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13周周测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班级姓名成绩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诅.咒/龃.龉惬.意/怯.懦降.解/降.龙伏虎 B.眼睑./敛.财亵.渎/楔.子角.色/群雄角.逐C.发酵./咆哮.觊觎./墙隅.弹劾./言简意赅. D.创.伤/悲怆.绯.闻/斐.然羁縻./靡.日不思2.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当然,对于在现代化坐标中登攀高点的中国人而言,“回到孔子”不仅仅出于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神资源这个功利目的,它更意味着一个古老民族在价值和情感上的回归。
当越来越多的人痛心疾首....于“故乡沦陷”,满心渴望从浩如烟海....的传统典籍中找到此心安处,当一个国家把建设文化强国、塑造核心价值观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都表达着上至庙堂、下及万民的共同诉求..:中国越是在现代化道路上狂飙突进,就越需要仰望历史星空瞄准..价值罗盘、补充精神给养。
A.痛心疾首 B.浩如烟海 C.诉求 D.瞄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奥巴马作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本来被舆论解读为种族和解的象征,但是弗格森事件表明,美国并未进入“后种族时代”,种族矛盾依旧是美国的突出问题。
B.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增幅为9.67%,基本与上半年8.5%的业绩增速持平,如果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后,同比增长率仅为不足8%。
C.与此同时,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在日益加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日益凸显,以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D.11月30日,中国首次出口了最高速度的米轨动车组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预计明年底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至怡保200多公里的线路上运营。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但是,这却不影响它会建构一个信仰中心。
②儒教信仰缺乏宗教化的制度支撑,却制约于国家设置的宗教制度。
③这一信仰中心,它能够囊括所有中国人的信仰。
④这个信仰中心近似于“帝国隐喻”。
⑤所以,以儒教为主流的中国信仰,也同样缺乏严格的制度宗教中心。
⑥也就是说,传统中国缺失了一个制度化的宗教中心,却存在一个表达“帝国隐喻”功能的信仰中心。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④⑥①②⑤C.②⑤①③⑥④ D.②⑤①④⑥③二、本大题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题。
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
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后举云贤良,时年十六。
吴平,入洛。
刺史周浚召为从事,谓人曰:“陆士龙当今之颜子也。
”俄以公府掾为太子舍人,出补浚仪令。
县居都会之要,名为难理。
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
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问。
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谓曰:“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
”既而果然。
问之具服,于是一县称其神明。
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
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配食县社。
入为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
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
颖将讨齐王冏,以云为前锋都督。
会冏诛,转大将军右司马。
颖晚节政衰,云屡以正言忤旨。
孟玖欲用其父为邯郸令,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而云固执不许,曰:“此县皆公府掾资,岂有黄门父居之邪!”玖深忿怨。
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
会伐长沙王,乃止。
机之败也,并收云。
颖官属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曰:“统等区区,非为陆云请一身之命,实虑此举有得失之机,敢竭愚戆,以备诽谤。
”颖不纳。
蔡克入至颖前,叩头流血,曰:“云为孟玖所怨,远近莫不闻。
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
”僚属随克入者数十人,流涕固请,颖恻然有宥云色。
孟玖扶颖入,催令杀云。
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
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于世。
(选自《晋书·陆云传》,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奇以……为奇B.云录.其妻,而无所问录记录口供C.百姓追思之,图.画形象图绘画,描绘D.左长史卢志等并阿意从.之从顺从,依从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少与兄机齐名,□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②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与语,便缚来。
③张昌为乱,颖上云为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讨昌。
