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电气工程专业作业说明:初级职称学员“专业课作业一”为简答题1-15题;“专业课作业二”为简答题16-30题。
中、高级职称学员“专业课作业”为论述题1-5题;同时提交3000字左右“学习心得”一篇。
所有学员均需按要求提交“公需课作业”。
作业提交时间:以网站通知为准。
一、简答题1、为什么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各种绿色能源?答:能源是人类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动力来源。
在20世纪的一次能源结构中,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
经过人类数千年,特别是近百年的消费,这些化石能源己近枯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持续增长,世界上的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总有一天将达到极限。
此外,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已经为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目前由于大量使用矿物能源,全世界每天产生约1亿吨温室效应气体,己经造成极为严重的大气污染。
如果不加控制,温室效应将融化两极的冰山,这可能使海平面上升几米,人类生活空间的四分之一将由此受到极大威胁。
当前人类文明的高度发达与地球生存环境的快速恶化己经形成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
它向全世界能源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命题和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各种绿色能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是人类必须采取的措施,使以资源有限、污染严重的石化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逐步转变为以资源无限、清洁干净的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
2、可再生能源包括那些能源?答: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3、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主要有哪几种?答: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混合能源发电系统。
4、简述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原理。
答:光伏发电系统可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下图是一个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示意图。
该系统由太阳能、光伏阵列、双向直流变换器、蓄电池或超级电容和并网逆变器构成。
光伏阵列除保证负载的正常供电外,将多余电能通过双向直流变换器储存到蓄电池或超级电容中;当光伏阵列不足以提供负载所需的电能时,双向直流变换器反向工作向负载提供电能。
图1-1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示意图5、画出一种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
答:风力发电按照风轮发电机转速是否恒定分为定转速运行与可变速运行两种方式。
按照发电机的结构区分,有异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永磁式发电机、无刷双馈发电机和开关磁阻发电机等机型。
风力发电运行方式可分为独立运行、并网运行、与其它发电方式互补运行等。
答:6、给出一种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结构。
答: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持续供给的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连续不断地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
燃料电池发电最大的优势是高效、洁净,无污染、噪声低,模块结构、积木性强、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其效率可达40%-65%。
燃料电池被称为是继水力、火力、核能之后第四代发电装置和替代内燃机的动力装置。
答:7、混合能源发电系统的优点是什么?答:用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天然的互补性而构成的风力/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可以弥补因风能、太阳能资源间歇性不稳定所带来的可靠性低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稳定可靠电能。
8、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变换环节的功能是什么?答:发电系统中都存在“变换器”和“逆变器”等环节,称之为电力电子变换装置。
这些环节的功能是实现电能变换,即将由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等发电元件产生的电能变换成可以并入电网或直接供给用电设备的电能。
9、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的重要性。
答:在电气工程领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研究与开发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之对应的技术就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
可再生能源经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等发电元件的能量转换而产生大小变化的直流电或频率变化的交流电,需要电力电子变换器将电能进行变换。
在电能变换及并网(或独立供电)的系统控制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技术。
典型的电能变换技术主要有整流技术、斩波技术和逆变技术;典型的控制技术主要是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技术。
10、为什么要采用不可控整流技术?答:在直接驱动型风力发电系统中,由于发电机出口电压的幅值和频率总在变化,需要先通过整流电路将该交流信号变换成直流电,然后再经过逆变器变换为恒频恒压的交流电连接到电网。
