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蚯蚓--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4、蚯蚓》教学设计六拨子小学李德春一、教材分析1、单元概述:本单元共有《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以动物、植物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

由于学生易与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安排了学生对周围的生物进行研究。

通过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多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认识。

2、本课概述: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进行观察。

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

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

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而不在于多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刻。

二、教材分析:蚯蚓只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

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

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二个蚯蚓,供课堂应用。

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

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

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一,把科学探究的训练、方法的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教学设计思想: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研究蚯蚓的习性。

3、能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能力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实验中愿意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完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材料与工具:蚯蚓直尺放大镜线绳纸玻璃纸盒湿土干土餐巾纸筷子课前活动:让学生猜谜语,教师和学生互动(课件展示)。

(老师听说我校的学生个个聪明伶俐,上课特别爱回答问题,今天我要亲身的体验一下,看看你们的精彩表现。

现在我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各种谜语,学生猜谜语。

大家真的很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个比较难的谜语,看谁能猜出来。

课件出示,学生猜出是蚯蚓。

那咱们看看是不是蚯蚓(课件出示蚯蚓的图片),噢,真是!他们可真聪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补充导入同学们你们想对蚯蚓有更多的了学生思考看来同学新课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它。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回答们都是动脑筋的孩子,老师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会表现更棒!会吗?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几张蚯蚓的图片,请大家观看(课件展示)。

谁能说一说,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整合问题关于蚯蚓你都知道些什么?那么关于蚯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你提出来。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下面大家想一想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比较接近或有联系,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当成一个问题去研究。

要让学生1、蚯蚓在土中生活。

2、蚯蚓身体红色。

3、蚯蚓身体较软。

等等学生提出问题:1、蚯蚓是怎样运动的?2、蚯蚓吃什么?3、蚯蚓身体什么样?4、提出的问题,如果课上不能研究,可以留到课下完成或研究。

说出为什么这样归纳。

看来大家的确是非常的动脑筋,问题整合的也非常的好。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些材料。

蚯蚓有眼睛吗?5、蚯蚓的身体有多长?6、蚯蚓的身体有多重?7、蚯蚓有嘴吗?等等学生思考可以整合为1、蚯蚓是怎样运动的?2、身体什么样?身体有多重、多长?1、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此处如果没有学生提出关于蚯蚓运动的问题,教师可利用其他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或让学生在汇报时中?汇报出。

介绍材料请大家看实验台上的材料,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

直尺:大家一定认识它,它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放大镜:这个仪器叫什么?它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它怎样用?(老师介绍)纸盒:它是我们在做蚯蚓的对环境反应的实验时用的。

餐巾纸:大家一定认识这是什么?在实验中可以用它擦放大镜,玻璃。

筷子:是给大家准备用来夹蚯蚓的。

学生认识材料。

了解各种材料的用途。

提示学生在使用放大镜时,要把镜面对准物体,然后慢慢调整镜面到物体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确定问题明确方向这些器材大家都认识了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你们组最想研究哪个问题,在研究之前,先做一个计划,包括怎样研究、用哪些器材研究、怎样分工等。

把你们的计划填在观察报告单上。

大家都确定了研究问题和方法,在下面的实验中要遵照你们的计划去完成实验。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确定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并做好分工。

此处不让学生动手去动实验材料,就让学生他们去填报告单。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在实验之前,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实验要求:1、明确探究步骤,合理分工。

2、边研究,边做记录。

3、实验是要让蚯蚓始终保持湿润。

4、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蚯蚓,别把它弄伤。

在研究时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看哪个小组发现的与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学生开始探究活动。

1、有的小组研究蚯蚓的长度。

2、有的小组研究蚯蚓的外形。

3、有的小组研究蚯蚓的运动。

4、有的小组研究蚯蚓的习性。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和启发有困难的小组,促进观察活动的开展。

例:提示学生在使用放大镜时,众不同?各组开始探究,教师有目的的进行活动指导。

要把镜面对准物体,然后慢慢调整镜面到物体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汇报交流大家研究的非常认真,你一定有许多收获,下面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学生汇报。

学生之间相互提出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

能发现其他小组发现不听。

老师提醒大家,在汇报时要先说清你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再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有什么发现?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对蚯蚓有学生:我们发现蚯蚓的身体是可以伸长,可以缩短的,伸长时的长度是15厘米,缩短时的长度是10厘米,平均长度是12.5厘米,它的体重和我手中的橡皮差不多重。

学生:我们发现蚯蚓没有眼睛,但是他知道前进的方了的要加以鼓励。

(要让学生研究一个问题的汇报完后,汇报下一个问题。

要追根求源。

一定要了更多的了解,老师这还有一个关于蚯蚓的的短片,请大家来欣赏。

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向,它的身上肯定有类似眼睛的东西,知道方向。

学生:我们发现蚯蚓表面是一环一环的,还戴了个“大戒指”,前进时靠这些环的一伸一缩向前爬。

等等学生: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地方。

学生:我们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湿土一边。

学生回答让学生汇报出蚯蚓的外形。

)学生能回答出蚯蚓是对人有益的小动物,就达到了目的。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说出教师可以去引导。

总结1、哪位同学想说一说你在本节课中有那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好吗?2、教师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很好,你们学会了观察、实验的方法,学生回答说出在本节课中学习到的知识或者说出自己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总结学生在实验中用到的方知道了蚯蚓的样子,也知道了蚯蚓是怎样运动的,有的小组都研究出了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这一部分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可见大家是多么的聪明。

)的亲身感受。

法。

课后延伸1、将观察后的蚯蚓饲养起来,课下继续研究想要研究的问题, 实验完成后要将蚯蚓放回大自然中。

2、应用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再研究一种你喜爱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蚯蚓身体红色体表是粘的身体柔软没有眼睛外形身体有节没有腿身体前端有“大戒指”运动身体肌肉的收缩生活习性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