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党课讲稿)前言大家好,今天的题目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自从十八大以来,农村环境保护变得异常重要,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来,虽然国家的经济发展很迅速,但是人们生活提高之后,对整个生态环境的要求也大幅地增加,比如北方的雾霾,这可能是城市居民最感到头疼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央政府下大决心,以后一定要整治的一个问题,而这些问题都跟一个话题相关,就是生态环境保护。
我们国家的农村生活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呢?为什么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怎么才能够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这些内容都是我们要讲解的内容。
一、中外生态环境差距主要在农村有些同志可能去国外去看过,那么你会发现,我们国家的大都市跟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差别并不是很大,有些人去欧洲的著名之都——巴黎看过,回来说巴黎很小,就相当于北京的朝阳区,人口、地盘都差不多,也有些人去亚洲的城市花园国家新加坡看过,发现新加坡建设得像花园一样,只相当于北京的海淀区这么大,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大都市像北京、上海、深圳,它的现代化程度、发达程度,甚至它的教育程度,跟世界上这些著名的大都市都差不多,但是当你到农村去,你发现中国和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是在农村,到我们国家的农村,我们想象的农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是山清水秀风光好,还是脏乱差、空心村、污水横流?实际上不少的农村是后者,但是你要到发达国家去,你发现它的农村给你很震撼的感觉,很多农村基本上是像美丽的花园。
前不久我到德国去了一趟,去考察了他们不少的乡村,你去的最大的感觉是不想回来了,农村基本上是像花园一样,就像北京市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很多农村都像一个大花园,不仅仅是一个地方,你走出城市,因为城市一般都是高楼大厦,整个农村基本上就像一个大花园,生态环境特别好。
我们国家跟人家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就在这儿,为什么我们农村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这么落后呢?这跟我们改革开放大量的精力不在农村有关系,两三亿农民工要到城市打工来建设城市,导致城市发展起来了,农村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中国农村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国家对它的要求相比,差别还比较大。
(一)中国与外国生态环境差距的主要表现1.农村“空心村”严重,大量劳动力流失差距最主要的表现,第一,农村的空心城很严重,基本上留下了老幼病残,或者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就是女同志、儿童、老年人,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去了。
2.传统农业模式消失,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另外一个也是最让人忧虑的,因为原来的人在农村养一些牲口,吃一些草,这样来说,牲口的一般情况下既可以耕地,另外牲口要吃草之后有一些粪便,粪便既可以做沼气,也可以还田,农村的土地因为不断地有有机质进入,各种各样的粪便,它的有机质含量一直不下降,现在最让人担心的是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去了,各种牲口,例如耕牛、水牛、黄牛不养了,田间的杂草就用除草剂,除草剂之后怎么增产呢?原来是各种各样的牲畜粪便,那现在就用化肥,秸秆怎么办呢?秸秆一把火给烧了,所以导致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每年秋收和夏收的时候,秸秆焚烧是我们国家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些地方烧得太厉害影响甚至了飞机的起飞,也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
另外有些专家认为我们国家的化肥使用量要高于世界平均使用量很多倍,有些人甚至认为,目前我们化肥总的使用量有一半浪费,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补贴,化肥很便宜。
这样来说,多余的化肥如果施到土壤中,作物没有利用,它就会进入地下水,要进入我们的饮水系统,对我们的整个地下水是一个很大的污染。
如果要除草的话,农民都用除草剂,农民也掌握不了剂量,可能这些没用完的除草剂又进入土壤。
3.农村工业污染严重还有农村发展的环境问题表现在哪儿呢?一个是农村有些地方为了GDP,上一些工业项目,相应的排污措施没有跟上,造纸厂出来之后,很多污染都排到江河去了,所以导致农村有不少河都是臭河、黑河、污染严重的河。
4.农村大棚塑料“白色污染”严重这些年我们国家北方为了解决热量问题,搞各种各样的大棚,塑料薄膜虽然能够利用光热,但是它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白色污染,大量的农膜收割之后基本残留在土壤中,而薄膜又很难分解,又造成一种白色污染。
过量地施化肥农药,过量地农村化学污染,还有白色污染,所有污染叠加到一块,使我们国家的农村本来应该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好的地方,但是一到很多地方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样一种环境反过来又影响城市,因为这些污染顺着地下水资源进入饮水系统,这样一种污染带来的食物又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
农村环境的污染使农村的自然资源得到了一种破坏,可能对整个大的环境也造成影响,所以所有这些导致我们国家的农村自然环境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们有两类自然资源的挑战,一个是化肥农药,是面源污染,每一年我们有大量的化肥农药进入到全国20多亿亩耕地土壤中去了,还有一种是工厂的点源性污染。
各种各样的污染叠加,使我们国家的农村环境堪忧。
从习总书记的三农思想知道我们国家有相当一部分进入小康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居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比对GDP的需求大很多,所以我们国家在往这方面调整,这样一个调整对我们的健康、可持续有相当大的正面作用。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为什么造成这方面的污染?我想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1.恶性循环:环境差导致人员流失第一,因为城乡之间差别太大,很多人不愿意待在农村,导致农村越落后大家越不愿意去,这个地方越保持不好,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中国目前的农村是一种单向的抽水机体制,农村的资源基本上单向地抽到城市来,而城市的资源进不到农村去,这导致没有更多的钱去治理环境。
