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角度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纵观世界历史,中国常以世界中心自居,而清政府的一系列错误政策,使中国在世界格局变动中丧失了经济地位,继而在文化、军事、教育等方面被世界边缘化,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
由此可见,经济对一个国家的兴旺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理应清楚了解国家过去的兴盛与耻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明白透析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华民族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长时间的富饶奠定了中国丰厚的文化基础与淳朴的社会性格。
而鸦片战争以来,各国列强争先拥入我国争夺资本主义所必须的人力与自然资源,开设经济市场,抛售商品,掠夺经济财富,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与国民党统治下的资产阶级根本无法深入了解社会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状况与社会需求,将外界的压力全部转嫁于普通民众头上。
政治环境复杂,人人自危;社会经济混乱,货币更迭与货币贬值使老百姓日益贫苦。
仅以重庆为例:1937年6月法币发行指数为1,而物价指数不足1。
1945年8月,法币指数为394,而物价指数超过了2000大关。
1948年8月,国民政府的发行指数更是超过了470705.39,物价指数超过了5714270.30。
长期错误的货币政策,大量的掠夺了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的财富,商品交换无法有序进行,民不聊生。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逐渐从劣势转为优势,由守转为攻坚阶段,最终获得了全国解放的伟大胜利。
建国以后,中国开始了长期的艰苦奋斗,唯一可以借鉴的就是苏联的发展模式,而苏联的解体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大搞重工业,以农业补工业的经济畸形经济结构,最终也只能走入经济的死胡同。
邓小平同志在论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因此,中国需要摆脱苏联的发展阴影,从经济上独立,自力更生,寻求正确健康的经济发展道路与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是党为寻求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从此我国从对经济模式的定向要求转向寻求解决经济问题的途径。
不仅保留了苏联原有的正确的思想,而且吸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仅以外汇储备为例,1986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总值为16亿美元,几乎无法调动,时至25年后的今天,仅美元一项外汇储备已超过3万亿美元。
强大的经济后盾使中国在科技、军事、工业等领域如鱼得水,高速发展。
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向中国挥手,以带动自身的发展。
以东盟为例,从91年的79.6亿美元增长至3500亿美元,增长36倍。
而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大国,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如今的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能称为经济强国,老百姓并没有真的达到富裕水平,财富聚集在了国家手中。
我在各种论坛里经常看到要藏富于民的呼声。
殊不知,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即是人民的财富,全中国百姓有权利也有义务正确处理国家的财富。
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今天的西方国家仍深陷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经济负增长,政府没有资本无从下手。
以中国本土的香港为例,由于早期的政治因素,香港成为西方世界打开亚洲世界的一扇窗,自由化的商品市场经济使香港经济空前繁荣,但是社会财富却集中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各大财阀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社会福利,寻求减税途径,积累财富以备与世界各大财阀进行激烈的自由竞争。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商人的本性,为此香港逐渐的丧失了第一、第二产业(利润薄)优势。
完全依靠第三产业的高利润谋取暴利。
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完全依赖于消耗第一第二产业的繁荣。
98年亚洲金融风暴,08年世界金融海啸使香港不得不面对现实。
但幸运的是,香港背靠大陆,人民币的坚挺与全国人民的支持支撑住了香港的经济繁荣。
与此同时,我国的国家命脉经济都掌握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部门手里,国家财富更多的是滚入国库中去。
在这样的制度下面有以下好处:
1、政府财政收入多元化,不过多的依赖于税收收入。
因此政府可以在任何时期
保持正常的经济运转.
2、国企掌握在国家手中,便于统一调配,使各种经济协调发展,避免为追求高
利润而出现的经济单一情况,更便于预测国家未来的经济危机,进行宏观调
控,及早的铲除危机根源,避免西方经济危机在中国的出现。
3、社会财富并非集中在某一单一阶级手中。
国家拥有财富的支配权,对财富进
行重新分配,快速完善社会基本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公民福利,最终达到社
会主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目的。
西方国家没有香港的幸运,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政客到中国寻求解决方案。
他们惊奇的发现,在西方国家对中国军事、科技等领域封锁的数十年里,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不仅使自己摆脱了贫困,中国有计划的在经济、科技、军事各个领域稳步发展,“十二五”计划结束后,中国拥有了以高铁、航空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尖端科技。
此时的中国向世界宣布,中国已在和平崛起。
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下也充斥着各种危机。
1、中国虽然拥有市场经济,但资产阶级在中国不会是西方国家中的特殊群体,也
不会得到特殊的对待,但拥有直接支配国家巨额财富的官员,在市场经济的冲
击下,需要时时谨慎腐败的渗透。
胡主席在七一讲话中一再强调干部的廉洁与
实干,集中体现了党高度的警觉与自查,保证国家事业的稳健发展。
2、外国势力在苏联解体以后,仍一直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视为另类,不愿看到
与资本主义相悖的经济文化,因此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对各个国家进行文化
领域的渗透,以自己的经济优势,以商业品牌、影视引导等途径强势灌输给他
国民众审美、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
以香港为例,香港人民的生活素质普遍
高于中国内地,但是长期的西化教育与精英教育模式,使普通民众难以接触高
智慧素质人群与文化,经济的麻醉与对外国生活的依赖,使民众逐渐的陷入对
民族文化的迷茫,部分没有外国血统的港民甚至认为自己是西方国家的后裔。
这样的情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也会有所出现。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创造了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纵观世界各国,在有强大的经济保障后,是民
族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
不仅能开拓新的经济领域,更能使世界人民了解与接
受应有的国际地位。
如果在宽容的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文化。
长期发展,必会使中国在国际上逐渐得到与经济相对应的软实力。
3、近年来外国势力始终不愿接受中国经济崛起的既成事实,在科技上继续对中国
采取科技禁运,不承认与中国经济相对应的人民币国际地位,试图做空中国经
济。
仅2011年11月一个月美国大量抛售中国银行债权,WTO提出针对中国的
惩罚措施,IMF更指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最终做空中国
的银行与房地产产业,以对中国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
在各种国际大型会议上,
我们看到了很多国家一方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依赖,而另一方面却是对中国
的恐怖,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后造成的世界格局的变动。
因此, 我认为在今后
的发展中,一方面要做好宏观调控,维持制造大国的地位,避免因盲目的追求
房地产、金融投资等产业的虚繁荣。
另一方面在外界环境中,应该摒弃经济外
交政策,中国应把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与和平发展道路宣传给世界。
中国的社
会主义发展并非洪水猛兽,中国不会向世界谋求霸权主义,也不会对小国、弱
国进行不平等的对话。
中国人民及中国人民会无私的帮助各国应对国际事务。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经济上,通过引进外来先进技术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国家发展方向掌握在全体国民手中。
政府有义务也有能力
来引导国家经济的经济结构。
但是政府要时刻谨慎外来经济自身所带有的弊端,合理处理调节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些列弊端,使我国经济有计划的、稳健的发展,更以经济来带动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繁荣。
参考文献:
《朱镕基》何中石远方出版社1998年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告全港市民书》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2010
《“做空中国”不必害怕》人民网2011年11月28日
《郎咸平谈中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