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 (2)

海绵城市设计专篇 (2)

精心整理
十六?海绵城市设计篇
16.1、项目概况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XXXXX,北临XX大道,西侧、南侧、东侧现状均为田地和水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城目规划用地呈矩形,南北宽112.81米,东西长194.65米,场地内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内标高高于XX大道。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086.66㎡,场地内高差整体呈南高北低。

16.2
(1
(2
(3
(4
(5
(6
16.3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GJ32/J113-2011
经过审批的项目管线综合规划
甲方提供的项目总平面图和其他相关资料设计范围
16.4、设计标准
1
1
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ψ
F
q
1
T
t
T
1
1ψLID设
》1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和主管部门要求,本项目设计方案应该能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暴雨重现期。

地面积水设计标准为:
(1)、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
(2)、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防治措施:
(1))、采取植被控制、滞留池控制、渗滤系统等工程性措施,合理规划布局增大植被和可透性铺地的面积,确保各区域雨水排水通道顺畅。

(2)、强化排水设施日常管护,购置更新排涝维护设备,提高管护效率和应急排涝抢险能力。

(3)、加强科学化管理和应急响应,对已经形成内涝的区域采取紧急措施,及时增加应急人员,进行车辆人员疏导、救助,及时疏通排水系统。

(4)、排水设施必须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不得混接。

对低洼地段和易出现
1
(1
(2
16.5

16.6
1
1
管道。

设施中,
路雨水通过设置在路边的植草沟、线性排水沟或者散水收集后排入LID设施中,当降雨量超过设计雨量时,LID设施将雨水溢流至雨水管网。

项目雨水径流组织如下图所示:
本项目LID设施布设根据容积法、推理法和水量平衡法等进行严格计算,以保证LID设施平面和规模科学合理。

本项目LID设施包括生态滞留设施(含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植草沟、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等。

1
本项目生态滞留设施主要为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

调整路面、绿地、雨水口高程关系,使下凹式绿地表面层标高低于周边道路标高或者绿地标高,则道路、建筑等不透水区域的雨水径流会先流入生态滞留区,下凹式绿地主要布置在建筑物周边,或地下管线较多、不适宜换填的区域。

雨水花园下层采用碎石等材料保证设施蓄水能力,雨水花园主要布置在绿地面积较大,且综合管线较少的区域,作用为净化、滞蓄雨水。

本项目布设的下凹式绿地面积为850.7m2,下凹式绿地深度设置150mm,有效蓄水深度110mm (含表面蓄水层和介质层空隙)。



1
300mm
1
16.7
(1
(2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在完成管网和LID详细设计后,用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的设计暴雨校核管网和LID设施的排水能力,在淹水点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源头控制雨水,本设计通过雨水渗透、雨水收集利用等设施,可有效调节场地内的雨水。

场内采用绿地和广场等公共设施作为雨水调蓄设施,缓解市政雨水泄洪量。

本项目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地和雨水花园作为雨水调蓄设施,同时合理设置雨水的进出口,设置警示牌。

场内各汇水分区内的雨水经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雨水调蓄设施调蓄雨水,各汇水分区多余的雨水经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的雨水溢流口、道路周边植草沟流入道路雨水管道。

因此,可有效抵御内涝,缓解市政雨水泄洪量。

项目场地北侧市政道路设有市政雨水管网,场地雨水可依靠重力自流进入雨水管网,确保场地涝水及时排出。

因此,综上所述,本项目发生超标暴雨时,项目内无内涝风险,雨水将通过地表径流,分别汇入周边道路雨水管道,同时具有调蓄功能的下沉式绿地可吸收部分雨水,缓解市政雨水泄洪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