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KV综合电力管沟土建施工技术实施方案.docx

10KV综合电力管沟土建施工技术实施方案.docx

精品文档10KV综合管沟土建施工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江门市蓬江区,交通便利,供水、供电到位,工程起点里程K24+700,终点里程 K27+100。

因道路扩建配合沿线10KV线路迁移及预留后期通道,故在沿线新建10KV电力综合管沟,全线按 6 回、 12 回埋管及 12 回电缆沟设计。

1.2 主要工程量本工程共新建 12 线行车埋管 1043m, 12 线行人埋管 552m,6 线行人埋管918m, 12 线电缆沟 988m;新建行人直线井 24 座,行人三通井 19 座,行人四通井 4 座,行车直线井 14 座,行车三通井 3 座,行车四通井 4 座,中间接头井 2 座。

二、编制依据2.1 编制依据:2.1.1《广佛江快速通道江门段(江杜路- 迎宾西路) 10KV综合管沟土建工程施工设计图层》2.1.2《广佛江快速通道江门段(迎宾西路- 西区工业路) 10KV综合管沟土建工程施工设计图层》2.1.3《广佛江快速通道江门段(西区工业路- 龙湾路) 10KV综合管沟土建工程施工设计图层》2.1.4《广佛江快速通道江门段辅道工程(西环路隧道- 五邑路)段K19+000~K23+100、K24+700~K27+100施工图设计第一册》2.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1.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2.1.7《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2.1.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1.9《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2.2 施工范围:2.2.1 综合管沟基坑放线测量及开挖;2.2.2 综合管沟混凝土垫层浇筑作业;2.2.3 行人、行车电缆管埋管作业,市政电缆沟砖基砌筑、钢筋制安及混凝土浇筑作业;2.2.4 行人、行车电缆管沟土方回填作业,市政电缆沟预制盖板制作及吊装;2.2.5 行人、行车电缆接线井砖基砌筑、钢筋制安及混凝土浇筑作业,电缆接线井预制盖板制作及吊装;三、施工准备及施工部署3.1 施工总目标高效、优质、安全的完成全线10KV综合管沟施工,确保 2015 年 4 月底全线贯通之目标。

3.1.1 进度目标计划工期: 2015 年 2 月 27 日 ~2015 年 4 月 30 日,共计历时 64 天。

具体开工日期以实际开工时间为准。

3.1.2 质量目标满足合同中规定的各项要求,以严格的管理、严谨的工作态度,符合工程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3.1.3 安全生产目标严格按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无重大和一般性安全责任事故,无汽车行车责任重大事故;无等级火警事故,无轻微事故发生。

3.2 施工准备3.2.1 平整场地,布置钢筋加工场地及模板加工场地。

3.2.2 精确放样基坑开挖的位置、尺寸,测量高程及两侧原地面标高,确定基坑开挖范围,将轴线控制线延长至基坑外适当位置加以固定并妥善保护。

3.2.3 熟悉施工图纸,区分施工重、难点并明确相应施工措施。

3.2.4 根据设计要求和不同的材料来制定材料供应计划。

3.3 施工部署3.3.1人员配备序号工种人数分工任务1技术总工1技术总负责2领工员4现场指挥协调3技术员2施工中技术指导4试验员2现场检测5机械操作手6机械操作6施工人员32负责现场具体施工7测量员2测量放线8安全员2安全检查3.3.2机械配备序号名称型号数量1挖掘机PC2204 2装载机WA180-31 3压路机5t1 4自卸车20t8 5混凝土切割机MZ3602 6炮机SK2002 7洒水车15t1四、主要施工技术方案4.1 工艺流程测量放线作业→混凝土路面切割及破除作业→基坑开挖作业→C15混凝土垫层浇筑作业→放线→电缆管铺设/ 市政电缆沟砌筑 / 砖结构电缆井砌筑 / 混凝土结构电缆井底板浇筑→标高测量→混凝土井圈钢筋绑扎及支模→混凝土浇筑作业→附属设施安装→砖基结构内壁及地面抹灰→白蚁防治→基坑分层回填压实作业4.2 轴线及高程控制4.2.1 轴向整体高程控制根据施工图纸给出的坐标里程,本工程段内 10KV综合管沟除部分横穿管外,绝大部分管沟位于江门大道拓建改造后的辅道人行道内,测量组通过 GPS设备对全线进行综合管沟放线,每隔20 米里程间距放点测量一次,并用红色喷漆做好记号,记录里程、偏距信息和标高信息。

