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型餐馆、小吃店餐饮服务许可材料范本

小型餐馆、小吃店餐饮服务许可材料范本

开办餐饮服务许可申请材料联系人:联系电话:名称:年月日开办餐饮服务许可申请材料申请材料目录1.餐饮服务许可申请书……………………………………………… 2-6 页2.名称预先核准证明(营业执照复印件)…………………………页3.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的身份证复印件………………页4.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证明……………………………页5.餐饮场所合法使用的有关证明(房屋所有权证或租赁协议)…页6.餐饮场所地理位置图、饭店平面图、加工流程图............ 页7.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13-18页8.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或情况说明…………………页9.生活饮用水安全检测报告(城市自来水缴费发票)……………页10.专职(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岗位及人员的证明资料……… 20、21页11.不属于被限定人员的说明资料…………………………………22 页12.授权委托书及委托和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23 页13、食品安全培训试题……………………………………………24-28 页餐饮服务许可申请书申请人:申请日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填写说明一、本申请书由申请人填写。

填写时要用碳素笔或者打印,文字要求简练、清楚,不得有涂改现象,空格处以“无”字填写。

二、“申请人”是指申请餐饮服务许可的单位或个人,按工商行政部门核定名称填写。

三、经济性质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加工经营场所面积,是指与食品制作供应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场所的面积,包括食品处理区面积、非食品处理区面积和就餐场所面积。

五、填写“申请许可项目”,应在对应分类及备注栏勾选相应的申请项,如所申请项未在列出的范围内,勾选“其他”项,并填写具体内容。

六、如因内容过多,表内无法填写,可后续页。

七、本申请书一式两份。

名称预先核准证明说明:新申办的,应取得工商部门提供的名称预先核准证明;已从事其他经营的可提供营业执照;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工地食堂提供施工许可证;(A4纸规格)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的身份证明复印件说明: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个体工商户提供负责人或业主的身份证复印件,A4纸规格,请反正面复印。

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证明说明:必须提供健康证原件及复印件,原件审核后返还。

从业人员较少(20人以下)的可提供健康证复印件,A4纸横向排列,从业人员较多((20人以上)可列表格说明。

餐饮服务场所合法使用的有关证明说明:应提供房屋所有权证或租赁协议的复印件,A4纸规格;因特殊情况无产权证明的,应提供房屋产权的证明材料。

(租赁经营者应提供房东房屋所有权证复印件及与房东的租赁协议的复印件)地理位置图1.经营场所周围要有显著标志或知名建筑物或知名单位作参照;2.用文字说明经营场所所处的地理位置 市 区 街 号。

饭店平面图厨房面积为M2,就餐面积为M2。

说明:①请根据实际情况,按此例绘制②允许手工绘制,必须清晰明朗,按实际绘制,示例如下:北南加工流程图(不含凉菜)加工流程图(含凉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目录:1、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2、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3、从业人员健康晨检管理制度4、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制度5、餐厅卫生管理制度6、烹调加工管理制度7、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制度8、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9、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10、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11、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12、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报告制度二、具体内容(一)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2、食品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健康查体工作,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督促“五病”人员调离岗位,并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参加一次查体,每年到期前参加健康复查,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证明。

4、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实习工、实习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杜绝先上岗后查体的事情发生。

5、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生产经营。

6、定期检查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发现无有效健康证明者,应调离岗位并及时督促其办理。

(二)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1、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查体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明方可上岗。

2、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卫生技术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

3、坚持正确的洗手习惯:操作前、便后以及从事与食品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应洗手,先用消毒液消毒,后用流动水冲洗。

4、从业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

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或销售场所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不得穿工作服入厕。

5、从业人员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做其他影响食品卫生的行为,不得直接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勺直接尝味。

操作用具用后不得随处乱放。

6、从业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形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梳理整齐置于帽内。

7、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三)从业人员健康晨检工作管理制度一、认真填写《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晨检表》。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作为餐饮服务单位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晨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和监督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晨检工作及岗前从业人员手消毒工作,杜绝从业人员带菌上岗作业。

