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
K0+165桥钻孔灌注桩(冲击钻)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本项目部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6.7.T 梁;20于450# 1#
2#11-123米,三、钻孔机具的选择
根据本桥设计桩基穿过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泥沼土、强风化及中风化泥页,并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本标段钻孔机具拟选择CF20冲击钻成孔。
四、施工进度安排
K0+150桥桩基计划工期3个月。
五、施工技术方案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①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②读懂桩基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编写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原材料送检和混凝土配比申请。
③准备施工用的各种报表、规范。
1.2现场准备
①对桩位进行测量定位自检,监理复核;
焊接质
1.3
0#
1#
2#
1.4主要作业人员安排
主要作业人员配备:
钻机班组:钻机班班长1人,钻机工6人;
钢筋班组:钢筋班班长1人,钢筋工5人,电焊工1人,杂工2人;
混凝土班组:砼班班长1人,砼生产及管控人员6人,砼运输3人。
2、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本桥先施工0#桥台0-4#桩基,并作为首件工程。
2.1施工工艺流程
2.2
~1.0
作
C30
护筒采用整体式钢制护筒,壁厚4mm,内径大于桩径20cm。
护筒的埋设采用挖埋法,埋置深度1.5m,坑挖好后,将坑底整平,然后放入护筒,经检查位置正确,筒身竖直后,四周即用黏土回填,分层夯实,并随填随观察护筒,防止填土时护筒位置偏移。
护筒埋设时,其顶面高出施工地面0.3m,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
采用护筒顶拉十字线吊垂球与桩位对比进行复核。
在护筒埋设好后,在顶部焊加强筋和吊耳且开出水口。
⑶泥浆制备
泥浆采用高粘度粘土或膨润土制备,采用自然造浆方式进行护壁,泥浆的配合比和配制方法通
⑷
①
500mm
钻孔作业要分班连续进行,做好整个过程中的钻进记录。
交接班时要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
要经常对钻孔泥浆及钻机对位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调整。
要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捞取样渣保存,随时根据不同地质情况调整泥浆指标和钻进速度,并认真填写《钻孔桩钻孔检验表》。
由于本项目2#台地基有部分泥沼土,为避免扰动,钻孔过程中应采用低冲程钻孔,在钻孔过程中投入一定的片石进行护壁,不得使用卵石。
⑸检孔
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即停止钻进,适当进行清孔,提钻进行测孔。
采用笼式检孔器检测。
检孔器用Φ12钢筋加工制作,其外径等于设计钻孔孔径,长度等于孔径的4倍。
检测时,将检孔器吊起,使笼的中心、孔的中心与起吊钢绳保持一致,慢慢放入孔内,上下通畅无阻表明孔径大于给定的笼径,如中途遇阻则表明在遇阻部位有缩径或孔倾斜现象,则需重新下钻头处理。
检孔合格后,需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本桥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验标准为见下表:
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检验标准
钢筋笼制作和安装质量标准
②钢筋笼的安装
桩身钢筋笼制作完成后,按照编号用吊车将钢筋骨架吊入桩孔内。
钢筋笼在吊装前,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
钢筋笼顶端根据孔顶标高设置吊筋。
起吊时,吊点栓牢并布置于直径方向,起吊过程中必须防止钢筋笼变形,使钢筋笼吊起后呈自然铅直状态。
吊入钢筋笼时对准孔位轻放慢放。
若遇阻碍,随起随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放。
不高起猛落,强行下放,以防碰坏孔壁而引起塌孔。
下放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孔内水位情况,如发现异常现象,马上停放,检查是否塌孔。
钢筋笼骨架的保护层厚度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焊接定位钢筋控制,设置密度按竖向每隔2m设置一道,每道沿圆周布置4个。
钢筋笼下放至标高后,要检查钢筋笼是否中心
为宜。
间垫有
深1.3
,黏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复测沉碴厚度在2cm以内,此时清孔完成,清孔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完成后立即浇注水下砼。
⑽混凝土的灌注
