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电源的原理及结构资料
6
6 U2 ,IvTR 2 U1 ,IvTI
整流变压器的视在功率(容量): S 五.加热炉有功功率的选择: Pd =
C ·Δ T · G (KW) 0.24 ηt
其中:C-被加热工件的比热(Kcal/kg℃) 。
钢:0.168
Δ T -被加热工件的温升(℃) 。— (终温-室温)
G-被加热工件的质量(Kg) 。 t-生产节拍(时间) (S) 。 η-电源的总效率 。
2
3
5
1
2
3
4
四.主电路参数计算(以并联为例)
IVTR VT1 VT3 VY5 Id LF IVTI VT7 VT8 I1
I2 U2
FU
Ud
IL L7 L9 L8 L10 VT10 C L U1
VY4
VT6
VT2
VT9
其中:U2、I2 为进线相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Ud、Id 为直流电压、电流的平均值; U1、I1 为变频/中频输出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IvTR,IVRI 分别为整流管和逆变管电流的有效值; IL 感应加热炉线圈电流的有效值。 Ud=2.34 U2 COSα=1.35 U2L COSα Id =Pd/Ud I2=
7
第二部分 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电路图: 一、电路原理图
二、自然换相点: 将晶闸管 (VT1-VT6) 更换为二极管, 每个二极管最先导通的时刻。 以此点为计时时刻到触发脉冲前沿的电角度称为触发角, 用α表示。 由下图可知:ua 为参考,即 ua= 2 U2 sin (α) V. VT1-VT6 对应的自然换相点分别是: π/6,π/2,5π/6,7π/6,3π/2,11π/6,13π/6(2π+π/6)
4
2.RC 串联谐振式:
LF
C Cd L
C
基本情况:是真正的双供电电源,一般由一个整流,两套逆变和 谐振电容组成。并主要适宜用于大功率电源。 优点:1)可以在两个炉体之间任意分配供电功率,一台电炉熔 化,另一台电炉保温。 2)小功率供电时可保持功率因数不变,对电网的谐波干小。 缺点:1)逆变管通过的电流大,需采用并联。 2)过流能力较差。 3)造价较贵。
ωt
其中:Ud 为输出电压的波形。 Uvt1 为晶闸管 VT1 的两断电压波形。
11
第三部分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一、 电路图:
说明:VT7-VT10 为逆变晶闸管。 iN 为变频/中频输出电流,iL 为负载电流(槽路电流) 。 L7-L10(未画)为与 VT7-VT10 串联的换相电感。 二、 工作过程: 1、VT7 和 VT10 导通,VT8-VT9 关断(UN 的正半周) :
VT iA A G K
uAK
1
2、特点:半控器件—能控制导通而不能控制关断。 3、导通的两个条件: 1) 、阳极(A)加正相电压(A+,K-)—外部条件。 2) 、iG>0 (G+,K-)—内部条件。 4、关断的条件:
4 5
IA<IL(维持电流)—内部条件。 IL:毫安级。 一般认为阳极电流 IA 几乎为零。 5、VT 的伏安特性:
10
3
Uab→Uac→Ubc→Uba→Uca→Ucb→Uab 而在相位上它们依次落后 600 ,与它们的触发次序刚好一致 Uab 的波形与后面依次出现的 Uac,Ubc,Uba,Uca,Ucb Uab 的波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三相全控桥电路也称为六 脉波整流电路。下图分别给出了α为 00,300 和 600 的波形。
uab ua
ωt
ud
uab uac u bc u ba u ca ucb uab
o =0 α
ωt
uVT 1
u d ucb uab uac u bc u ba u ca ucb uab
=30 o α
ωt
uVT 1
ud ucb uab uac u bc u ba u ca ucb uab
o =60 α
uVT 1
1 2
f=1/(2π LC / 2 ).
