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卷含答案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4、为了照顾诗词格律的要求,诗人有时会突破句式规范来造句, 请分析首句,依照规范的语序将其写在下面。(2分)
15、“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描绘的意境与杜牧《山行》中的“
① 夫晋,_______?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
③父母之爱子,________________。
④
,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
哉? 五、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14—18题。(17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对
来说,家园,是
;
对
来说,家园,是
;
对
来说,家园,是
。
七、作文(40分)
21、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1)、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等
诗歌,这让我们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请以“爱”为话题作文。
(2)、曹文轩在《前方》一文中写道:“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
B. 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
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 第五节诗人面对美景又勾起了美好的回忆;当年自己曾“撑一支
长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何等的愉快!
D.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
落下来。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沉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
,
”非常接近。(3分)
16、分析“看”所领起的文字,填写下表。(6分)
视点
物象
特征
山
远望 林
万 类
江
霜
近看
天
舸
竞
自
仰望
鹰
由
俯察
鱼
17、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所撷取的意象具有以下三个
特点:(3分)
(1)最具浓烈色彩的,如
、
、
。
(2)最具数量优势的,如
、
、
、
、
。
(3)最具竞争气氛的,如
、
、
。
18、“悲哉!秋之为气”,在更多的文人墨客笔下,秋,除了老
5.选出下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
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B. “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铿锵的节
奏。
C. 诗的第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
路的声音。
D. 诗的第二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诗的尾
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
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
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
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再别康桥》,完成5—7题。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萧;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700字
⑤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半期考试答案
1、c恃(shǐ)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 寥廓 应为: 瞭廓
.3B .4.C
5、B 6、C 7、C 8、A
9、选择B
A,“服”,名词作动词
B,“面”,名词作状语,当面的意思
C,“美”,形容词作动词
装饰别人的梦,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 息息相关的。颇似佛教所说的缘起: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 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世界就是这样由时间上无数的异时连续不 断的因果关系组成的无限的网络构成的。 14.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求:祈求 B.王之蔽甚矣 蔽:蒙
蔽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 D.时时而间进 间:断断
续续
9、 选出词类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
)
A朝服衣冠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吾妻之美我者
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
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
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 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 言,无可进者。
D暮寝而思之
10、与选段内容和写法不符的一项是( )
A.邹忌欲言劝谏大事,但却从家庭琐事谈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从心理
人情相通的角度,最终达到进谏成功的效果。
B.邹忌运用类比推理,由私臣、畏臣、求臣而被蒙蔽,推知私王、畏
王、求王而王亦受蒙蔽,国事、家事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C.齐王决定纳谏,谏分三种,赏分三种,不到一年,即想进言,也没什
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卷
第I卷(选择题,30分)
1、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函(hán)陵
氾(fán)南 佚(yì)之狐 阙(quē
)秦
B、缒(zhuì)而出 杞(qǐ)子
逢(páng)孙 贾(gǔ)
人
C、昳(yì)丽
强(qiǎng)谏 恃(chí)辇 沟壑
(hè)
C. 第二节,写出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的眷
恋和感伤
D. 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
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7.对诗句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四节中“那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阴蔽日,非常清
凉。此时的诗人浮想联翩,想到了过去在此读书的美好情景。
争夺河面
③ 万类霜天竞自由
从头到尾、都
④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不平凡
⑤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正当,正值
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还
A.①②③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
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你的心目中的“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你到过“外面的世
界”吗?请你以“外面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可以写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也可以编写故事或
发表议论,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6.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
情。
B. 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
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
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⑴—⑵题。(8分)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⑴、《断章》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的高超的结构手腕。全诗四行,分成 两节,恰似并置在一起的两组镜头。请找出这些镜头,并任选一组,简 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⑵《断章》诗句平易淡雅,但意境深邃,让人在日常的境界里,体味出 精致的哲理。请简要分析。(4分) 13、默写(5分)
么可说的了。
D.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燕、赵、韩、魏都纷纷
主动前往齐国拜见齐王。
第II卷(非选择题,9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
暮的雪景;“__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
戏酒姑娘了;“__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
况;“__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