砼灌注前,首先根据桩孔直径、导管内径等要素计算首批砼的需要量,确保首批砼灌注时能将导管埋置在1m以上。
首批砼的数量按下式进行计算,本桥1.2m钻孔桩首批混凝土方量经计算不得低于1.65m3,本桥1.5m钻孔桩首批混凝土方量经计算不得低于2.58m3。
为了确保桩基封底质量,在灌注φ1.2m桩时首批砼灌注时储料斗容积不小于2m3,在灌注φ1.5m桩时首批砼灌注时储料斗容积不小于3m3。
V=πD2(H1+H2)/4+πd2h1/4(式7.10)
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压力所需的高度(m);
拌,
计
,即拆
1
1.1
水泥质量控制:水泥进场要有合格证书、质检报告,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检试验。
水:拌合用水需经化验检测,水质良好,方可用于混凝土施工。
砂石质量控制:砂石料质量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进场时需进行抽样自检试验及驻地办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外加剂质量控制: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均应多次试配,效果稳定后才可确定品牌和掺量。
钢筋质量控制:钢筋进场要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进场时检查其外观和标志,并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对不同的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抽取进行力学性能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设立专门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机构,制定制度,加强对原材料进场的监督与控制,严禁一切未经检验或未经批准的不合格原材料运入工地。
1.2设备及检测仪器等质量控制措施
测量仪器、试验设备、各种仪器仪表、计量器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进行定期
2
2.1
(含成
5d,单
焊缝表面上的气孔允许为2个,夹渣面积允许6mm2。
⑹现场接笼焊接时,若风力达到4级及以上时采取防风措施,否则停止焊接作业。
2.2混凝土工程
⑴砼的拌合
①砼拌和前,要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等要求,根据已批配合比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②要严格按照调整后的施工配合比准确称量混凝土原材料,其最大允许偏差要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为±1%;粗、细骨料为±2%;外加剂、拌合用水为±1%。
③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
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投放制定,并对投放时间、地点、数量的核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④砼拌制过程中,要对砼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符合理论配合比的要求。
当罐车3
1
2
3、工地内设置各种安全标志标牌,夜间施工作业要有充分的照明设施。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设立专职安全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交底工作,进入工地必须佩戴安全帽和上岗证,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应区分,劳动保护用品穿戴齐全。
安全监察人员要佩戴袖标(牌)。
6、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
7、冲击成孔机操作时安放平稳,以便防止冲孔机突然倾倒或钻具突然下落而发生伤亡事故。
钻机钻进时,孔口人员要集中精力,钻具需要立悬或摆放时,必须牢固垫稳,操纵岗位不得离人。
8、随时检查桩施工附近地面有无开裂现象,防止机架和护筒等发生倾斜和下沉。
9、冲击钻具要平稳起吊,防止冲撞护筒和孔壁,钻具进出孔口时,严禁孔口附近站人,停钻时孔口加遮盖防护。
10、用电设备要派专人看管,要有良好的接地、接零和漏电保护装置,严禁带电作业。
11、经常检查冲击钻头、钢丝绳磨损情况,卡扣松紧程度、转向装置灵活与否,防止夹钻、卡钻或掉钻。
12、0#台后高压电线,在施工中务必保证安全距离,特别是在起吊过程中必须有人监控。
1
2
3
4
5
6
洁。
7
8
9
10
11
12处理好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关系,不与百姓发生冲突。
13、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当地的规章制度
14、施工现场的砂、石、土等,隔断分类堆放并覆盖,运输车辆轮胎要及时清洗,运输时严密覆盖,防止遗洒、飞扬,装卸粉尘的材料时,采取洒水湿润或遮盖,防止沿途撒漏和扬尘。
15、废弃的泥浆等要按有关规定处理,不准随意排入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