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总论重点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快捷舒适的一门科学技术。
2.交通工程学科的外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设计等方面
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型、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3.道路交通三要素特性。
①驾驶人的交通特性:驾驶人的职责和要求;驾驶人的反映操作过程;生理心理特性;
②乘客交通特性: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乘车反应;社会影响
③行人交通特性:行人交通流特性;
4.典型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
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
5.路网密度:该区域内道路总长比上该区域总面积
6.交通量概念: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据
7.特性分析三个方面:①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②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交通量的构
成特性
8.高峰小时交通量: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呈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
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9.第30位小时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
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的K值十分稳定,分布在12%--18%之间
10.6个行车速度的概念。
①地点车速: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车速
②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
③运行车速: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人员在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车速
④行程车速: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之比
⑤临界车速: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是的车速
⑥设计车速: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11.速度与密度的关系(简答)
①线性关系:v=Vt(1-K/KJ);②对数模型;v=vmln(Kj/K);③指数模型:v=Vf *e的
(K/Km)次幂
12.流量与密度的关系(简答)。
Q=KVf(1-K/KJ)
13.P44:计算2题1、2
Qmax=VfKj/4=2100;V=Vf(1-K/Kj)=Vf(1-Kj/2Kj)=Vf/2=40;
14.交通调查的概念: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工程
交通调查的内容:交通量要素调查、交通出行调查、交通事故调查、环境调查
15.交通量的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或车道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
16.速度调查的目的(简答):
(1)为凭评价规划设计指标与服务水平提供依据
(2)为交通管理与控制提供速度资料
(3)通过事前事后调查判断交通管理和工程措施的效果
(4)用于决定道路交通设计几何要素
(5)其他交通研究。
17.延误的概念: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四种延误的概念:①基本延误指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②运行延误指各种交通组成间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③行车时间延误指车辆在实际交通量条件下由于该车本身的加速、减速或停车而引起的延误④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实际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
18.非自由行驶状态的车队的三个特性(简答)制约性、传递性、延迟性;
19.P86:计算题:习题1
20.道路通行能力的类别:①较长路段畅通无阻的连续行驶车流的通行能力;②在有横向干扰下,时通时断不连续的通行能力;③在合流、分流或交叉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④交织运行通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21.道路服务水平概念: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
到的服务水平或服务质量
22.①基本通行能力的概念: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状况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②实际通行能力的概念:已知道路设施在实际的道路交通与控制条件下,某车道或断面在
特定时间段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③设计通行能力概念: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
力
23.交织的概念:行驶方向大致相同而不完全一致的两股或多股车流,沿着一定长度的路段,不借助于交通控制或指挥设备,自主进行合流而后又实现分流的运行方式
24.密度、流速和服务流率评价交织区运行质量的因素;
25. 匝道的概念:联系不同高程上两交叉线路、供两线路车辆实现方向转换的连接道路
26.平面交叉的分类:①不加任何交通管制的交叉口;②中央设圆形岛的环形交叉口;③设置色灯信号交叉口
27.环形交叉口的分类:①常规环形交叉口;②小型环形交叉口;③微型环形交叉口
28.交通规划的定义:广义的交通规划包括交通设施体系布局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规划;侠义的交通规划主要指交通设施体系布局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29.交通预测的四个阶段: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30.交通分配需考虑的因素:交通方式、行车时间、路段上的速度与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全有全无分配法(简答)该法是从计算费用最少出发,通常以各矩心质检单行程时间为基准,从某一区的矩心出发以最短路径到达其他各区的矩心的一组线路称为最短通路,当所
有的起讫点交通量在道路网图上都通过最短通路,即完成了全由全无分配
31.停车设施按停车场地所处位置划分:路边停车场地、路外停车场地
32.停车设施布置原则(简答);
①无论是路外公共停车场或路边停车场的布局都要尽可能与这些设施的停车需求相适应
②停车步行距离要适当
③大城市的停车场分散布置比集中布置要好
④路外停车设施容量应占极大比重,应满足车辆拥有和车辆使用过程大部分停车需求
33.停放方式类型: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式停车
34.交通管理:按照国家制定的法规、政策、条例等的规定和道路交通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手段、方法、设施、工具、措施等合理地禁限、约束、组织和智慧交通;
交通控制的概念:运用现代化的遥测、遥控装置采集信息,并用电子设备、光缆、通信设
施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达到对运行中的车辆进行准确的指引、组织、诱导和调控,
以降低交通事故。
35.交通管理的五方面内容:技术管理、行政管理、法规管理、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考核、交通监控
36.道路交通法规定义:是国家为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制定的执行国家政策,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规则、规定、办法和技术标准等的总称
37.6种主要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标志、道路施工安全
标志
38.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原则:
①以确保交通畅通与行车、行人安全为目的
②交通标志的设置,应进行总体设计,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
③应设在车辆行进的正前方最容易看见的地方
④应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行动特性
⑤解除限速
39.交通信号分类:指挥灯信号、车道灯信号、人行横道灯信号、交通指挥棒信号、箭头信号、闪光信号、手势信号
40.交通控制装置分类:①手动单点信号装置②定时或定周期自动信号装置③车辆感应式控制装置④线控联动信号使用,亦称绿波系统
41.信号相位概念:即交通量在某一周期时间内所获得的信号灯色显示
相位与安全的关系:相位越多越安全,图8-3,图8-4;
42.相位差含义:相对相位差是线联动系统开始工作时,各个交叉口的信号机对于主机的时间偏移,即相邻两处的时间间隔,是一个相对值。
绝对相应差是指在联动信号中选定一个
标准路口,规定该路口的相位差为零。
43.(1)单相交通管理的概念:一条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沿某一方向行驶(2)类型:固定型、定时型、可逆行、定车种型(3)优点:提高了通行能力;增进交通安全;行车速度提高;可充分利用狭窄街道;节约工程营运与管理费用;减少停车次数和环境污染
44.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在公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由于违法,造成人畜伤亡或车物损坏的意外事件,统称为交通事故;
构成交通事故包括内容(简答):人、车、路、后果
45.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简答):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46.现场调查的具体内容:人、车、路、环境、时空区位、后果
47.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简答):主次因素、直接间接原因、主客观因素
48.通事故预测的涵义:就是对交通事故未来的情况进行估计和推测,它是通过对交通事故
的过去和现在状态的系统分析,并考虑其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对交通事故未来状态进行描
述的过程
P86 习题1解:
P=0.25
k n K k
n k P P C P --=)1(
121121)25.01(25.0--=C P 375
.0)25.01(25.021211=-⨯=-P P44:计算题1,见模拟试题集139页
计算题2,Q max =V f K j /4=2100
V=V f (1-K / K j )= V f (1-K j /2 K j )= V f /2=40
请注意单位符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