 行性的角度评价了社会经济效果。他意味着如 果一个社会资源配置不是有效的 , 则存在着改 进效益的余地。帕累托最优给出了一种判断标 准。只要想提高经济效率 , 人们就应不断地追 求 , 尽量地接近这一目标。因而它是一把标尺 , 人们可以比较衡量和评价现实世界中各式各样 经济制度安排的好坏 , 看它们里这一标准还差 多远 , 从而得知改进经济效益的余地 , 使资源的 配置尽可能接近帕累托最优。 2. 分配平等 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平等配置是两个非常 不同的概念 , 它们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般 来说 ,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平等配置呈现权衡取 舍的反向关系。人们通常所指的平等配置是一 由于 种绝对平均的概念 , 没有考虑到个人偏好。 各人的偏好不一样 , 把所有的商品平等地分给 每一个人虽然看起来公平 , 但不见得大家都满 意。 在经济问题的讨论中 , 人们还用到其它意义 下的结果平等概念。 例如 , 每个人都满意自己所 得的一份 , 即不认为别人的比自己的好。 以上平 等配置的概念也许更合理 , 因为他们考虑到了 并 个人偏好 : 人们愿意得到他喜爱的商品组合。 且 , 现代微观经济理论告诉我们 , 只要每人的初 始禀赋的价值相同 , 在通常市场均衡存在假设 条件下 , 市场机制将可同时导致帕累托最优和 以上所定义的平等配置。这就是说 , 在理论上 , 只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起点 ( 政府可以通过税 收和给每个国民同等基础教育达到这种起点平 等 ) , 然后通过市场运作就可以达到既有效率而 又公平的社会结果。这个结果对解决当今社会 的越来越大的贫富差别和社会不公 , 也许有一 点现实指导意义。 三、 结论 数学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 重要的工具。 由于提供研究平台 , 建立参照系和 给出分析工具都需要数学 ,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 ( 下转 216 页 ) 么数李分析的方法在现
∂ > ∂ ∂ > ∂ ∂Á ∂ ∂Á ∂
Á
( 2 ) F( ・ )呈现出不变规模报酬 : F(λ Κ ,λ L)=λ F(K,L) 对所有 λ >0 。 ( 3) 随 着 资 本 (或 劳 动 )趋 于 零 , 资 本 ( 或 劳 动 )的 边 际 产 品 趋 于 无 穷 大 5 随 着 资 本 ( 或 劳 动 ) 趋于无穷大 , 资本 (或劳动 )的边际产品趋于零 :
- 90-
建
筑
工
程
风水学中的现代生态美
侯新宇 (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东 番禺 511400)
“东方审美思维同原始思维有着密切的关联 , 是原 摘 要 : 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水进行了分析 , 并对风水文化观念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加以阐述。 始思维的自然延伸与发展。” 关键词 : 风水 ; 生态 ; 生态美 ; 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通常渗透了神秘的风水文 化观念。由于风水问题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 因而常常遮蔽了其合理的人文与科学内涵 , 掩 盖了其独特的生态美意蕴。今天 , 当我们从科 学发展观出发 , 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审美关系来 重新审视这一现象时 , 则发现中国古代住宅建 筑中的风水观念虽然存在若干迷信落后的因 素 , 但在 “风水”外衣下更蕴涵着中国古人追 求人与自然一体和谐、生态智慧与诗性掌握高 度融合的生态美诉求。 。 