2) C1=2C,C2=C,U2= U1,UL=U1+U2=1.5 U1, f=1/(2π 2 LC / 3 ). 3) C1=C, C2= 2C ,U2=2U1 ,UL=U1+U2=3 U1, f=1/(2π 2 LC / 3 ). 可见:当电源功率不合适时,可以通过改变电容连接方式加以调整。
自然换相点
ua
ωt
uVT1 uVT2 uVT3 uVT4 uVT5 uVT6
触发角 α
60 °
ωt ωt ωt ωt ωt ωt
四、 α与相电压相互位置关系: 1) 、变频/中频启动前,α=150 。 2) 、启动后,调节电位器,α应从 150 到 0 。 3) 、当发生故障时(过流、过压、缺水、缺相) ,α应立即变为 150 (称为拉逆变) 。
3、
VT8 和 VT9 导通,VT7-VT910 关断(UN 的负半周) :
13
id=Id(常数)。 ivt7=ivt10=0; uvt7=uvt10=0; ivt8=ivt9=Id; uvt8=uvt9=-UN
三、 逆变电路工作的波形:(见下页) 下图是逆变器各部分的正常波形。图中(a)和(b)分别是两个 对角桥臂晶闸管的门极脉冲波形;图(c)是逆变晶闸管电流波形, 图中 r 是换相角;图(d)是逆变输出电流波形;图(e)和图(f) 分别是两对桥臂上晶闸管阴阳极之间的电压波形, 波形中电压为零的 部分是晶闸管导通区,波形中负电压的宽度δ/ω是供晶闸管关断的 恢复时间,此时间必须大于晶闸管的关断时间,才能保证逆变器可靠 工作;图(g)是逆变桥直流侧电抗器后的电压波形;图(h)是逆变 输出的电压波形,图中Φ为逆变输出电流超前输出电压的相位角。
导通时刻 π/6+α—π/2+α π/2+α—5π/6+α 5π/6+α—7π/6+α 7π/6+α—3π/2+α 3π/2+α—11π/6+α 11π/6+α—13π/6+α
导通元件 共阴 共阳
输出 电压 Ud Uvt1 Uvt2
晶闸管电压 Uvt3 Uvt4 Uvt5 Uvt6
1 1 3 3 5 5
12
Id=Id(常数), ivt7=ivt10=Id; ivt8=ivt9=0 uvt7=uvt10=0; uvt8=uvt9=un 2、VT7-VT10 同时导通:
VT10 的导通和 VT7, VT10 的关断, 形成的环流 i 有利于 VT8, 同时要注意,VT8 和 VT9 的脉冲必须在电压 UN 过零以前触发, 触发脉冲时刻到 UN 过零点的对应角度为逆变超前角 (引前角Φ) 。 此时;id=Id(常数)。 ivt7+ivt8=Id; ivt9+ivt10=Id; uvt7=uvt10=uvt8=uvt9=0 VT8,VT9 的电流从 0 开始增加,VT7,VT10 的电流从 Id 开 时降低,当 ivt8=ivt9=Id,ivt7=ivt10=0 时,VT8,VT9 导通 VT7,VT10 关断。
ic
C
L iL
IL=Ic=QIn (In、IL、Ic 分别是 iN,iL、ic 的有效值) Q:品值因数 (熔炼 15-20,透热:5-7,淬火:3-5) 举例: 500KW, Id=1000A,In=0.9Id=900A. IL=IC=(15—20)×900=1.35—1.8 万安 实际要小于此值。
4 5
(一般:钢 0.5~0.6,铜 0.3~0.4,铝 0.35~0.45) 六、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
LF
U2 VT7 VT8 C VT1 VT3 VT5 L7 L8 C U1 L UL
u v w
VT9 VT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T4
VT6
VT2
U1:变频/中频输出电压(750V) UL=U1+U2 (大小) 1) C1= C2= C, UL=U1+U2=2 U1 (2 倍压),
Ф
15
arccos[cos
2wlsId ]- Um
一般比较小,约 3°—8°。
(1) Ls: (L7—L10)换相电感量, 数量为几个 uH。 (2) Um: UN 的幅值,对 380V 进线,Um= 2 ×750=1060.6(v) (3) : 引前角。 五、 LC 负载:
iN
uN
0 0 0 0
9
u 2a
α =0 ℃
α =1 50℃
ωt
u VT1 u VT1
15 0℃ ωt ωt
五、 输出电压 ud: 以 ua 为参考,加参变量触发角α,得到的导通时刻分别为: π/6+α,π/2+α,5π/6+α,7π/6+α,3π/2+α,11π/6+α 13π/6+α(2π+π/6+α) 。 可得导通时刻、 导通元件、 输出电压、 晶闸管电压的相互关系表为:
变频/中频电源基本原理及系统结构
第一部分:几个基本概念
一、 变频/中频电源: 1、 概念: 频率在 200Hz—10000Hz,功率在 50KW—4000KW(或更大) ,由 三相工频变为单相变频/中频的变频电源。 2、 特点:
1) 、负载为 LC 谐振工作方式,没有负载就无法工作。 2) 、电源工作频率与负载的谐振频率有关。 3) 、LC 并联谐振工作方式属电流型逆变器,需要串联大电感 进行滤波,一般通过调整整流器的α角调整变频/中频输出电压。 4) 、LC 串联谐振工作方式属电压型逆变器,需要并联大电容 进行滤波,一般通过调整输出的频率调整输出电压。 二、 晶闸管(可控硅) : 1、符号:VT
14
Φ
δ
图:逆变器各点电压波形 四、 量值关系: P=UdId=UI1cos I1= 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