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
“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
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③“其如就死地何?”(《中山狼传》)
2、“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
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
3、“独……耶”、“独……哉”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4、“何以……为”,“奚以……为”
“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5、“何……之有”
“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
1、“……何如……”“……何若……”
……比……怎么样?
2、“孰与””“孰若”
和……相比,谁更……
3、“孰若”
哪里比得上
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1、“不亦……乎?”
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
2、“不为……乎”
不算是……吗?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3、“宁……耶”
哪里(怎么)……呢
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1、“一何”“何其”
何等、多么。
2、“直……耳”
只不过……罢了
五、表选择语气:
1、“与其……孰若(无宁)……”
与其……哪里比得上……
2、“不……则“不……即”
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①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苏轼《教战守策》)
②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孙樵《书何易于》)
3、……,抑……,
是……,还是…………,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4、意者
是……还是……《史记·孔子世家》:“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八)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
1、“得无……乎”
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
2、“无乃……与?”,“无乃……乎?”
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3、意者
大概,或许,恐怕。
《墨子·公孟》:“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
乎?”
九、其他习惯说法
1、……之谓也,其……之谓也
说的就是……
例:闻道百,以为莫已若也,我之谓也。
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2、有所
有什么,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3、无所
没有什么,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亭》) 4、有以
有什么(可以)用来……,例:项王未有以应。
5、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无从”
没有办法,不能
7、是故,是以
因此,所以
8、所以
(1)用来……的方法
(2)……原因
9、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例: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10、“且……且……”
一面……一面……又……又……
11、“于是”
(1)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从这时起,在这种情况下
(2)在这里
12、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翻译为“只……”
例:唯余马首是瞻。
(《左传•襄公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