对未取得健康证的员工应监督其在取得健康证后上岗,对健康证过期员工应及时提醒其办理健康证。

三、从业人员必须自觉履行岗前健康状况申报制度,发生高热、腹泻、咳嗽、呕吐、皮肤破损化脓的职工应自觉离岗就诊休养。

凡瞒报、缓报自身病情上岗作业的,一经发现予以餐饮服务单位应从严处罚,直至下岗或辞退处理。

四、凡发生严重高热、腹泻、咳嗽、呕吐、皮肤破损化脓职工的从业人员,当日内应做到按级报告,并做好受控工作。

五、从业人员高热、腹泻、咳嗽、呕吐、皮肤破损化脓的,恢复上班前应凭病假单和医疗诊断书到食品安全管理员处登记,诊疗休假日应按出勤计算,工资、奖金照发。

六、《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晨检表》由食品安全管理保管,任何人不得代理登记签名,一经发现将追究第一责任人和代理登记签名职工的责任,予以严格考核处理。

七、食品安全管理员要做好《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晨检表》的保管工作,不得缺页、破损。

(四)、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制度1、依法制定并落实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关注社会食品安全预警提示,积极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

2、制作凉菜、烧卤熟肉、生食水产品、西式糕点、裱花蛋糕等直接入口的较高风险食品,必须有相应许可项目,并应严格按照专间要求进行操作。

禁止超许可范围经营和超出供餐能力承接大规模聚餐活动。

3、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食品原料应保证来源合法安全,禁止加工经营《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食品。

4、加工经营过程避免生熟交叉、混放。

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应消毒手部,发现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及化脓性皮肤病者,应即暂停其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5、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应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对其表皮进行清洗消毒,或剥去果皮后食用。

6、熟制食物应烧熟煮透,尤其是肉、奶、蛋及其制品以及海产品,外购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须彻底加热,中心温度应高于70℃。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60℃以上)或冷藏(10℃以下),如在常温下保存,应于出品后2小时内食用。

7、禁止使用河豚鱼、毒蘑菇、发芽马铃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及原料,餐饮业禁止使用亚硝酸盐。

8、豆浆、四季豆等生食有毒食物,应按要求煮熟焖透,谨慎提供贝类、海螺类以及深海鱼的内脏,有效预防豆浆、四季豆、瘦肉精、雪卡毒素等中毒。

9严防发生投毒事件。

外部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食品加工出售间,注意炊事人员的思想建设,及时化解矛盾,以免发生过激行为。

10品仓库、加工间不得存放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11堂内不得有员工住宿、午休房间。

12有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应迅速组织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救治,上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停止生产销售可疑食品,保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用具和现场,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五)卫生管理制度1.食品经营单位必须成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食品安全有专人管理和负责。

2.《餐饮服务许可证》悬挂于醒目可视处。

3.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4.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5.保持餐厅内外环境卫生,加强通风和消毒工作,做到每餐一打扫,每天一清洗。

6.食用工具每次用后应洗净、消毒、保持洁净。

7.盛装垃圾的容器应密闭,垃圾及时处理,搞好“三防”工作。

(6)加工管理制度1.加工前检查食品原料质量,变质食品不下锅、不蒸煮、不烘烤。

2.熟制加工的食品要烧熟煮透,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油炸食品要防止外焦里生,加工后的直接入口熟食品要盛放在已经过消毒的容器或餐具内,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或容器。

3.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两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在放凉后再冷藏。

4.隔餐隔夜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

5.灶台、抹布要随时清洗,保持清洁。

不用抹布揩碗盘,滴在盘边的汤汁用消毒布揩擦。

6.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规定》要求,收集处理废弃油脂,及时清洗抽油烟机罩。

7.剩余食品及原料按照熟食、半成品、生食的卫生要求存放,不可混放和交叉叠放。

8.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盖,工具、用具洗刷干净,定位存放;灶上、灶下地面清洗冲刷干净,不留残渣、油污,不留卫生死角,及时清除垃圾。

(七)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工作。

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食品安全操作技能培训。

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得少于20、50、15课时。

4、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