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中的春天

古诗中的春天

《古诗文中的春天》教学目标:1.认识四首古诗中要求掌握的生字11个生字,注意“畔、泗、滨”的生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插图及诗句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情景,初步了解诗的大意。

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诗人在春天里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

2.诵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大致了解诗意4.教学难点:能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情景。

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诗人在春天里愉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学生进行预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激趣,古诗导入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

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能回忆起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春天景色的诗句吗?《咏柳》唐贺知章《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不同时代的诗人用不同的诗歌描绘了他们所看到的春天。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诗句,学生自由读,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春日》宋朱熹《村居》清高鼎2.同桌之间相互读,相互指导。

3.指名读,教师指导正音4.分组读、男女生赛读5.再自由读,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齐读古诗。

解释诗题6.默读古诗,思考:这些诗句中分别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花、戏蝶、娇莺、桃花、东风草莺飞杨柳儿童放纸鸢)出示词语读一读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感受春花的灿烂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词语注释】1.江畔:江边。

2.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一)了解诗题: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指名读,借助注释思考:诗人寻得了哪里的花?这里的花开得怎样?(多、大、繁茂)板书出示诗句:读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展开想象,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学生自由表达)预设: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2.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花的色彩和形态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顺势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句诗)(二)师: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姹紫嫣红,花团锦簇,春花密密层层,花香除了吸引住了诗人停步欣赏,还吸引了谁?出示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读诗句,借助注释回答问题。

(生说,板书)2.说说诗句的意思:预设,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

2.思考: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为什么舍不得离开呢?(预设: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灿烂,芬芳鲜艳,香气迷人)3.师:诗人与戏蝶都陶醉在灿烂、鲜艳的春花中流连忘返,此时传来黄莺鸟优美的歌声,心情会怎样?(轻松、愉悦)师:诗句中“自在”一词,就是自由自在的意思,这里不仅黄莺自在歌唱,更是表达出了诗人赏花的愉悦心情。

4.指名读诗句,教师点评。

(预设点评:读了这句诗,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黄四娘家”开满鲜花的小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5.全班齐读诗句。

(三)了解时代背景,入情入境诵读。

1.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战乱之后,终于在四川成都西郊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写出了春天时节,春花灿烂,姹紫嫣红的美景。

2.再指名读。

齐诵。

过渡:春天到了,各种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竞相开放。

你们知道,春天有哪些花儿开的热烈,开的灿烂。

(桃花、梨花、迎春花……)三月桃花红十里我们现在一起来欣赏这里的桃花读诗题《大林寺桃花》。

三、学习古诗《大林寺桃花》大林寺师:大林寺在庐山的香炉峰上,因为在险峻的山峰上,很少有人到大林寺。

相传,这天白居易心情郁闷,登上了庐山游大林寺,写下了此诗。

1.出示诗句,指名生读、齐读古诗。

2.师:我们常说三月桃花红十里,可大林寺的桃花是在几月开的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学,试着弄懂诗句的意思)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1)大林寺:在庐山的香炉峰上,是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花(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转移。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3.交流出示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月繁花凋谢,而此时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2)想象:此时大林寺的桃花是怎样的?有谁来描述一下。

(3)看到眼前盛开的桃花,诗人的郁闷之情会怎样呢?指导学生读好诗句。

(4)由此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诗句(生读):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师:诗人感慨到:——生借助注释说诗句的意思(或读诗句)我常怨恨春天走了,再也没有地方寻找,却没料到春天悄悄地转移到这深山寺庙里来了。

师点评:我怨恨春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齐读诗句,读出喜出望外的感觉。

师:是什么让诗人找到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还在自己的身边。

(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师小结整首诗的诗意: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齐读全诗。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从《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中,看到了春花的灿烂和明媚,有花的装扮,春天才是如此的生机勃勃。

从《大林寺桃花》中,我们从四月盛开的桃花找到了春的足迹。

让我们身在花中的人啊流连忘返,喜出望外。

齐诵两首诗。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从春天的“花儿”中寻找了春天的足迹,知道了姹紫嫣红的花儿把春天带来了,那么,你们还能从什么事物感受得到春天的来临呢?(让学生自由说:如春雨、春风……)2.师:在很多的古诗文中,诗人常把“春风”称作“东风”。

(注意是“东南西北的东)有春风吹拂,鲜花相伴,正是外出踏春的好日子。

宋代理学家朱熹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二、学习古诗《春日》出示诗句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流名字,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一)读诗句,说说诗人看到踏春看到了什么?(板书:看到景)1.借助注释了解一、二行诗句的意思(二)引导学生想象“无边光景一时新。

”1.泗水河边边,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上了新颜。

有哪些景物换上了新颜,能描述出来吗?2.师:好日子、好风景,你能通过诵读,读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3.引导学生读好诗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三)后面两句是诗人游春时的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

提问:从什么地方你识得了东风的面貌?(预设:从万紫千红的花丛中、从碧绿的小草中……)2.很容易识别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3.诵读这两行诗。

(四)小结:诗人从东风的吹拂中,从万紫千红的明丽色彩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感受到了春天里“无边光景一时新。

”齐诵整首诗。

过渡:春光明媚,天气越来越暖和了。

东风轻轻的吹拂,是我们小朋友们外出活动的好日子。

清代诗人高鼎看到了怎样的春天呢?三、学习《村居》释诗题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齐读诗句,自由读诗。

思考:在这首诗里,你能找到春天的足迹吗?(学生说出景人即可)(二)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1.拂堤杨柳:杨柳抚摸着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烟雾般的水汽。

2.散学:放学。

3.纸鸢:指风筝(三)想象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

(让学生从听到、看到这两个方面说) 1. 预设早春二月,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全是的;天空中黄莺鸟唱着动听的歌儿,翩翩起舞。

春风吹拂,杨柳轻轻摆动,像是抚摸着旁边的堤岸。

杨柳被这无限的风光陶醉了。

2.指导学生弄懂“醉”谁醉了?为什么醉了?了解杨柳被无限的风光陶醉了。

师:仅仅是杨柳陶醉在这无限的风光中吗?还有——3.指导学生诵读诗句,读出诗人的欣喜、陶醉。

师:郊外,来了一群可爱的孩子。

看——(四)理解后两行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说说诗句的意思。

2.想象:孩子们放风筝时会说些什么呢?(师针对学生回答点评:如:多么快活的孩子们啊!春天有孩子们嬉闹的身影,更显得生机勃勃!看到孩子们这样高兴,诗人也一定是开心地笑了,一定会羡慕这群无忧无虑的孩童。

)3.吟诵这两行诗。

(五)小结整首诗意: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青翠的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眼中的春天。

齐诵诗句。

四、回归整体1.齐诵四首古诗2.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无论是唐代诗人,还是宋代、清代的诗人,他们诗中的春天都是生机勃勃的,写出了对春天赞美、喜爱的感情。

再次齐诵五、拓展1.春天的来临,不仅能从春花中、绿草中、莺歌燕舞中、东风里、孩童放风筝的身影里能感受得到,还从哪儿能感受得到?出示诗句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还有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文,课后大家可在网上收集诵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