A.①虽②其③而B.①虽②之③以 C.①因②其③以 D.①因②之③而7.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B.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C.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D.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门生故吏迎丧葬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祠祭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陆云六岁就能写文章,很有才思文理,少时与哥哥陆机齐名,人称“双陆”。
B.吴尚书广陵闵鸿很赏识陆云,他举荐陆云为贤良、召为从事,并认为陆云“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C.陆云出任浚仪县令,百姓都称颂他神明,因而让他的画像与县里的灶神相配享受祭祀。
D.陆云被捕后,蔡克替他求情至磕头流血,同僚几十人随同蔡克入谏,意见最终没有被采纳。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1)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①郡守害其能,屡谴责之,云乃去官。
(3分)答:②今果见杀,罪无彰验,将令群心疑惑,窃为明公惜之。
(4分)答:(2)文章说陆云性格“清正”,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3分)答: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四、本大题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上,陌生的事物时时都会出现。
如何面对陌生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自然,结果往往也不同。
联系生活中与“陌生”有关的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9.(10分)(1)【文言翻译】(7分)①郡守忌妒他的才能,多次申斥指责他,陆云便辞去官职。
[3分。
“害”:忌妒,1分;“去”:辞去,1分;大意1分]②(陆云)现在果真被杀,罪行没有明确的证据,将会让众人心里疑虑,我私下替您遗憾。
[4分。
“见杀”:被动句,1分;“彰验”:明确的证据,1分;“窃”:私下,1分;大意1分](2)【信息筛选】(3分)①陆云在浚仪县令任上严肃恭敬,下属不能欺骗他,市场没有两样价格。
②司马颖晚年政事衰废,陆云屡次以直言违背司马颖旨意。
③孟玖想让他父亲当邯郸县令,陆云执意不肯。
[3分。
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
找出的事例能体现陆云的“清正”即可给分。
]【参考译文】陆云字士龙,六岁就能写文章,性格清正,很有才思文理。
少时与哥哥陆机齐名,虽然文章不如陆机,但持论超过陆机,人称“双陆”。
年幼时,吴国尚书广陵的闵鸿见后认为他是奇才,说:“这个小孩若不是龙驹,也当是凤雏。
”后来推举为贤良,才十六岁。
吴国被平定后,来到洛阳。
刺史周浚召陆云为从事,并对人说:“陆士龙是当今的颜回。
”不久以公府掾的身份当太子舍人,出京补任浚仪县令。
该县居于都会要冲,实在难以治理。
陆云到任后严肃恭敬,下属不能欺骗他,市场没有两样价格。
有个人被杀,主犯的罪名不成立,陆云拘留死者的妻子,却不审问。
十多天后放出去,暗地里让人跟随其后,并对跟随的人说:“她离开不出十里,如有男子等着跟她说话,便把他们捆缚来见。
”而后果真如此。
一审问这人就服罪,于是一县称颂他神明。
郡守忌妒他的才能,多次申斥指责他,陆云便辞去官职。
百姓追念他,绘出他的像,与县里的灶神相配享受祭祀。
入朝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
成都王司马颖上表让他当清河内史。
司马颖将要征讨齐王冏,让陆云当前锋都督。
遇齐王冏被杀,转任大将军右司马。
司马颖晚年政事衰废,陆云屡次以直言违背旨意。
孟玖想让他父亲当邯郸县令,左长史卢志等人都阿谀听从,而陆云执意不肯,说道:“这个县都是公府掾的资格任职,哪有小黄门的父亲任此职呢?”孟玖深怀愤恨。
张昌作乱,司马颖上奏让陆云当使持节、大都督、前锋将军去征讨张昌。
遇上讨伐长沙王,才停下来。
陆机失败后,一并逮捕了陆云。
司马颖下属官员江统、蔡克、枣嵩等上疏说:“我们的区区之心,不只是替陆云一个人请命,的确也是考虑到这件事有得失的关键存在,所以竭尽愚忠,来防备诽谤。
”司马颖未采纳。
蔡克前往到司马颖前,磕头流血,说:“陆云为孟玖所恨,远近的人没有不知道的。
(陆云)现在果真被杀,罪行没有明确的证据,将会让众人心里疑虑,我私下替您遗憾。
”同僚几十人随同蔡克入谏,流着泪坚决请求,司马颖同情并有宽宥之意。
孟玖扶着司马颖入内室,催他快杀陆云。
陆云死时四十二岁。
他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
门生和旧官吏迎丧并安葬于清河,修墓立碑,四时祭祀。
陆云所著的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写了《新书》十篇,都在世上流行。
三、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4、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四、本大题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生活上,陌生的事物时时都会出现。
如何面对陌生的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自然,结果往往也不同。
联系生活中与“陌生”有关的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1.审题。
本道题是导语加写作要求的作文题。
导语有两个基本内容:(1)我们处处时时都会遇到陌生的东西,包括所有未知或不熟悉的万事万物。
具体的和抽象的:人、事、物、理,如知识、思想、心理、情感、制度、人际关系、环境等;(2)不同的人对待陌生有不同的态度和做法。
可以是防范回避,也可以足积极探求,自然结果也会不同。
“陌生”一词,就《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生疏、不熟悉”的意思。
2.立意。
导语及要求并未确定作文的观点,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1)防范回避,对不熟悉的事物,要提高警惕,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2)积极面对,主动了解探究。
(3)由防范回避,到积极面对,其中有一个甄别、认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