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文学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文学


二,发展概况
1小说 : 历史 小说-《巴黎圣母院 》 小说社会小说- 悲惨世界》 社会小说-《悲惨世界》 情感小说情感小说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内》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内》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柯丽娜》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柯丽娜》《论文学》 论文学》 龚斯当:《阿道尔夫》 龚斯当:《阿道尔夫》 缪塞:《世纪儿的忏悔》 缪塞:《世纪儿的忏悔》 乔治·桑:《印迪安娜》 乔治·桑:《印迪安娜》 通俗小说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2诗歌:消极浪漫主义-拉马丁《湖》维尼《狼之死》 诗歌:消极浪漫主义-拉马丁《 维尼《狼之死》 积极浪漫主义-雨果《东方集》《秋叶集》缪塞《 积极浪漫主义-雨果《东方集》《秋叶集》缪塞《四夜 组诗》 组诗》(《五月之夜》《十二月之夜》《八月之夜》《十月之 五月之夜》《十二月之夜》《八月之夜》《十月之 夜》) 3戏剧:雨果《欧那妮》 戏剧:雨果《欧那妮》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唯一活在法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 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 -罗曼·罗兰 罗曼·
二,代表作
1、《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克洛德· 克洛德·弗罗洛-祭司 卡西莫多-敲钟人 爱斯美拉达-吉普赛少女 弗比斯-弓箭队队长 主题:揭露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 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 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二节 雨果
一,生平创作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也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也 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 19世纪,而他的文学生涯也长达60年之久,其创造力经久不 19世纪,而他的文学生涯也长达60年之久,其创造力经久不 衰 ,使他的整个创作构成了19世纪法国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 ,使他的整个创作构成了19世纪法国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 发展进程的缩影。 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 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 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 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 辉煌的文化遗产。 《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 笑面人》 与《九三年》以及若干中短篇小说 九三年》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具有强烈批判意识和战斗精神的启蒙运动,高扬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专制和 神学宗教的权威地位。 2,作为法国现代史起点的1789年大革命,使资产 ,作为法国现代史起点的1789年大革命,使资产 阶级正式登上了现代法国的历史舞台。 3,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德国 与英国浪漫主义 文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起直接促进作用的 是洛可可文学与启蒙文学
消极浪漫主义: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与悲观、孤寂、绝望而高 傲的自我内倾宣泄的情调。 积极浪漫主义:具有鲜明的民主意识,充满理想化的追求与乐观 精神,以及个人外倾扩张,努力奋斗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情 感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新范式
1,在审美观念上,严谨、整齐、明晰-动态美、自然 美、奇特繁复的美学追求 2,创作原则上,主张文学的个性和自由表现,偏重主 观的情感抒发,追求奇特的想象,多彩的色调,异 域情调与地方特色,语言呈现自然朴实、亲切生动 而又具个性化的特色。 3,在表现内容上,着力表现乡村自然及异域风情与城 市民众的现实生活和理想追求,因而使浪漫主义文 学具有开放性和丰瞻性特征。
Eg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弗罗洛:外貌俊美-内心丑恶 外表道貌岸然、禁欲主义-内心情感蠢动、 疯狂淫欲 尚未泯灭的人性-卑鄙罪恶的行为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冉阿让:作家人道主义的化身,同样经历了“利己” 冉阿让:作家人道主义的化身,同样经历了“利己”和“人 道”的两个灵魂的激烈冲突。
三,对照原则
雨果集中批判了古典主义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不可逾越的 规定,以及将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截然分开的做法。他认 为,新时代的艺术应将两者 溶于一体,描写善恶美丑两 种要素的对照。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 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 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 明与黑暗相共”“戏剧应该是一面集聚物象的镜子, 明与黑暗相共”“戏剧应该是一面集聚物象的镜子,非但 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集中起来、凝聚起来, 不减弱原来的颜色和光彩,而且把它集中起来、凝聚起来, 把微光变为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 把微光变为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 -雨果
2、《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 弱”《序》 冉阿让:宽恕、仁慈、博爱,作者理想人道主义的 化身。 主题:全面展现19世纪前半期的社会风貌,深刻批 主题:全面展现19世纪前半期的社会风貌,深刻批 判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伦理道德观念, 特别是虚伪的法律制度。对人民的不幸给予了深 切的同情。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 法国文学
知识点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世纪病” 世纪病” 重要作家作品 拉马丁:诗集《沉思集》 拉马丁:诗集《沉思集》

缪塞:法国的“莎士比亚” 四夜组诗》 缪塞:法国的“莎士比亚”《四夜组诗》 、《世纪儿的忏悔》(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沃达 世纪儿的忏悔》(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世纪病”患者“ 夫”的形象。) 波德莱尔:《恶之花》 波德莱尔:《恶之花》 •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内》 夏多布里昂:《阿达拉》 勒内》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 斯达尔夫人:《苔尔芬》、《柯丽娜》 柯丽娜》 龚斯当:《阿道尔夫》 龚斯当:《阿道尔夫》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小仲马:《茶花女》 小仲马:《茶花女》 乔治·桑:《印迪安娜》《康絮爱萝》《安吉堡的磨工》《魔沼》 乔治·桑:《印迪安娜》《康絮爱萝》《安吉堡的磨工》《魔沼》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
Ps:雨果作品特色 Ps:雨果作品特色
创作主调: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创作主调: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 赞颂真、善、美,鞭挞黑暗、丑恶、残暴。 诗歌:有着瑰丽的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绝妙的音乐性, 多方面的用字与巧妙的用韵法,达到优雅、精美、雄伟、朴实的非常 境界。 小说:多半写社会小说描写人生百态为主,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情节生动、结构离奇、感情澎湃、气势磅礴,震慑人心,脍炙人口。 戏剧:打破希腊悲剧的三一律,创始了悲喜交杂的浪漫剧。运用丰富 的想象、强烈的情绪、无边的气魄、美丽的诗词,造成一种强烈而矛 盾的戏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勒 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夏多布里昂的作品《 内》中的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形象。 中的主人公勒内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 他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思遐想中 派遣他的忧郁,在孤独的漂泊中度日。之后又出现了阿道 尔夫、沃达夫等著名形象,他们是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 丧失了一切的贵族青年。表现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 自己地位的那种悲观绝望的精神状态,阴暗的心理和郁郁 寡欢的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