风 水 , 又 称 “堪 舆 ” “青 乌 ” “青 囊 ” 它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 , 据说周成王迁都建 都时就已经运用了 “风水”方法 , 后来经过晋 代郭璞等人的理论加工 , 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古 人建筑住宅时选择环境与处理环境的一整套观 点与方法 ( 古人有 所 谓 “阳 宅 ” 风 水 与 “阴 宅”风水之分 , 本文论述的住宅建筑风水是指 “阳 宅 ” 风 水 观 ) 。 “风 水 ”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觅 龙、察砂、观水和 点 穴 四 个 方 面 。 所 谓 “觅 , 就是建住宅时要寻找适宜的山脉作为基 龙” ; 所 谓 “察 础 , 强 调 “远 观 得 势 , 近 观 得 形 ” 砂” , 就是建住宅时除主山脉之外, 也要考虑 住宅周边的形势 , 要求四周的小山能够起到遮 挡恶风, 增加小环境气势的作用, 形成左青 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 四方环抱 , 多 , 就是建住 层 展 开 的 良 好 态 势 ; 所 谓 “观 水 ” 宅时要寻找理想的水文环境 , 既要求水口开闭 , 水 的 出 口 叫 “地 有 度 ( 水 的 入 口 叫 “天 门 ” 户” , 若不见源流谓之 “天门开” , 若不见水去 , 象征财源茂盛 ) , 又要讲究水 谓之 “地户闭” 形富贵有致 ( 如 “洋潮汪汪 , 水格之富” ), 同 时还必须水质甘香 清 洌 ( 如 “其 色 碧 , 其 味 甘 , 其气香 , 主上贵。其色白 , 其味清 , 其气 温 , 主中贵。其色淡 , 其味辛 , 其气烈 , 主下 ) 。 所 谓 “点 贵。若酸涩, 若发馊, 不足论” 穴” , 就是最后确定住宅的具体位置, 这其实 已由前三个方面做出了规定 , 只不过在具体操 作上还有许多细节讲究罢了。 中国古代建筑风水观念中蕴涵着人与自然 一体和谐、生态智慧与诗性掌握高度融合的生 态美诉求。其实这跟东方文化掌握世界的独特 审美方式密不可分。 “东方审美思维同原始思 维有着密切的关联 , 是原始思维的自然延伸与 发展。 ”而原始思维是一种混沌的、以形象为 主的诗性智慧, 它 的 核 心 观 念 是 “万 物 有 灵 观 ” “生 命 一 体 化 ” 和 “万 物 同 情 观 ” 。就此 而言 , 中国古代建筑中风水观念的生态美诉求 可以说正是这一审美思维方式的生动展现。 第一 , 它阐释了生命之美。中国古代住宅 建筑中的风水观念 是 建 立 在 郭 璞 所 谓 “有 生 气 ” 理 论 基 础 上 的 。 郭 璞 在 《葬 书 》 中 认 为 , “葬 者 , 乘 生 气 也 。 气 乘 风 则 散 , 界 水 则 止 。 ” 古人聚之使不散 , 行之使有止 , 故谓之风水。 “人受体于父母 , 本骸得气 , 遗体受荫。 ” (需 要说明的是, 中 国 古 代 “阳 宅 ” 风 水 观 是 在 “阴 宅 ” 风 水 观 上 生 发 出 来 的 。 “阴 宅 ” 尚 且 ) 这一观念对 如 此 , “阳 宅 ” 就 更 不 必 说 了 。 中国古代住宅建筑风水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影 响 , 其他风水理论莫不根源于此。这使风水观 念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以生命之美为底蕴, 以 “气 ” 为 中 心 概 念 的 特 殊 建 构 模 式 , 而 这 种 风 水模式实际上同原始思维中 “万物有灵观”和 “生 命 一 体 化 ” 是 契 合 一 致 的 。 恩 斯 特 o 卡 西 尔在 《人论》中谈到原始思维的时候 , 曾深刻 地指出 , 原始人的自然观既不是纯理论的 , 也 不 是 纯 实 践 的 , 而 是 “交 感 的 ” , “他 深 深 地 相信 , 有一种基本的不可磨灭的生命一体化沟 通了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个别生命形式。 ”以 此来观照中国古代阳宅建筑中的风水观念 , 则 无 疑 蕴 涵 了 原 始 思 维 中 关 于 生 命 “互 渗 共 感 ” 的神秘特征。例如 “觅龙”观念 , “龙”本是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于变化 , 能兴云雨利 万物 , 生命力旺盛的神异动物。以 “龙”来类 比风水形胜 , 正是对生命之美互渗共感的一种 形象表达。又如 《黄帝宅经》说 : “宅以形势 为身体 , 以泉水为血脉 , 以土地为皮肉 , 以草 木为毛发, 以舍屋为衣服, 以门户为冠带。 ” 更是直接把住宅形制与人的生命形体进行关联 比附。