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名校工程实施方案模板

文化名校工程实施方案模板

文化名校工程实施方案文化名校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 按照建设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大学的总体要求, 结合我校的实际,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 突出时代性、地域性和师范性, 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充分发挥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 把学校的人文优势转化成覆盖全校的人才培养优势,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和水平, 扩大学校影响, 塑造学校良好形象, 打造学校发展软实力, 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把学校建成师生共享、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家园。

(二)基本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科学凝炼并着力建设符合时代精神、富有区域特征、具有师范特质与湖学传统的大学文化; 提升精神文化、丰富物质文化、完善制度文化、规范行为文化。

大力弘扬学院精神, 深入挖掘”湖学”的现代价值, 坚持”自强创新”校训, 传承师范文化特质, 确立广大师生高度认同的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

大力加强”三风”建设, 努力创立优良校风。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师生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形成严谨求实的教风、慎思求进的学风、敬业高效的工作作风, 建成和谐文明的校风。

深入开展”爱国、爱校”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加强学术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阵地文化、网络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各项文化设施的作用, 努力打造校园文化精品, 建设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

深入开展二级学院文化建设, 要把文化名校工程与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形成各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品牌。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重点规划和建设好新校区的环境文化, 进一步凸显校园环境的文化元素和文化魅力, 着力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 形成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气息深厚的大学校园。

二、目标定位与基本原则(一)目标定位建设文化名校工程, 要认真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名校与育人的关系, 实现”有理念、成系列、广参与、创品牌、见实效”的目标, 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1.进一步弘扬”自强创新”校训, 确立广大师生员工高度认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价值观。

2.进一步凝炼学院精神, 增强学校凝聚力, 扩大学校影响力。

3.进一步培育优良校风, 建好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 浓郁学术文化, 优化学术环境。

4.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打造学院品牌文化, 形成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化品牌5.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的整体布局, 突显校园环境的文化元素和文化魅力, 充分融入湖州地方文化特征, 形成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气息深厚的文化校园。

6.进一步开展二级学院文化建设, 各学院要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在环境文化、学术文化、阵地文化等方面加大建设, 把文化名校工程与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学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 高度重视人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重视师生员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2.整体性原则: 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 要坚持统筹兼顾, 合理布局, 全员参与, 持之以恒。

3.实践性原则: 校园文化重在实践, 要开展符合师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形式喜闻乐见、师生参与性强、身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

4.教育性原则: 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以文化人” , 经过文化的魅力教育、感染、引导、熏陶学生知识、智慧的增长和人格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和谐发展。

5.个性化原则: 在文化建设中既要讲求共性, 更要突出学校的地域文化特征, 深入挖掘文化渊源, 形成独特的个性特色, 展示独特的文化魅三、具体措施(一)精神文化建设1.胡瑗教育论坛项目: 建立以著名教育家、湖学创始人胡瑗命名的教育论坛, 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保证论坛正常运行, 取得实效。

整合学校现有学术品牌, 将名师讲坛、学术沙龙、院长沙龙等融入胡瑗教育论坛; 在论坛中增加人文类讲座数量, 每年邀请社会名士来校进行各类人文讲学, 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发挥湖学研究所作用, 加强胡瑗教育思想和”湖学”的研究, 深入挖掘”湖学”的现代价值; 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到论坛作专题演讲。

2.”三风”建设年项目: 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 每年确立一个主题, 在师生中开展”三风”建设年活动。

经过建立有效的制度, 积极开展教师行为与心理研究, 培养名师示范引领,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等多种途径和方法, 开展以”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以反学术腐败为主要内容的扬学术正气活动, 建立良好的教风。

要让教师治学风气、学术风气带动学生学风, 以始业教育、各类考试考证考研等载体, 进一步加强学风。

3.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 学校要建立文化品牌建设长效机制, 打造学院品牌文化, 形成有影响、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各学院要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 进一步开展二级学院文化建设, 把文化品牌建设与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学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健康成长。

(二)行为文化建设1.”吾师吾范”师德教育项目。

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 开展育人奖、”三育人”、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评比活动, 把教师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在全校营造热爱学生,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行为示范的良好师德氛围, 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2.”我形我塑”大学生形象提升项目。

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建立日常行为规范的长效机制, 持之以恒地抓好学习教育、践行管理、检查评价、激励表彰等关键环节。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爱心文化、安全文化、廉政文化建设, 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树立当代大学生文明形象。

3”创新创业”大学生能力提升项目。

经过营造民主的环境和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 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 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 鼓励教职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鼓励大学生开展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参与挑战杯等各类技能竞赛, 培育师生创新精神, 发展学校创新文化。

(三)活动文化建设1.爱国爱校系列文化活动项目。

以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等为载体, 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

以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党宣誓等传统仪式为载体, 开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各类阵地, 经过感动人物和集体的评选, 开展典型人物宣传活动。

确定校庆日, 开展系列爱校文化活动; 组织新生、毕业生参观校史馆; 经过校友联谊会加强与各地校友的联系; 建立二级学院优秀校友联系、回访制度; 开设毕业生论坛, 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做报告。

2.科技文化活动项目。

以大学生科研立项为平台, 以科技节为载体, 开展大学生学术文化、科技文化活动。

开展大学生科研导师选聘工作; 大力扶持科技型社团; 组织好各类科技竞赛, 为大学生搭建成才舞台。

3.艺术文化活动项目。

充分利用学校各项文化设施, 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为载体, 进一步繁荣校园艺术文化活动。

发挥音乐、美术、历史、文学等专业优势, 在全校大学生中开展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普及提升活动; 重点打造精品艺术文化社团, 在校内外形成品牌效应; 经过感恩、诚信、助困等主题教育活动, 营造校园爱心文化; 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在校内外传递大学公益文化。

(四)环境文化建设1.新校区环境文化设计项目: 在新校区建设前期, 启动新校区环境规划设计项目,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开展新校区景观设计活动, 新校区景观、道路命名活动, 重点景观启用仪式, 新校区景观摄影大赛等, 在环境建设中充分体现文化育人的建设理念。

2.校园视觉识别系统项目: 我校未建立统一规范的校园视觉识别系统, 要经过对省内外高校校园视觉识别系统调研, 提出我校校园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方案, 统一设计学校LOGO, 提出规范使用要求, 运用在校园建筑物及各类宣传品上, 确定学校校徽、校旗、校歌, 在视觉上确立起学校统一的对外形象。

3.地方文化进校园项目: 在新校区环境建设过程中, 有意识地汲取湖州地方文化的精华, 以名人人名、建筑物、植物种类等为载体, 将湖州的湖笔文化、书画文化、藏书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融入到校园环境文化之中。

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在校园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 成立文化名校工程领导小组, 加强组织领导和决策协调工作。

教学管理、舆论宣传、学生管理和后勤服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 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在专业教学、日常管理、基础实施等方面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制度保障。

要经过文化制度创新, 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 在文化制度创新中彰显制度文化。

要制定完善学术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对校园的影响和侵蚀, 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开展。

要制定完善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规定, 明确活动要求和目标, 保证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三)经费保障。

设立文化名校工程专项经费, 每年投入100 万元, 加大学校和二级学院文化建设。

采用项目申报、审批、检查、验收的形式, 确保文化名校工程各项目顺利开展、建出成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