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论述
1小城镇环境规划
通过小城镇环境规划,能够协调乡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保的关系,强化乡镇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解决好乡镇企业与城镇保护问题,防止城镇污染向农村蔓延、扩散,保护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持续利用,实现城镇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农村生态系统各组成之间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农产品的供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的供给由过去的短缺转变成结构性和地区性的相对过剩。
面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挑战,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具相关键性的意义。
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系统内各种资源的承载水平和合理分配,所以作为农村生态系统基础的自然生态子系统的循环再生与持续自生水平,便构成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自然生态子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村镇生态子系统三者之间的协调状况决定了整个农村生态经济整体效益的高低。
结构调控的目的就在于协调三个子系统之间的流能、物流、信息流的相互衔接关系,并使其处于一个稳定和谐的状态,实现彼此在功能上互补,在生态与经济相统一的原则下寻求整体效益的最优。
结构调控实质上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农村生态工程,所依据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有协调共生原理与循环再生原理。
协调共生原理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不同组成(物种)之间的互利互惠以及生态系统获得多重效益,大大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效率。
这便是农村生态系统通过结构调整而实现综合效益的理论基础。
循环再生原理指出: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以及分解与还原作用,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与能量的梯级利用。
3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倡导循环经济
工业污染主要是指资源、能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当和利用率低造成的,
大量资源利用后以有害污染物的形式排入环境造成污染。
所以,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生产及其相关管理和共性技术,倡导循环
经济,使得废物的生产量最小化,或者生产的废物进入另一生产量最小化,或者生产的废物进入另一生产领域使其资源化,从而避免进入废物圈,减少废物产生和排放量。
清洁生产是指在可行的范围内,通过削减
废物源,探索废物循环和综合利用的途径,减少生产过程的有害废物量。
尽量采用环保原料,提升利用率,减少废物生产量,努力达到最终产品对
环境危害最少。
废物物最小化的手段一般有三个:削减废物源、废物
循环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
削减废物源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种技
术方法和管理措施预防、消除或减少废物排放源及废物排放量、降低
废物毒性。
废物循环利用包括:厂内循环)))将废物直接用于生产过程,或作为一种原料(或投料的替代品);厂外循环)))将废物作为一种投料(或投料的替代品)用于厂内其他生产过程;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包括废
弃成品的再使用(将废弃的成品降格使用或做其他用途,回收原材料并
作其他用途重新利用),以及生产其他产品(利用废物加工制造成其他有
价值的产品或能源)。
4结语
综上所述,推广符合乡镇企业经济、技术承受水平的清洁生产技术,从
源头实行废物减量化,改变过去只注意末端处理的情况,更易为企业所
接受,是我国乡镇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必然趋势。
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