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注意,大部分的记忆,都是零散的。
今天记得A,明天记得B,后天记得C。
所以,今天学一点,明天忘一点,效率不高。
而且,当你要记得一个新知识时,又也从零开始的。
而今天讲的集成系统记忆法,则不是这样的。
它最大的好处是不用什么特别的方法去记。
因为你理解了它,并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你就很容易记住了。
整个知识成体系,成体系了,所以不容易乱,学习也是一样。
那么,什么是集成系统记忆法呢?集成系统记忆法,就是把自己的知识进行分类, 然后用一套多层次的挂钩,来把不同类别与级别的知识点进行层层联结.。
相当于图书馆和大型超市。
图书馆系统就是归类整理的一个典型。
仔细研究一下固定电话号码,个人认为它是分类整理最精确的东东之一。
所以,个人认为,最厉害的记忆不是图像记忆,还是逻辑记忆,比如台湾记忆专家陈俊生举的一个例子: 36552124313028 ,如果学过记忆术的人记,可能会用图像记,但如果把它分一下,变成365 52 12 4 31 30 28 ,各位一定看出了道道吧,一年+52周+12月+4季+大小月。
所以美国著名学习专家弗斯特教授在《记忆术》中强调:要不遗佘力地把工作、学习中的东西分好类,以帮助记忆和灵活运用。
这个编档系统的大类和小类越详细,记忆和运用就越方便。
在这里,再强调一下闲云的“以熟带新”的记忆核心理念:任何资讯要记在头脑中,最好的方法,并不是直接把它记下来,而是联结在你已经知道的事物中,印象才会最强烈、最深刻。
今天我讲的集成系统记忆法就是“以已知带未知”的逻辑好方法。
能在记东西的时候产生所谓的“往前滚动”的效果,而不只是停留在原地踏步。
接下来讲一下,集成系统记忆法的应用领域:某一专门领域研究+专题研究+论文写作。
(请各位看一下大纲)第3小点是使用工具:要用思维导图软件,思维导图软件的优势在于:能随意扩充、增删、调整、节省时间和精力。
第4小点:集成记忆法的好处:当您在某一研究领域集成一个大系统后,你会发现学习、扩充、应用会非常容易和得心就手。
这个系统的另一好处之一还在于它具有自动复习的性质。
这个只有自己切实应用了才知道。
坏处是:开始花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
接下来我讲大纲中的第二大点: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这个是重点。
因为一个东西要表达清楚,只能慢慢说,慢慢理解和接受,不能急的,否则全都一学就会,这个也太不值钱了,呵呵。
第1小点:愿望目标先确定所要研究的领域。
可以问自己:我为什么要研究它?10年后20年后建立的这个系统会对我产生什么巨大影响?假如要花100小时的时间,我愿意吗?比如,根据我的个人远景目标,我准备建立的系统有记忆、学习、思维、NLP、生活法则、幽默口才、培训、教育等方面,但目前基本建立得好的系统只有一个:阿峰记忆系统。
第2小点:制定下方案:收集资料2个月,整理它大概1个月。
最好一气呵成。
在这2-3个月内(可能要更多时间)重点研究某个领域。
这也是所谓的集中焦点法则。
第3小点:具体实施。
(重点)首先,你要有这一领域的许多资料吧,所以,要先收集资料。
选择10本左右这一专题领域的书,(如果专题领域范围比较少,3-5本也行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请教这一领域的专家请他们推荐3-5本书、视频、音频。
最好是纸书,电子书也可。
搜集10-20本。
和与此领域相关的重要网站文章(精华帖)。
个人以为,先书后文章。
因为书容易给你一个整体框架。
注意:不要想求完美,差不多就开始学习。
因为你几乎不可能万事俱备,关键是开始就行。
比如,我整“阿峰记忆系统”就看了以下书籍第二个小小问题就是如何阅读这么多的书书,如何有效地看书?若能请教这方面的专家(推荐3-5本)重点看就OK了。
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看您收集的书的简介,一般著名人物写的或者著名人士评价多的是好书,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3-5本。
具体看书,都是先看目录和大小标题,然后进行跳读。
就是快速地看,只看要点,原理,技巧,跳过那些举例与废话。
即不要急着去看细节,否则你很快会放弃努力的。
宜象《十倍速学习法》中说的,一本书60分钟的快速浏览阅读。
目标是,找自己喜欢的整体框架。
假如对这个领域根本不熟悉,那么要先找一二本书,仔细阅读一下,例如初学习NLP,这个不细说了。
每阅读一本书都要作思维导图框架笔记。
在做笔记之前,先在书上划线,下次做导图只需要看划线的重点部分。
再次是精减划线部分,写在导图软件上,同时一定要注明什么书第几页(这个过程也是理解和初步精减的过程哦)。
这个是为以后“仔细整理”服务的。
收集资料的第3小点是:平时收集比如,我以后要整理“思维系统”其实里面很乱,内容也很多,这些都没关系。
因为我要在适当的时候整理的,目前只是信息收集阶段,我只是把在平时把收集到的重要的东西“丢”到思维系统的思维导图里,等积累到一定时间时,再进行分类整理。
比如,昨天,某QQ群中有一网友出题:要小学生用5、5、10、2四个数字算24. 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要全用上。
我感觉很有意思,就把他丢入到“逻辑思考”子主题中。
(这就是积累,呵呵)接下来我讲第二步:分类整理,分类整理是核心!是最关键的步骤。
其实我讲的方法也只是在不断地完善中,希望与大家一起探索更有效的整理方法。
整理时,第一个是摆正心态。
以“谦虚的心”来学习,会收获更多,更能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整理时,则要“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能抓住重点、要点,能整理出适合自己的系统框架。
下面讲一下分类整理的原则小提示:分类整理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入理解的过程。
虽然比较困难,但当你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后,你会发现再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了。
