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声学讲义带习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声学讲义带习题及答案

声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的产生:声是由;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靠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

2、介质温度(空气温度越高,速度越快)。

记: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340m/s。

结论:②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相同.②体传播速度<体传播速度<体传播速度.③对同种介质而言,温度越高声音传越播快,如空气.声波在界面的反射声音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被障碍物的界面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特别注意:人耳只能区分相隔0.1s 以上时间的两个声音。

二、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

女高音就是音调高,男低音就是音调低。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反映振动的快慢。

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空气柱越短,声调越高,反之越低琴弦越紧,发出的音调越高反之越低细弦比粗弦发出的音调高反之越低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次声:频率低于20Hz2、响度反映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有关,还与离声源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3、音色也叫音品,是的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

三、噪音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物理学上,凡是发声时振动无规律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的计量涉及到声强的单位-分贝。

减弱噪声可以下方面着手: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处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四、声音的应用1.传递信息。

声呐、B超2.传递能量。

超声波洗牙、碎石练习题一、选择题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B、鼓面停止了振动C、鼓的振动变快了D、以上说法都不对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4.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声纳”探测敌方潜艇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C.挂在胸前的哨子D.手臂振动5.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6.在较长的一段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如果另一个人耳朵贴在水管另一端能听到先后三次敲击声,则传来这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 铁管、水、空气B. 水、空气、铁管C. 空气、水、铁管D. 水、铁管、空气7.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A.频率很高 B.音色很差 C.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8.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音调的是()A、用劲拨动琴弦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C.使劲拉弓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9.关于扩音机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音调B、改变响度C、改变音色D、改变频率10.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1.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1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13.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1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16.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17.在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二、填空题1、目前,国内、国际航线上,已出现了超音速客机,以超过声速的速度运送旅客,则超音速客机每小时飞行在千米以上。

(空气的温度为15℃)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3、人们在选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打瓷器的表面,听听发出的声音,以此来判断瓷器的好坏,这主要是利用了声音的特性。

4.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将要上钩的鱼儿,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明能够传声.5.用硬塑料片在梳子齿上划动可发出声音,用力划比轻轻划的声音的大,快划比慢划的声音的高。

6.如图1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1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如图2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 图中a、b相比,_____的响度大。

请提出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_____________.图1a b c d图18.向远处呼喊时,为了使声音传播远些,可用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或用"土喇叭",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声音的____________,从而使声音的___________更大些.9."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_____________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__传入人耳的.1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选填"相同","不同")的,在气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 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km.1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12. 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下图所示。

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

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

这哨声是由________产生的。

上下推拉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3. 全日制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唐朝时期莆田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如下图所示。

垂钓小儿怕吓跑鱼而不敢答话,此事表明______和______可以传声。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14. .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 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 的缘故。

15.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她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16.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17.请欣赏下面的一首诗并回答声学问题: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叠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请问在这首诗的哪几句中包含了声学道理,并分别包含了什么声学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三、实验与设计题1.如右下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将会发现(3)此实验说明了图32.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用乒乓球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耍,鱼儿被吓跑了(如图所示)。

小欣认为是他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大军却认为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它们。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DBCC 6-10.ACDBD 11-15.ACABB 16-17.CB二.填空题1.1224 ;2.响度;音调;高;3.音调;4.振动;水;5.响度;音调;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7.d;a;在小区周围植树造林;8.扩散;响度9.振动;空气;10.不同;340;1.02 ;11.(1)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2)人是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声的;(3)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上人耳中的;12.空气柱振动;音调;13.水;空气;14.音调;慢;15.音色;响度;16.传递信息;响度;17.“棒打衣物响四方”(1)湿棒和湿衣服间的空气振动发声;(2)声音通过空气传向远方的;“小弟沿河踏歌来”声速比人走路速度快;“棒打衣服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光速大于声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