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说课稿
黄梅一中秦敦林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黄梅一中的秦敦林,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说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一是教材分析,二是学情分析,三是教法分析,四是学法指导,五是教学过程,六是教学后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中图版《地理》必修三模块第二章第一节,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
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尤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典例,对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土流失概念,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3.重点、难点的确立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难点: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所以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及高一已基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背景知识及水土流失的一般影响因素和原理,为本节内容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具体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自然及人为原因时,涉及到的知识跨度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三、教法分析
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基础,这节课我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多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owerPoint 课件展现相关更形象、直观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法指导
由于本节内容需回顾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通过看书等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而在具体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涉及的知识跨度大,需要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后记
本节课利用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从地貌、土壤、降水、植被等各个因素分析,使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人地相关的思想,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和思维辨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