2.传统农业模式消失第二个就是传统的农业模式消失了,而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式农业大行其道,美式农业就是靠化肥农药,它替代了我们传统农业,这让美国研究中国农业的专家们特别痛心,美国一个很著名的教授写了一本书《两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他说中国的土壤已经开垦了几千年,但是中国的耕地还可以用,而美国原来是新大陆,才开垦了两百多年,但是美国原来很棒的土壤有机质现在下降得差不多了,各种各样的板结,所以这个教授就说,美式农业该废除,应该学一学中国老祖宗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
很遗憾地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恰恰把几千年老祖宗留下的一些东西丢掉了,我们把美式农业作为一个特别好的东西,所以美国教授知道这个事,哭得泪流满面。
我们有很多好东西应该恢复,所以习总书记到浙江的时候,因为他在浙江做了几年的省委书记,说金山银山不青山绿山。
有些地方开山,然后建一些房子,实际上传统的自然资源,传统的生态环境保护比什么都重要,我觉得这个思路很好。
我前一阵子去浙江考察了很多地方,你看到我们国家大部分的乡村会很痛心,自然环境的污染,农村污水横流,农村变成不宜居住的地方,脏乱差、贫穷落后,但是浙江的很多农村很漂亮,建得相当地不错,原因是什么呢?浙江推行了美丽乡村计划,从各方面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重建,让农村真正地变成一个山清水秀风光好的新农村,美丽的农村,生态环境特别棒的农村,大家愿意去的农村。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有几点很重要,第一点是政府有计划,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现在我们有不少地方把村庄撤了,建几个水泥楼,然后把老百姓都赶到楼上去了,原来的村庄可能一个村300多户,建一栋楼给你,把人都赶进楼里,传统村庄的美丽景色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水泥楼,这个水泥楼也就是一个水泥垃圾,本来在农村应该是田园风光。
北京的郊区就是这样,我最近在北京的海淀后山、昌平发现很多村庄都撤掉了,建一片几十层的高楼,把农村都塞到那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在城市建楼还行,在农村郊区应该是田园风光,应该保持乡村美丽的景色,那才是好东西。
二、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做好规划要想把农村的生态环境弄好,一定要做好规划,根据农村的自然、生态、人文各种各样的特点,做一个美好的计划,不是一撤了之。
1.政府应对农村进行合理规划投入政府要进行投入,规划包括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分区,现在农村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生产生活混在一块,比如说自己家里面又养猪、又养鸡、养鹅,然后又搞工业、搞作坊,整个一家庭工厂,这个环境好不了。
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的山东南张楼村做了一个新农村环境改进,他把这个村庄分了几块,就我刚才讲的,按区而住,这一块就是生活区,这一块就是文教区,这一块就是工业区,这一块是商业区,就像城市一样,这样农村分区之后,就不至于人畜混杂,生产生活混杂导致一些问题。
2.政府应对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政府要投钱,进行基础设施的改进。
3.政府应对农村资源环境进行理念性设计第三个就是政府对各种资源环境进行理念的设计,像联合国经常做一些所谓农村的生态小镇,建得相当漂亮,比如城里用火电,农村完全可以用太阳能,因为农民的房子比较大,在房顶上搞一些太阳能板,另外农畜的粪便完全可以搞沼气。
根据农村的居住面积比较大,一家一个院,环境比较大,可以做一些整体的设计,所以浙江搞了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我最近几年,在德国、美国、日本和韩国也看到这些问题,像德国二战之后,跟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特别相似,二战之后德国的农村很萧条、很破烂、空心村,年轻人不愿在农村待,逃离农村,农村很落后、贫穷,但是你现在去德国的农村,基本上都是大花园,太漂亮了,看了之后就不想走了,我去哥廷根大学所在的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去,发现街道两边都是一家一个院,主人特别热情,请我去他们家,这个家是一个大花园,主人在兴致勃勃摆弄他的花果,我觉得那主人最少有七十多岁了。
我说为什么你们现在的农村变得这么美?这个人说我原来在城市工作,退休了之后就不愿意在乌央乌央人多的地方待了,我愿找一个环境特别好的地方,所以他就到农村去,到了农村之后,种花种树种草,这样环境慢慢就变好了。
那另外德国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一旦过了八十岁以后,这些在农村居住的老人又返回城市。
为什么呢?八十多岁就容易生病,农村还是地广人稀,可能医疗设备都不方便,关键有时候距离远,生病之后再去送到医院可能就来不及了,所以他过了八十五岁之后又重新搬回城市的公寓去,因为可能这一片公寓都有专门的大夫,类似于老年公寓,这个时候照顾是一个很主要的因素。
德国的农村从原来很破烂到很美好,一方面跟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进行大力地投资、建设、规划有关,另外最核心的是让城市的居民有机会到农村去,买房子进行建设,因为资源在进去。
可能有些农村的人想到城市去,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城里人想到农村去,喜欢农村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所以这个时候要发挥整个社会的资源,农村的环境才能变好,所以应该是一个交互的循环。
后来这些人老了之后又返回到城市,就又进入到另外一个循环。
德国的经验给我们一个启示,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既不能不管,也不能政府大包大揽。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怎么才能建立一个很好的机制让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改进?所以我对我们国家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以下几个建议:(一)改变农村“一拆了之”的习惯第一个,一定要改变目前一拆了之的做法,有人说农村很破烂,就把它撤了,把村庄撤了之后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如这个村庄300亩地,撤了之后就建一栋楼,可能用了50亩地,这250亩地拿去做征地指标卖掉了,这个一定要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