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民事上诉状

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民事上诉状

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民事上诉状
上诉人:兴鑫公司,住所地:世纪名都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石某。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孙某。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卫生管理局。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孙广某。

上诉人不服人民法院2015年9月
29日作出的(2015)民事判决书,特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1、撤销原审判决第一项;
2、变更原审判决第一项为:被上诉人孙某向被上诉人石某赔偿94718.57元,由被上诉人卫生管理局、被上诉人孙广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判令被上诉人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
原审判决是一份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的判决,必须予以纠正,其理由分述如下:
一、被上诉人卫生管理局应当对原告的赔偿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
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因此作为肇事车辆所有人的被上诉人卫生管理局在本次事故是否存在过错是本案的争议焦点之一。

但卫生管理局在答辩期间仅仅做了口头答辩称孙广飞并非其员工就认为其没有过错,而非提交有关车辆管理、日常维护、巡查的相关证据,就简单的认为其没有过错,显然没有提交充分证据证明其在本次事故不存在过错,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一审法院没有对卫生管理局在本次事故是否存在过错作出认定,明细绕开本应审理的争议焦点。

并且一审法院“另辟蹊径”通过我方与卫生管理局的《垃圾分类电动车使用协议》就认定卫生管理局已履行了必要的义务,《垃圾分类电动车使用协议》仅是规范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于第三方明细不能免除相应的义务,只要通过合同法相对性原理分析,就不可能得出一审法院的认定。

如果按照一审法院的逻辑,以后车辆所有人只要签到有他人管理义务的合同,就能简单认定车辆所有人不存在过错,明显与《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明显不符,一审法院适用法律明显错误。

二、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承担责任明显错误。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承担责任的主体分为机动车使用人与机动车所有人。

因此上诉人是否承担责任的关键是上诉人是不是机动车使用人,如果是,是否有相应过错。

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上诉人是支配人,实际使用人为孙广某。


字面分析实际使用人为孙广某就是机动车使用人。

上诉人并非《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责任主体之一。

另一方面,从上诉人与孙广某签订的《垃圾清运承包合同》的约定看,合同中上诉人(甲方)的权利与义务为:乙方(孙广某)只负责提供垃圾桶和人力垃圾车及环卫局配发的垃圾运输车(必须有驾驶证的人驾驶),由乙方负责保管和使用。

可见,日常使用人孙广某完全能自主支配车辆,上诉人的地位根本不是车辆支配人。

只是一个发包人而已。

退一步说《垃圾分类电动车使用协议》与《垃圾清运承包合同》实质都是规定发生交通事故与甲方无关,前者一审法院认定卫生管理局无过错且履行必要义务,不承担责任。

后者作为同样地位,同样条文的上诉人却要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

同样的逻辑与前提,结果却差天共地,一审法院的逻辑有“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嫌。

三、对于后续治疗费。

石某依据经过相关鉴定机构鉴定
评残,但鉴定意见未对后续治疗费发布意见。

因此石某应当待实际发生后再另行提起诉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