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备:刘秀云 【学习目标】
通过训练巩固第三四学习的知识点。
【重点难点】
1、各种地貌的举例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了解褶皱的概念、成因,认识褶皱山的形成和基本形态。
3、背斜、向斜对地貌的影响及判断。
4、断层的概念、主要断层地貌、断块山地及其主要特点
【知识点梳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
C .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
D .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
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2~3题。
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A .风力侵蚀 B .风化作用 C .流水侵蚀 D .冰川侵蚀 3.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 .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 .风化和风蚀作用 C .喀斯特作用 D .海蚀作用
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
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当地时间2010年8月28日凌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锡纳朋火山在沉寂了400年后突然喷发。
读“锡纳朋火山与大松巴哇火山在印度尼西亚国内的位置分布图“,回答4~6题。
4.下面的“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代表锡纳朋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的数字或字母分别是()
A.⑦a B.③b C.②c D.①d
5.引起锡纳朋火山持续喷发的板块及该处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是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6.根据图丙中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的火山灰厚度分布情况,可推测大松巴哇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 A.西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
8.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9.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0~11题。
10.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11.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读“四地水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反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3.四地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积)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15.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
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流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下图回答问题。
(16分)
(1)图中A、B、C构成了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其中属于岩浆岩的
是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B.海洋循环
C.海陆间循环D.地壳循环
(3)其中表示蒸发环节的是________,表示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________,表示地表径流环节的是________,目前人类最易施加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_。
(填数字)
(4)如果在该地区的甲、乙、丙三地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
17.读“我国北方某山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在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岩层的形成年代是A、
E两处最晚,其次是B、D两处,C处最早,由此判断该处的
褶曲类型为_
(2)试解释该处褶曲与凉水河河谷两者间的成因关系。
(3)丙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凉水河的流向是
__________。
(4)图中虚线是当地规划在三个村庄之间修建公路的设计路
线,请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路线的不同特点及
这样修建的原因。
18\读我国亚热带某地区地质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地质构造为判断根据是。
(2)甲、乙、丙三个村中村可成为旅游区,理由是。
(3)在村不可能找到化石,理由是。
19、读“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处为构造。
(2)图中C处为斜构造,B处为斜构造。
(3)图中C处形成山谷的原因是。
(4)图中B、C两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构造。
20、读下列一组地貌示意图(图9),并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写出各图所表示的地貌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简述以上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A是__________形成的;B、是________ 形成的;C是________形成的。
(3)图A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_地区,这里作为农业区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B所表示的地貌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C所表示的地貌是___________地区的基本地表形态。
答案
1.C 2.C 3.B4.B 5.B 6.B7.C8.A9.D10.C11.D12.B13.D14.A 15.B
16.(1)A(2)C(3)①②④④(4)丙
17.(1)背斜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3)山谷自东向西
(4)乙村到甲村的道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道路比较弯曲。
原因是乙村到甲村的地
势平坦,乙村到丙村的地势起伏大,公路大部分路段呈“之”字型弯曲,沿等高线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18\综合题(1)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2)丙石灰岩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3)甲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而甲村为岩浆岩
19、(1)断层(2)背向(3)背斜顶部岩石因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发育成为谷地
(4)C (5)A
20.(1)三角洲冲积扇新月形沙丘
(2)流水堆积作用流水堆积作用风力堆积作用
(3)大河入海口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便利
(4)山前(5)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