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07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07

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填空题.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对太阳光有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2.要想利用凸透镜使点亮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上.3.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放大、(正立/倒立)的(实/虚)像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时,透明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教室后面的同学要求老师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大一些,老师的操作应该是:适当(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下)移动.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的的像.5.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些.6.用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应放在以内;看到的像是(填像的性质)并且邮票和像在放大镜的侧.(填“同一”或“两”).7.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方向,并且,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8.小亮同学将一眼镜片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中心25cm处形成一个亮点,该镜是透镜,它的焦距是.9.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晶状体太,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可以利用镜能使光线的特点来矫正.10.如图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需配戴装有镜的眼镜加以矫正.二.选择题.1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应满足()A.小于2倍焦距 B.大于2倍焦距C.等于焦距 D.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12.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13.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14.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15.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焦点的距离是1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B.当该蜡烛距凸透镜10cm时,可成一放大的像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缩小的像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8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16.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已成一缩小的像,今要使屏上所成的像再大一些,并保持清晰,则应()A.将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适当减少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B.将烛焰适当向凸透镜移近,其它不动C.使屏远离凸透镜,其它不动D.将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17.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将是()A.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大B.像逐渐靠进凸透镜,并逐渐变小C.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小D.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大18.一个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去,则()A.物体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也越来越小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却越来越大C.物体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重力不变D.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力为零三.作图题.19.完成光路图.20.完成下列光路图四.实验题.21.如图,在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凸透镜放在a、b、c、d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处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烛焰放在处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屏距凸透镜最远.烛焰放在处时,屏上不会出现蜡烛的像.22.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当u>2f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 f(选填“>”、“=”或“<”).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答】解: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使树叶燃烧,造成火灾;故答案为:凸透;会聚.2.要想利用凸透镜使点亮的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光折射的可逆性.【分析】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解答】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交在凸透镜的焦点上.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在另一侧也可以得到一束平行光.故答案为:焦点.3.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放大、倒立(正立/倒立)的实(实/虚)像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时,透明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教室后面的同学要求老师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大一些,老师的操作应该是:适当增大(增大/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上/下)移动.【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解答】解:(1)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时,透明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2)使用投影仪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投影片,即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投影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倒立;实;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增大;下.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远视眼镜.【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倒立;缩小;实.5.用照相机拍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靠近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拉长些.【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使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像变大,则像距变大,物距变小,照相机与被拍景物之间应靠近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拉长些.故本题答案为:靠近;拉长.6.用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应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填像的性质)并且邮票和像在放大镜的同一侧.(填“同一”或“两”).【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解答】解:用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应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看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邮票和像在放大镜的同一侧.故答案为:一倍焦距;正立、放大的虚像;同一.7.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考点】二力平衡的概念.【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四个,缺一不可,根据二力平衡的概念可正确填空.【解答】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故答案为:同一;相等;相反;在一条直线上.8.小亮同学将一眼镜片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中心25cm处形成一个亮点,该镜是凸透镜,它的焦距是25cm .【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解答】解:拿一个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测,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说明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该透镜是凸透镜;最后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因此凸透镜的焦距是25cm.故答案为:凸;25cm.9.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之一是晶状体太厚,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上的是一个模糊的光斑.可以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来矫正.【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解答】解: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故答案为:厚;前;凹透;发散.10.如图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需配戴装有凸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远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根据题干中图可知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即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前移,所以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故答案为:凸透.二.选择题.1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应满足()A.小于2倍焦距 B.大于2倍焦距C.等于焦距 D.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先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像的性质,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从选择项中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因为当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时,则物距大于2倍焦距,由选项中可知只有B 符合;故选B.12.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解答】解:因物体移动始终在焦点之外,此时减小物距,故符合物距越小,实像越大.故选A.13.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B.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C.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D.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条件的了解:①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小的实像;③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当物体放在焦点之内时,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项ABD是正确的,C是错误的,故选C.14.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A.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B.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C.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D.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成因.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解答】解: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就相当于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故选C.15.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焦点的距离是1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B.当该蜡烛距凸透镜10cm时,可成一放大的像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缩小的像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8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物体离凸透镜1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一定是倒立的.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时,2f>u>f,解不等式得出焦距的范围.然后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物体离凸透镜1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则2f>u>f,即f>102+f>f,即焦距的范围:f>10cm,A说法正确;B、当该蜡烛距凸透镜10cm时,小于一倍焦距,所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说法正确;C、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物距小于2f,不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说法错误;D、当蜡烛距透镜的距离是8cm时,物距小于f,不成实像,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D说法正确.故选C.16.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在屏上已成一缩小的像,今要使屏上所成的像再大一些,并保持清晰,则应()A.将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适当减少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B.将烛焰适当向凸透镜移近,其它不动C.使屏远离凸透镜,其它不动D.将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A、将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物距减小,适当减少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像距减小了,故A错误;B、将烛焰适当向凸透镜移近,物距减小,应增大像距,故B错误;C、使屏远离凸透镜,致使增大了像距,没有减小物距,故C错误;D、将烛焰向凸透镜适当移近,物距减小,适当增大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增大了像距,故D正确.故选D.17.物体沿凸透镜的主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变化将是()A.像逐渐靠近凸透镜,并逐渐变大B.像逐渐靠进凸透镜,并逐渐变小C.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小D.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逐渐变大【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由物距大小决定,当物体向凸透镜靠近时,物距逐渐减小,像离凸透镜越来越远,像逐渐变大.【解答】解:物体沿主光轴,从远处逐渐移向焦点过程中,物距越来越小,像离凸透镜的距离越来越远,像逐渐变大.由上述特点可知选项A、B、C都不正确.故选D.18.一个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去,则()A.物体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也越来越小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却越来越大C.物体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重力不变D.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力为零【考点】重力.【分析】重力G=mg.g值随位置变化非常小,可以忽略.在初中范围内,不考虑g的变化情况,重力是与质量成正比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如果物体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这个力会使物体速度加快;如果物体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这个力会使物体速度减小.【解答】解:A、物体上升过程中,由于重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速度会越来越小.但质量是不变的,所以重力不变;B、物体下落过程中,由于重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速度会越来越快.但质量是不变的,所以重力不变;C、质量不变,所以重力不变;D、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物体仍会受到重力.故选:C.三.作图题.19.完成光路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20.完成下列光路图【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解:①凸透镜中,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过焦点.②凸透镜中,入射光线过焦点,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③凹透镜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四.实验题.21.如图,在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凸透镜放在a、b、c、d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 a 处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烛焰放在 c 处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屏距凸透镜最远.烛焰放在 d 处时,屏上不会出现蜡烛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在2倍焦距上时,像也成在2倍焦距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像成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时,像成在物体后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由图可知,a点处在二倍焦距以外,屏上出现的像最小;c、d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但c的物距更小,成像也更大,故其像距更大;d点处于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a;c;d22.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当u>2f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 <或= f(选填“>”、“=”或“<”).【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根据告诉的物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根据成像的性质放大的实像,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蜡烛的移动方向、即光屏的移动方向.光屏上不成像的情况有两种:①不成像;②成虚像.从这两个角度考虑即可确定焦距与物距的关系.【解答】解: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原来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现在要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的物距要小于二倍焦距,所以蜡烛要靠近凸透镜.原来的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当成放大的实像时,此时的像距要大于二倍焦距,所以要使光屏原来凸透镜.光屏上不成像有可能是物体成虚像,即此时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或者不成像,即物体在焦点上.故答案为:实;靠近;远离;u<(或=).第11页共11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