在分类整理时宜集中一段时间完成,最好不要断断续续,这样对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框架非常有好处。
整理时不要以书本为单位来组织结构,而要以“知识点”为单位来组织结构,这也可以请教专家,可以使您方便又省时。
比如,学习NLP可以请教牛头,他已经形成一整套系统。
可以先以书本目录为单位初步整理到思维导图软件上,然后再次整理时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重新组织。
(参见下图)我再强调:整理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即使感觉整理不很成功,您在不知不觉中也进步很多哦,你们同意吗?更何况成功占绝大多数!整理也不要求你一下子做得很到位,因为个人的学识和经验不断增长,可能要作几次大的架构的调整,这个很正常的。
第四个小小原则是:实用有效为原则。
不要持续整理的,可以放一些时候再整理(如隔6个月。
)。
实用有效的原则:强调要“舍得”,有舍才有得。
许多书的框架看上去很棒,但也不一定是非常必要的,这时就要敢于舍,否则你会发现子主题太多,你自己都晕了。
这里就带出第三个原则:魔力之七原则,请大家看我整理的“阿峰记忆系统”,我的每个子主题没有超过7个的,我整理的时候如果发现超过了,我就想办法把他合并(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过程哦)。
假如开始不知道怎么分类,就以一本你认为最好的书的目录为准分类整理。
自己感觉好就是好,因为你整理的系统是你自己看的,自己用的,然后,你用着可能会发现自己并不满意,然后会重新整理。
把您认为重要的东西写下来,用思维导图软件比较好,因为便于以后的调整和整理。
比如,我学牛头的《NLP生活法则》(原书架构目录)我就整理成了下面这个思维导图(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我再简单讲一下实施过程:假如您收集到10本书,那么您就先浏览这10本书,然后选定其中的2-3本细读并作思维导图。
(你喜欢的或专家推荐的)这2-3本书最好要看3-4遍。
第一次是只看目录和大小标题,作导图。
第二次看细节,与章节目录标题对照,第三次自已提些问题,自己回答试试。
另外的几本书则只要把您认为重要的东西加入导图就可以了。
可不必细看。
当您把这10本书看得差不多,并作了相应的导图后,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运用导图软件进一步分类整理。
分类。
不是把知识全写出来。
是把它们的类型写出来。
举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物理。
你只是写着“物理”二个字就可以了。
你可以把它归到数理化一类。
也可以单独让它成为一类。
数理化文史地,我了解不是太多。
就让它们归到一类:基础知识。
我的物理是忘得差不多了。
我就分为四大类:光学、电学、磁学、力学。
就这样分类,不知大家能不能懂。
只要和自己当前的知识相符合就好,不用太强求了。
过一段时间认识深入了,再调整再适应。
如“牛顿三大定律”当然归入??“力学”子主题。
第三小部分:再边整理细节边美化下,想办法让字数一样,用更适合自己的语言,加入些合适的图等。
记得:享受过程哦!第三大点:定位记忆。
这个要讲又得一个讲座,今天就略过了,和文章记忆一个样子。
第四大点:不断充实。
分3小点。
第一小点:充实资讯。
一发现新的关于这方面有用讯息。
马上“丢”到相应的子主题里。
在“扔”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复习您整理的系统了(这就是自动复习哦,呵呵)。
例:我已经建立了记忆系统。
有一次呢闲云在创造群里讲到麻将的记忆方法,而我的系统里缺乏这方面的内容,我就复制这些内容,丢入我的记忆系统中的相应子主题中--专门能力训练,下次如果我要用的话,一下子就可以翻到,学习一会儿就可以掌握。
再如:我喜欢天天上栖息谷、记忆力训练网看看有什么新的东东出现,如果我感觉很棒,而我的系统里又没有,我就可以马上把它加入到我的系统里去。
而且定位快速、准确(这个只有建立了系统后才会有体会哦)第二小点:定期整理。
1-3月整理一次,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入理解并复习的过程。
开始次数可能较多,慢慢地是1年一次了。
只要有一个人试着用我的方法,我今天讲座的目的就达到了,呵呵。
如果内容太多,一次就着力于整理一个方面。
第三小点:实践运用。
我们整理的目的最后是为了运用,一旦需要可以迅速抽取出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才是我们整“集成学习系统”的真正目的。
比如,有人问我麻将牌怎么记忆?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马上“定位”找到相应的信息,并给出解答。
(见上图)是:训练――专门能力――麻将训练,然后打开相应的记事本,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网友问信息都存在导图中?答:是的图该有多大啊?可大可小啊,全部展开是很大有一个缺点就是文档中有图片,就不方便只能做链接)最后,假如说遇到没有碰到过的问题(系统里没有),则下次自然会在脑中分外留心这方面信息,一旦出现,会马上抓住。
其实,当辛苦建立好了这样一个集成系统后,运用时只要有意识地想一下导图,就能很快地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这个系统的妙处。
只有自己实际做了才有体会。
最后,我要说:看了不用等于没看。
最最后,简单说一下这个东西是谁整出来的。
首先是日本人写的《开发人的右半脑》里说的终极记忆法--集成记忆法,然后是牛头在NLP高级群讲出来,我学了一下,感觉很棒,就分享给大家。
牛头名言:把你的知识,集成到一个板块上,我们会说头上掉了一个头发,可是极少听说集成主板上掉了哪个零件吧?最最最后,如果这个文章对您有用,请按一下“有用”,好使我知道我讲的东西能对多少人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