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地域的地理知识

福建地域的地理知识

一、概况
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
市。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 有汉、畲、回、满等民族。
省辖9个地级市福州、厦
门、宁德、莆田、泉州、 漳州、龙岩、三明、南平 和平潭综合实验区。
陆地海岸线长居全国第二
位,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 第一位。森林覆盖率居全 国首位。
7
三明 龙岩
南平
考点1: 设区市名称及其分布
考点5: 主要河流(闽江)
(1)河流概况:
闽江是福建最大的河流,全长577km,流域面积60992平 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 宁县,自西向东流入东海,主流上源为沙溪。上中游河流落 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水文特征:
径流丰富;年均流量变化小;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比 较明显;河水含沙量小,输沙量可观;汛期长,无结冰期。
5、自然灾害
(1)台风,每年台风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损失。
(2)洪涝 (3)干旱
(4)地质灾害,因福建多山,连续降雨后山体容易出
现滑坡、泥石流等。 (5)风暴潮、赤潮、地震等
考点7: 了解主要自然ຫໍສະໝຸດ 害 的成因、危害、防 御措施等参照八上自然灾害内容; 结合本省地形气候等 自然环境特点; 根据提供的图、文资料 获取信息,回答问题。
8
1 2 福州 4 泉州 5
厦门
宁德
闽北 南平 闽东 福州、宁德 闽中 莆田、三明 闽南 厦漳泉
9
3莆田
闽西 龙岩
6
漳州
二、地理位置
30°
考点2: 读图,描述地理位 置,分析其特点
N 经纬度位置:(读图) 东经115°50'-120°47', 北纬23°30'-28°19'
25°
N 北回归线 海陆位置:(记忆邻省及濒临的海)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 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西北、 西南分别与浙江、江西、广东 为邻。
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大部分为山地、丘陵,仅东南沿海一带为 平原;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一,但耕地不足全国人均一半。亚热带季 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400-2000mm,5-11月份有台风登陆。福建积 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实行农业“走出去”,“闽茶海丝行”。 科技部近日发布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泉州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指数居第四位,此外,漳州和宁德也上 榜。 利:山地丘陵适合发展林业、茶果园农业; 雨热同期、气候湿热,水热条件优越(一年二到 三熟) 农业科技水平高;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等 不利:耕地面积小;旱涝、台风、地质等自然 灾害频繁
(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3)山地气温较低。
(地形因素)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特征:
(1)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 1200—2000毫米之间。 (纬度、海陆位置,季风影 响,降水丰沛) (2)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 海向西北山地递增。 (主要影响因素:地形)
3、主要河流
水系密布,河流众多
闽江、九龙江、 晋江、汀江等
《虎见!福建!》视频
考点6:清新福建任你游 (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经济、 环境保护等) 例如 《世遗探秘之旅》:我省三
处世界遗产地(世界文化与自 然双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 遗产—福建土楼、世界自然遗 产—泰宁丹霞),2即两处世界 地质公园(泰宁世界地质公园、 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是我省 最具竞争力的核心旅游产品。 《世界茶乡之旅》:福建是中 国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茶叶 品种齐全,武夷山的岩茶、闽 南的乌龙茶、闽东的白茶和福 州的茉莉花茶都享誉海内外。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位于亚热带,(农业生产)热量充足; 2、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连东海、南海而通太平洋,海 上航运便利,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3、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具有两岸合作的独特区位优势。 4、北接长江三角洲地区,南连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利 于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合作。
三、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五、人口、城市、交通
考点10: 读图分析城市(人口、交通)的分布,归纳 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因素。
考点10: 读图分析城市(人口、交通)的分布,归纳 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因素。
福建省城市分布特点是:
_ 。
沿海平原及河流沿岸平原 (地形、交通因素)
总结
一、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条件四方面简要评价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主 要条件 1.有利条件: ⑴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部毗邻长江三角洲 地区,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地区。 ⑵自然资源: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季。 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大,森林丰富,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平原集中沿海,海 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山区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下游可发展航运);沿海多滩涂,渔业资 源丰富。 人力资源:劳动力充足;素质较低。 ⑶ 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齐全, 交通便利。 2.不利条件: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不足。 二、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如何充分利用山、海资源优势: ⑴ 山区: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带性明显,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综合开发农业资源(A走立体农业的道路,B进行粮林牧等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业,改造低产红壤、积极开发水资源(A建立水利、 水电工程,B发展农业灌溉),保持水土,发展旅游业。 ⑵ 沿海:发展海洋事业 发展渔业(养殖、捕捞)、开发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源、发展海洋运输。
(1)气温和降水特点:(读图)
气温最高出现在7月、最低出现
福州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在1月(厦门为2月,海洋性特点), 降水集中在春夏(夏半年)。 归纳气候特征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2)主要气候类型名称: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分布 特点:
(1)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
多在16—22℃之间 。 (纬度、海陆因素) (2)气温分布大致从东南 向西北降低。
福建文化旅游资源灿烂多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闽南
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越文化、朱子文化、 海丝文化等六大精品文化,以及茶文化等一批内涵深 刻、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福建物产丰富,福州的脱胎漆器、寿山石雕、武夷山
的大红袍和安溪铁观音等名茶,德化的瓷器,漳州的 水仙花、中成药片仔癀,莆田的荔枝、龙眼等享誉海 内外。闽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闽菜精品佛跳墙颇 为盛名。
小结:分析区域内这些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和相 互影响?
地形
地理位置
气候
植被
河流
4、自然资源
(1)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海洋能
源资源(风能、潮汐)等 (2)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 (3)矿产资源、地热资源等 (4)旅游资源 “山海一体,闽台同根”。依山傍海的地理特点造 就了福建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东山岛,鼓浪屿,武 夷山,泰宁,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 还有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考点3:描述地势、地 形特征
(1)山地、丘陵面积大
(约占80%); “八山一水一分田” (2)两列大山带呈东北— 西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 (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横剖面呈马鞍状分布 ; (4)海岸曲折,多岛屿、 多港湾 (记忆主要山脉武夷山、戴 云山。)
2、主要气候特征
考点4: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 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例如
四、经济发展

考点8: 分析统计图表或数据 资料
农业
从农业结构上看,2004年种植业占40.41%,渔业占
30.55%,畜牧业占22.42%,林业占6.62%。渔业的比
重仅次于种植业,主要得益于福建独特的海洋资源。
福建海岸线长,近海渔业资源丰富。
考点9: 根据材料,分析福建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