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远的蝴蝶教案

永远的蝴蝶教案

5 教案: 永远的蝴蝶

陈启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文本的研读,把握小小说的文体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范读、诵读、精读,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对小小说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上,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小小说的文体特点; 难点:领悟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人间深情的珍视。 授课班级:2011级学前教育中专班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引导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分钟)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这样一首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中提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著名的台湾短篇小说家陈启佑先生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感受一份凄美的爱情故事,是如何耐人寻味的。 板书:永远的蝴蝶 陈启佑 (二)作者简介(2分钟) 5

陈启佑,笔名渡也、江山之助,台湾省嘉义市人。现任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代表作有儿童文学《阳光的眼睛》(童诗)、散文《落地生根》、《我是一件行李》等。 (三)教师示范朗读(5分钟) 我先为大家朗读这篇小说(背景音乐为《流光》)。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认真听,并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请说出文章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内容。 [提示]: (板书) 环境:春日、雨夜 人物:“我”和樱子 故事内容:樱子因帮“我”寄信而遭遇车祸 小小说知识点(5分钟) 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只截取了樱子在雨中帮“我”寄信这一小小的生活片段,篇幅短小精悍,这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称微观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它是随着时代节奏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样式,美国作家罗伯特给它下的定义是:不超过1500字,却要具备小说的一切要素。(板书) (三)分析人物形象,解读微型小说注意事项。(42分钟) 我们以解读《永远的蝴蝶》为例,学习微型小说的解读方法。并以此来指导我们平时对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它和所有的小说一样,都具备三要素: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

我们先看第一要素:人物 讨论1:小说如何塑造“樱子”这一人物的? (10分钟) 小说是人的艺术,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于细微处见精神。 樱子: 语言描写——“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3分钟) [提示]:只带来一把小伞,樱子却主动要求帮我去寄信,说明她关心、体贴“我”却不直白表露,反而故作嗔怪。表明樱子热情、体贴,待人周到。 神态和行动描写——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3分钟) [提示]:樱子温柔、善良。 外貌描写——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3分钟) [提示]:白色是纯洁的,是圣洁的,穿着白色风衣的樱子也一样,它是纯洁、恬静、年轻。 [小结]:(1分钟)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的描写,一个温柔、体贴、善良的姑娘就栩栩如在眼前了。通过这些刻画,樱子美丽的形象让我们无法忘记,但终究是一个悲剧,美丽是短暂的。作者又将是创造了一个怎么样的环境来展示这一悲剧美的呢? 讨论2、环境 (15分钟) 5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空间的艺术,所谓空间主要指环境。环境是小说结构的主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的发展,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在微型小说里,环境的场面以单一为主,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坐标的某一特定点上。 大家一开始就找出来了,本文的环境是在一个春日的雨天里。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描写雨的几个细节,请同学找出来说一说。 1、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2分钟) ——这些含情的景语给了我们怎么样的感受呢?它是自然的春雨。还写到了柏油路,它是湿冷冷的,犹如含泪的面容,灯火时闪烁着的,仿佛哭泣的眼睛,邮筒是孤独的。大家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关抓住关键字,通过解读他们,我们似乎看到了孤独的不是邮筒而生我自己。文章一开始的寥寥几笔就营造了一种凄清、阴冷的氛围,它为全文定下了一个伤感的基调,并暗示了后面的不幸。 2、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2分钟) ——雨滴模糊了我的双眼,使人感到隐隐的不安,这是为樱子的离去感到不安。 (1、2)营造悲凉、凄切的氛围。 3、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2分钟) ——雨点是变大了,如果说刚开始是不安的话,那现在溅到我生命中的雨,已是一种象征了,象征灾难和不幸。 4、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2 5

分钟) ——雨还是一直下,普通的一场雨却成为我生命中最大的雨,你认为这雨有蕴含着生命呢?雨还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小结]:雨不断的在发生变化,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地变化,一场心雨。 (2分钟) 板书:(5分钟)

