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式灌浆
根据选定的方案:采用充填式灌浆对大坝渗漏湿坡进行处理。
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88及原省水利水电厅、水利管理局编印《堤坝灌浆技术》进行:
(1)布孔.造孔
布孔:视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但一般按一固定规则布孔,我们采用马格公式计算灌浆扩散半径为1.85 m进行布孔,沿坝轴线从左岸向右岸布设2排灌浆孔,前后排灌浆之间按三角形布设。
即排距为1 m,孔距为3 m,各孔深度达到渗漏层以下2 m。
钻孔灌浆顺序的施工原则是采用逐渐加密法,孔距由稀至密,逐渐加密至设计孔距,分序钻孔灌浆。
在堆石棱台体上水平距高程10 m 左右不要布孔,以防止阻塞排水棱体或抬高浸润浅。
该水库土坝为心墙坝,对坝体采取充填式灌浆,坝体中间灌浆孔设在原坝顶中央,与坝基帷幕灌浆在同一横断面上,第一序扎孔距为 4 m,第二序孔孔距为2 m,第三序孔孔距为1 m。
坝体灌浆和基础帷幕灌浆相结合,先对坝体的第一、二序孔进行灌浆,坝体灌浆和基础帷幕灌浆相重合处即坝体第三序孔,先进行帷幕灌浆,再进行坝体灌浆。
第二排也分为三序进行,但孔位应与第一排保持铅直,最大偏差不得大于孔深的2%。
充填灌浆孔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
坝体灌浆孔为三排,梅花形布置,排距 1.0 m,孔距1.0 m,钻机干法造孔,孔径70 mm,钻至坝基岩。
灌浆材料采用粘土浆。
其组成成分粘粒:粉粒:砂粒为4:5:1,浆液浓度应稀后浓,具体数值由试验确定。
灌浆采用分段灌注法,由下至上,下套管分段灌注,段长5 m。
灌浆时先灌上游一排孔,再灌下游一排孔,最后灌中问一排孔。
造孔灌浆分三序施工,第一序孔距4 m,第二序孔距2 m,第三序孔距1 m,造一序孔,灌一序孔,灌完一序孔,再灌下一序孔。
在灌浆中,应对第一序孔轮灌,采用少灌多复的方法,每m孔深每次灌浆量应控制在0.3~0.5立方米,每孔灌浆次数6次,每次间隔5 d。
施工单位在灌浆过程中应作好灌浆记录。
灌浆压力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孔口压力控制在50 kPa以内,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灌至大坝上半部分压力应减少。
灌浆进行到在规定的压力下,注入浆液升至孔口,经连续复灌3次不再吃浆,即可结束灌浆。
坝体灌浆在老涵管两侧5 m范围内,第一段灌浆采取少灌多复的方法,使涵管外壁与土体间的渗漏通道充填密实。
(2)灌浆压力控制
根据《土坝坝体技术规范》规定,充填灌浆的灌浆压力控制在 4.9 X 10 4 Pa即0.5 g/立方厘米,瞬时压力控制在9.8 X 10 4Pa,即1.0 g/立方厘米,灌浆机和孔口必须安装压力表,做好灌浆记录,重要孔还必须绘制过程线。
(3)灌浆材料的配制
为使浆液在孔内有足够的流动性,以及在凝固时体积收缩小、固结
快等要求,根据当地的取材条件选用黄粘土为灌浆材料。
选用黄粘土的物理特性指标为粘粒含量在20%~45%、粉粒含量40%~50%、砂粒含量在10%,一般塑性指数为10%~25%,浆液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2 g/立方厘米~1.4 g/立方厘米,先稀后浓,采用分程灌注,由下而上,段长可分为5~10 m,灌浆中如遇到吃浆量较大的孔可采用较浓的浆,必要时可掺入10%~30%的水泥加快浆液固结。
由于大坝有白蚁害,在浆液中加入适量的药物(100 kg泥浆加入0.56%的丙体可湿666粉或0.5 g柴油),如遇到某处蚁路较多,要注意先灌上方的蚁路后灌下方的蚁路。
(4)封孔
按设计的压力值,在完全不吃浆的时间延续0.5~1 h就可结束灌浆,经复灌不吃浆即可封孔。
封孔方法:当坝体灌浆基本结束后,孔内泥浆不再流动时,可将0.5 m 浆液取出,用直径2~3 cm含水量适中的粘土球充填灌浆孔,分层回填捣实,要求比坝面高些即可。
封孔方法采用泥球封孔法。
封孔是最后一道重要的工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