以生命之美来规范建筑环境与形制可以 说是中国古代阳宅建筑风水观念的核心。正是 在这一结合点上 , 生态智慧与诗性掌握融合为 生态美诉求。 。中 第二 , 它浸润了东方审美 “同情观” 国古代住宅建筑风水观念中 , 常常表现出 “以 己度物”的情感倾向 , 强调住宅与主人之间的 “物我同一”和 “同情同构” 。认为自然界的山 ( 上接 90 页 ) 代经济学中成为主要的研究方 法。如果经济学没有采用数学 , 经济学就不可能 成为现代经济学。可以说 , 学好数学几乎是学好 现代经济学的必要条件。数学在现代经济学的 作用是 : ( 一 ) 使得所用语言更加准确和精炼 , 假 设前提条件的陈述更加清楚 , 这样可以减少许 多由于定义不清所造成的争议。 ( 二 ) 分析的逻 辑更加严谨 , 并且清楚地阐明了一个经济结论 成立的边界和适应范围 , 给出了一个理论结论 成立的确切条件。否则的话 , 往往导致一个理论 的滥用。例如 , 在谈到产权问题时 , 许多人都喜 欢引用科斯定理 , 认为只要交易费用为零 , 就可 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直到现在 , 仍有许多人不 知道 ( 包括科斯本人在给出它的论断时也不知 还要加上晓勇 ( 支付 ) 道 ) , 这个结论一般不成立。 函数是准线性 ( quasi- linear) 这一条件。 ( 三 ) 利用 数学便于得到难以直观得到的结果。比如 , 从直 形水势 , 一草一木 , 都与房屋居住者的情感和 命运紧密相连 , 好的风水意味着必然带来好的 前景 , 坏的地理就预示着不详的兆头 , 甚至住 宅环境中某一物的存毁也关乎房主乃至整个家 族的命运和情感。正因为 “东方 ‘同情观’以 同情同构、物我交感、物我互渗的眼光看待自 然事物 , 把自然对象的生命同自身生命加以类 ”这正是生态审美 , 比 , 从而形成了美丑观念。 难于自外于审美客体 , 必须 “参与”体验的直 接表征。所以 , 中国古代阳宅建筑的风水观念 必然以谐和有情作为重要的审美尺度 , 必然寓 含着生态美诉求。 第三, 它包蕴了诗意栖居的情怀。西方 现代哲人海德格尔在对现代性及其危机进行批 判的时候 , 曾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诗歌提 出 : “人 诗 意 地 栖 居 在 大 地 上 ” 的 生 活 理 想 , 并 明 确 指 出 , “栖 居 是 以 诗 意 为 根 基 的 。 ”他 有感于技术理性的恶性膨胀 , 对早先人与自然 的那种和谐关系充满怀念。而 “诗意栖居”必 须通过 “筑造”才能达成 , 人只有通过劳作筑 造居处 , 为自己营造一个栖居之所 , 才能够在 这里俯视大地、仰望天空。以此观照中国古代 阳宅建筑的风水观念 , 则其中无疑包蕴了诗意 栖居的情怀。所不同的是 , 这种诗性智慧不是 哲人们反思的结果 , 而是原始的、浑融的、自 在的, 是对宇宙模糊体察的整体性思维结果, 尽管它的阐释是以一种变态的神秘风水话语来 表达的。 所以说, 我们应该从一个客观, 全面的 角度去看待风水中的各种问题 , 分析出可为我 用的思想精华 , 抛弃其糟粕。在古人研究的基 础之上 , 结合现代理念 , 努力探索国际化背景 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建筑。 责任编辑 : 程鹏 观上来看 , 根据供给和需求法则 , 只要供给和需 求量不相等 , 竞争的市场就会有看不见的手 , 通 过市场价格的调整 , 达到市场均衡。但这个结论 并不总是成立。 Scarf(1960)给出了具体的反例,证 明这个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成立。 ( 四 ) 它可 改进或推广已有的经济理论。这方面的例子在 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太多了。比如,经济机制设计 理论是一般均衡理论的改进和推广。 参考文献 [1]RoJo 巴罗 , Xo 萨拉伊马丁 , 何晖等译.经济增长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J].经济研究, 2005, 2. [3]袁志刚等.宏观经济学 [M].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 社, 2003, 10. [4]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