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其中的作用我们一一都解读了。现在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 首先,本文的环境描写以雨来衬托,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其次,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情景交融 营造悲凉、凄切 的氛围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 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睛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睛玻璃上。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

雨 “雨”成为泪水和 痛苦的象征

我的心情 变化 5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质; 3、揭示人物心境,揭示人物性格;渲染某种气氛, 讨论3情节: (5分钟) 短篇的小说中,有一样东西非常重要,小说由寄信而开始,“信”是小说的情节线索,为什么小说开始只字不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点出信的内容? (4分钟) 小说的结尾——“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提示]:从信的内容看,我们明确了2位主人公的关系,温柔、冰雪聪明的樱子死了,在新婚前夕如蝴蝶般飘落了,使作者痛悔不已。令读者唏嘘不绝。作品一下子将痛、悔、恋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大大加强了故事的悲剧性。前面营造的浓厚的悲剧气氛与结尾的幸福感的急遽转换造成了读者的心理落差,也使读者获得了审美愉悦,即所谓的悲剧美。正符合“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小结]:(1分钟) 小说于高潮处戛然而止,言已尽而情未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篇末的这句补叙可称全文的点睛之笔,独具艺术匠心,这就是小小说构思精巧的魅力! 讨论4意象 (12分钟) 作者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永远的蝴蝶》? (4分钟) 文中有两个句子提到了“蝴蝶”: “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 5

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提示]:春暖花开的时节里,蝶舞翩翩带给人一种快乐的美感,然而作品中的蝴蝶,它的飘飞带给人的是一种凄美的痛感。 把樱子比作蝴蝶,是艺术的加工,也是作品人物情感的需要。“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在作者笔下,在“我”眼里,樱子的死被诗意化了。对于樱子,她蝴蝶般的飘落,那么的宁静,那么的安详,痛似乎不存在了;对于“我”,蝴蝶的飘落是一种美丽的陨落,何等的眷恋,何等的悲痛! 作品把樱子比作蝴蝶,是因为在“我”心目中,樱子就如蝴蝶般的美丽可爱。蝴蝶的美更在于它所蕴涵的一种情感美。蝴蝶这种有翅膀的精灵,容易让人联想到飞翔,因此不难理解,“我”对心目中的蝴蝶——樱子是寄托了美好的爱情理想的,那就是:在鲜花灿烂的春光里,和樱子像蝴蝶般比翼双双飞。然而,蝴蝶美丽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深切的生命之痛——始于破茧之痛,终于成灰之痛。美丽地痛苦着,正是作品中的蝴蝶呈现出来的凄美意象。一场无情的车祸,蝴蝶飘然而去了,爱情的理想被击碎了,留给“我”的,只有永远的悔恨,极度的悲痛以及无限的寂寞。这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令人读之黯然。 [小结]:(1分钟) “蝴蝶”其实就象征着樱子。“永远的蝴蝶”这个标题蕴涵着永远的爱恋与无尽的思念。 5

讨论4:品读下面的句子,揣摩作者的心理情感。 A、随着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2分钟) B、为什么呢?只带一把伞?(2分钟) C、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2分钟) [赏析]: A、一个“飞”字,一个“飘”字,使惨烈的车祸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没有了血肉横飞的可怕,只有一种凄艳之美。 B、连续两个问句,将“我”失去恋人那极端悲伤、痛悔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C、这里描写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幻觉,表达了“我”对樱子深深的怀念和眷恋。樱子永远活在了“我”的心中,也永远留在了读者的心里。 [小结]:(1分钟) 樱子的死给“我”的打击是刻骨铭心的。但全文没有一个“痛”字,一个“悔”字,却让读者深深地感到了“我”的锥心滴血之痛,痛不欲生之悔。 五、课堂小结(6分钟) 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郎费罗(美国 浪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