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代的国风与家风》阅读答案

《新时代的国风与家风》阅读答案

《新时代的国风与家风》阅读答案
新时代的国风与家风
戴兆国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曾论厦中国的国风。

他在谈论
抗战的未来时,指出中国面对日本的侵略,保特着“退而不溃”的态势。

在局部上中国面临着失败,但是却永未被敌人所破。

无论是军队还是人民都是如此。

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的
组织力,源于中国人的道德力。

这种道德力构成了中国的国
风。

因为中国的国风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所以中国注定立
于不败之地。

具体而言,中国的国风既有儒家墨家的严肃,又有道家
的超脱。

儒家和墨家的严肃表现在,对家国和各种民间组织
的信心。

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能够以中国人的方式结合在一
起,不被外邦人所欺凌,这是儒家和墨家的积极精神。

道家
的超脱又能够让中国人在许多事情上放得下来,满不在乎。

积极的严肃的精神是负责任的担当,超脱则是能够放下的担
当。

这样的国风几千年延续下来,形成强大的民族心理和坚
韧的民族性格,使得中国人能够面对任何艰难困厄,而不至
于消沉。

这样的国风促使中国人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也迎来
了新中国的建立,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

面对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国人在传统国风的感召下,勇于改革创新,创造出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动容的新的时代。

当然,维系优良的传统国风,我们还需要建设优良的家风。

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国风的形成必然依赖于家风的建设。

家庭是社会的最为基本的细胞。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任何时代的家庭都需要一种普遍的家庭道德。

传统中国人所提倡的孝老爱亲的家庭道德就是这一类。

孝亲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纽带。

在孝亲之外,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

这就是忠。

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

古人虽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但是,只要每一个人在家庭中尽到孝亲、在社会上尽到忠诚的职责,两者就可以得到统一。

因为这是家风最为基本的要求。

一个孝老爱亲的人多半也是有利于社会的人,一个忠诚于民族和国家事业的人多半是大孝于家庭之人。

家风的最为普遍的道德要求是形成优良国风的基础。

时代变迁带采了家庭结构的改变,家风自然也就会发生变化。

新时代的家风自然要脱去传统社会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压迫和苛责。

随着现代中国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三从四德之类的传统家风就不再适应时代,而要代之以民主、平等、和谐的家风。

传统家庭依靠家长的权威加以管理,现代家庭则依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彼此平等交流,共同建立起民
主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中的长辈和晚辈、平辈之间需要保
持平等对话的关系,在家庭具体事务上要具体协商。

目前中
国家庭中最为重要的是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对孩子的教育。


要让老人空巢,不要让孩子留守,这是当前家庭最为重要的
职责,也是好的家风的最为突出的标志。

可能有人会说,外
出打工、工作繁忙、工作特殊等等都会导致一些无法照顾老
人和孩子的困难。

但是,我们应该深知,一个总是不完满的
家庭,往往就是有缺陷的家庭,就是家风有问题的家庭。


样的家庭没有好的家风,就会失去对家庭道德的遵守,就可
能给家庭成员的发展带来自面的影响,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
的问题。

古人说,家和万事兴。

当家庭出现了问题,当家风
不醇正,一个人的事业也是不完美的。

我们与其追求一种破
碎的“成功”事业,做一个不完整的“成功”人士,还不如坚守一份家庭的温暖,为社会贡献一个安宁的港湾。

当一个个家
在平静中度过岁月,作为大家的国也就会稳定如初。

家风影响国风,国风也影响甚至决定家风。

家风是从社
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风。

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
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奉献自己
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民族国家就一定能
够建成。

国风中的道德力能够影响家风,家风中的道德力也
能够影响国风。

当国家政风清明、学风向上、文风大振,民
风一定醇美,家风也就会醇正。

光明清正的国风,醇美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