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楼防水伐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一)基础钢筋施工方案:
1、材料要求:钢筋原材料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钢筋应按批次重量不大于60t检查验收,每批次钢筋取两根试样,应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钢筋上切取,送试验部门复检,力学性能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加工制作要求: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粒状和片状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安装底板钢筋方法:根据设计尺寸在垫层上弹出基础、墙、柱边线,校核无误后绑扎基础钢筋。
混凝土垫块支垫钢筋,间距@900设置一个。
4、钢筋接头:当钢筋直径≥ 25mm 时采用滚压直螺纹连接,直径<25mm的纵筋采用闪光对焊焊接接头,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任意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 35 倍的区段范围内,纵向钢筋接头百分率≤ 50%。
5、地梁钢筋安装绑扎:地梁受力主筋≥Φ20mm 时均采用闪光对焊对接后进行下料,现场钢筋接头机械连接,接头百分率≤ 50%。
现场安装绑扎钢筋规格、品种、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垫好保护层,绑扎应绑八字扣,箍筋接头应左右交替布置并与主筋垂直。
6、防水筏板钢筋安装:防水筏板厚度250mm,双层钢筋网,
绑扎时需垫Φ16钢筋撑脚,梅花型设置,间距≤1000,以固定钢筋网的位置。
底板钢筋采用机械或焊接连接,同一截面位置钢筋接头百分率≤50%,底板上层钢筋在地梁内搭接。
底板下层钢筋在跨中1/3处连接通长设置。
7、墙、暗柱钢筋固定:墙、暗柱钢筋插筋位置,施工中应做钢筋样板卡固定相对位置,保持间距一致,墙、暗柱筋上部用钢管作 "井" 字箍定位。
墙、暗柱绑筋时要拉通线,找正后用电焊机把钢筋卡具固定好,通长钢管拉结定位。
8、墙、柱钢筋绑扎、搭接要求:墙、暗柱竖向钢筋≥Φ20机械连接,墙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12m,端部应插入暗柱以绑扎。
墙竖向钢筋放在内侧,水平钢筋放在外侧,上下及两端二排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按梅花形扎牢。
两层钢筋网之间按@600梅花形设置 8拉筋。
9、钢筋保护层:采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预制混凝土块支垫(50×50× d ,d-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
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钢筋砼应按设计要求增厚保护层。
采用原位增加保护层厚度的方法,即钢筋位置按正常情况不变,通过模板外扩使得与土壤直接接触一侧的钢筋保护层增加至 45(梁)或 35(墙板)。
10、检查验收:绑扎钢筋前将混凝土基顶浮灰、砂浆清理干净,墙、暗柱钢筋上部用钢管固定,以防位移,混凝土浇筑前办理隐验工作,浇筑后及时调整柱主筋的位置。
(二)基础模板施工方案
1、基础梁模板方法:定型组合钢模,钢管排架支撑体系。
墙、柱采用定型组合钢模,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
φ14的对拉螺栓加固。
2、支设模板方法:支设模板时要检测垂直度,模上口拉直线控制,基础梁模板均用φ14的对拉螺栓加固;对拉螺栓水平间距按700mm设置一道,竖向间距为750mm设置一道,用两根水平钢管外加竖向双管作围檩,形成空间加固体系。
基础、挡墙防水砼施工时,结构中的钢筋不得接触模板,穿墙预埋管、对拉螺栓应设60×60×2止水环。
3、支模要求:支模前应双面拉线,且要在支模前事先弹好各墙基轴线、模板支设线及基础外尺寸线等。
并及时引测标高于基坑内以便支模时随时检查控制。
所使用模板不得翘曲变形,应符合要求。
4、地基梁、挡土墙施工缝:基础四周地基梁、挡土墙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毕,并在施工缝处严格按照 GB50208-2002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
5、基础的留洞:施工时认真控制好各基础的留洞,施工前认真熟悉好图纸及各专业的需要,及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和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各基础上的洞口会同甲方及各专业认真检查无误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三)地基混凝土施工方案:
1、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扩底墩基础、独立柱基础、基础梁、防水底板及挡土墙采用C30混凝土,防水底板、挡土墙内掺加ULB型混凝土膨胀剂,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
2、浇筑混凝土机械要求:现场配备1台汽车泵浇筑基础混凝土浇筑,泵送砼前,先把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达到湿润和清洁管道的目的。
然后向料斗内加入与砼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即可开始泵送砼。
3、浇筑基础混凝土组织要求: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劳动力、机械设备应按计划配备,混凝土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工艺。
4、浇筑混凝土隔挡要求: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流动性较大,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时每隔15~20m设钢板网分格网一道,使用Φ14横竖@200钢筋骨架双层小孔钢板网隔挡。
5、降低水化热要求:为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采用矿渣水泥搅拌,内掺粉煤灰,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和提高密实性,同时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以达到设计抗渗等级要求。
6、混凝土浇筑、振捣方法:
(1)混凝土浇筑前应浇水湿润模板,清除模板内的垃圾等杂物。
(2)底板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实,平板式振捣器将表面振实,人工整平,抹光。
(3)墙板混凝土浇筑时从一端向另一端分层循环浇筑,分层浇筑、振捣,砼下料应分散布置,不准出现冷缝,墙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在施工缝处浇筑30~50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的去石子水泥交接砂浆。
(4)浇筑高度在1.5m以上时,使用溜管下料,以防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自由落差凡超过 2m者,均设铁皮串筒或溜槽。
(5)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依次振捣密实,防止漏振、欠振,每层振捣时需插入下层500,以保证两层混凝土紧密结合,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6)在施工时合理进行安排,尽量不设施工缝,如设施工缝,施工缝处可留成“凸”或“凹”形槽。
7、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达到终凝后应及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d,每日适当浇水以保持混凝土湿润。
8、施工缝处理方法:
(1)为了使接缝严密,浇筑前应对原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凿毛处理,清除浮粒。
(2)浇筑混凝土前,用清水冲洗混凝土表面,并保持湿润,铺一层30~50厚水泥交接砂浆,紧跟浇筑混凝土。
(3)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 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入缓凝剂,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4)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 200的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