但是在整流过程中,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作用使得发电机侧功率因数变低并且电流谐波增大,给发电机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然而,由于该种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同时,不可控整流模块的功率等级可以做到很大,技术瓶颈较小,因此在实际中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该系统前端采用不可控整流桥整流为直流,将风力发电机发出的变压变频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最后经过变流器环节将电流送人电网。
该系统具有工作稳定,控制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适合于中小功率场合。
11、简述多脉波不可控整流的技术特点。
答:不可控整流方案的缺点在于交流側谐波含量大,降低了系统的效率,给系统带来了不良影响。
多脉波不可控整流技术可以显著降低交流侧的电流谐波,降低直流側的电压脉动,已经在电源、变频器等多种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
12、采用三相单管整流方案的出发点是什么?答:不可控整流桥会向发电机注人大量的5次、7次、11次低频谐波,电流的畸变率很大,约为10.68%。
大量的谐波电流会在发电机内部产生大量损耗,使发电机温度上升,缩短发电机寿命,系统效率降低^因此,如果能使发电机输出电流正弦化,减少电流谐波,就能减少发电机损耗,增加系统效率。
三相单管整流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并联无需均流等特点,同时可以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ireclion,PFC),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该电路可以调节整流器输人端(即发电机输出端)的电流波形,减少谐波失真,提髙功率因数,进而减少发电机损耗,提高永磁发电机的有功功率输出能力。
直驱系统为全功率变换系统,随着功率的逐步上升,就需要多个整流以及逆变环节并联运行。
三相单管整流电路对直驱系统中的永磁同步发电机进行升压稳压以及功率因数校正,由于其电流源特性,并联时无需均流措施,应用前景看好。
13、给出三相单管整流技术的直驱系统结构图,并简述其控制原理。
答:风力机与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直接连接,在发电机的输出端采用三相单管整流电路进行升压、稳压后逆变并网。
与传统的直驱系统相比,三相单管整流电路将升压电感放在了整流桥前端,在实现整流的同时,还具有升压、稳压功能,同时还能对发电机输出电压电流进行功率因数校正。
这种结构增加了两个电感以及一个输人低通滤波器,但是减少了一个电容器,在系统成本没有增加太多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发电机输出电压电流的功率因数校正,提髙了发电机有功功率输出能力,减小了电流谐波含量,进而降低了发电机损耗,提髙了系统效率。
14、给出PWM整流系统的原理性结构。
答:采用PWM整流方案可以实现稳定的直流电压输出,且输人側的电流波形良好,功率因数可调,具备宝贵的四象限运行能力。
然而其结构和控制方法较为复杂,成本较髙。
但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开关器件制造技术的发展,PWM整流器的成本问题已经有所缓和,应用场合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未来变流技术的一种趋势。
PWM整流器的基本拓扑如图2-13所示,对于三相整流场合来说,主拓扑部分即为三相全桥电路,开关管采用IGBT、MOSFET等全控型器件。
三相输人侧串联三组输入端电感,直流输出侧并联电容。
图2-13 三相PWM 整流器的开关等效电路在两相同步旋转的扣坐标系中,使d 轴定向于电网电压矢量,控制三相电流此时的d 轴和q 轴电流d I 和q I 便可以达到控制输出电流功率因数的目的。
图2-14为PWM 整流器的双闭环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2-14 三相PWM 整流器双闭环控制系统原理图15、升压斩波是一种什么变换技术?在什么场合下要采用斩波技术?答:斩波技术实现的是直流到直流的变换,直接驱动型风力发电系统中,采用不可控整流方案的场合很多,此时发电机(通常采用永磁发电机)发出的三相电通过三相不可控整流桥整流后,再进行逆变然后并网发电。
但由于同步发电机在低风速时输出电压较低,无法将能量回馈至电网,因此实用的电路往往在直流侧加人一个Boost 升压电路,在低速时,由升压电路先将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压提升。
采用此电路可使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在非常宽的调速范围。
Boost 电路是风力发电系统中主要用到的斩波技术,其具有输人电流连续、拓扑结构简单、效率高等特点。
16、简述Boost 斩波器工作原理答:(1)技术原理Boost 电路拓扑如图3-1所示。
当开关S 开通或关断时,对应的电路如图3-2所示。
下面在以下两个假设满足的条件下进行分析:1)Boost 斩波器工作在连续导通模式;2)开关频率远大于输人电压频率,这样in U 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可以认为是恒定的。
在以上两个条件下,参考文献4中推导出了第k 个开关周期的占空比,如式 (3-1)所示。
()()()()ref ref ref in s ref ref 1L i k i k U U k T d k U U +-⎡⎤⎣⎦-=+ (3-1)式中,s T 是开关频率;()in U k 是第k 个开关周期时的输入电压。
当电路工作进入PFC 状态后,电感电流就会跟踪参考电流ref i ,参考电流正比于整流输人电压。
同时,输出电压应该跟踪参考电压ref U 。
图3-2 Boost 斩波器电路17、给出固定关断时间控制的PFC 预调整器模块图和与之对应的工作时序图图3-3 固定开关时间控制的PFC 预调整器模块图图3-4 工作时序及相关波形18、结合电路图,说明固定关断时间控制的原理。
答:误差放大器(V A)将预调整器输出电压out U 的采样与参考电压ref U 进行比较并且产生一个误差信号c U 。
c U 正比于两者之差,反馈到乘法器的一个人口,并与整流输人电压mult U 的采样相乘。
乘法器的输出口是一个经过整流的正弦波scref U ,幅值正比于mult U 和c U 的幅值,它是PWM 的正弦参考电压。
scref U 反馈到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正向输入端接入感应电阻sence R 上的电压,此电压正比于M 开通时流过开关管M 和电感L 的电流。
当这两个电压相等时,比较器复位PWM 锁存器和M ,此时M 将被关断。
因此scref U 决定流过M 和电感L 的峰值电流。
因为scref U 是整流后的正弦波,电感峰值电流也将成为整流正弦的形状 PWM 锁存器输出端QT以后置位PWM锁存器,以此开通M并开始另接上升沿触发定时器,在一个预设定的时间offT不能使电感电流降为零,系统将工作在C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