由于综合管线改迁所参考的标高体系为在建的广佛江快速通道改扩建工程辅道的标高体系,故必须以在建辅道的标高为基准进行标高控制。

4.2.2 沟槽高程控制4.2.2.1用两个高程控制点为一环进行临时水准点测设及校核,其闭合差不大于 20(L为两点间水平距离,以千米计)。

临时水准点放在稳固的不易被碰到的地方,其间距不大于100m,应经常复测。

4.2.2.2以两个临时水准点为一环进行施工高程点测设,施工高程点每次使用前应进行复测。

4.2.2.3控制槽底及电力管沟施工时,沟槽两边每隔10m布设高程控制桩,标明桩号。

4.2.2.4井室处需设高程控制桩,并标明井室编号。

4.3混凝土路面切割及破除4.3.1 在施工前进行沟槽定位测量,经监理复检确定管沟埋设轴线合格方可施工。

4.3.2 由于施工区域位于市区内,基坑开挖段均为市政混凝土路面及砼硬化场地,开挖前须进行路面混凝土切割及破除作业。

经现场实际勘察混凝土路面及砼硬化场地的平均厚度为25cm,故确定切割深度为7cm,切割及破除宽度根据电缆管沟分布按 1:0.25 放坡确定。

4.3.3 十二线行车 / 行人埋管开挖路面切割宽度为186.0cm,六线行车埋管开挖路面切割宽度为142.5cm,十二线市政电缆沟开挖路面切割宽度为367.0cm。

砼路面切割及破除的总工程量见下表:序号名称混凝土切割量( m)混凝土破除量( m3)112 线行车 / 行人埋管3190741.682 6 线行车埋管1836372.04312 线市政电缆沟1976906.49总量70022020.21表 4-1砼路面切割及破除工程量列表4.3基坑开挖4.3.1 开挖前,应先调查咨询该场区底下是否存在已建管线,开挖至已知管线附近时,须联系管线所属的相关单位,让其派专人至现场旁站开挖过程。

测量人员根据槽底标高及结构尺寸确定开挖宽度,开挖沟槽边坡按设计要求 1:0.25进行放坡 , 电缆井、电缆沟施工须在四周预留作业面宽度各 60cm。

4.3.2 混凝土路面破除完成后,对基坑进行开挖作业,开挖标高控制根据测量放线过程中每隔20 米里程间距所设定的控制基准点进行控制。

开挖深度 =现有路面标高 - 设计开挖沟底标高4.3.3 在开挖过程中根据图纸给定的井的坐标将井口位置放出并同期开挖,且砖基结构井开挖位置标高较同位置的管沟低15cm,混凝土现浇井开挖位置标高较同位置的管沟低20cm。

4.4 垫层施工4.4.1 垫层施工流程:基坑 / 槽底人工清表→混凝土垫层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4.4.2 基槽开挖完毕后,将基底素土进行夯实,根据设计要求垫层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大于120kPa,检查合格后按要求做好高程控制点并及时支模、浇筑C15砼垫层,浇筑完成后人工收平。

4.5 电缆管埋设4.5.1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达到 1.2N/后,方允许施工人员在其上进行施工作业。

4.5.2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 HDPE管和涂塑钢管进行埋管施工 , 其中 HDPE管采用 PE套管内涂胶水接驳,涂塑钢管采用内涂防水材料冲插式接驳, 管接头位置需浇筑宽 50cm高出管顶 10cm的 C15混凝土包封,为确保混凝土封包到位并减少混凝土不必要的浪费,在管口接头处两侧各25cm处设置两处砖砌体。

具体埋管与混凝土封包布置详见图4-1 。

C15混凝土封包砖基结构24.0050.00200.00200.00200.00600.00图一 12 线HDPE、涂塑钢管埋管路面修复路面修复0000..5520石粉分层回填20石粉分层回填00..001100006677C15混凝土垫层C15混凝土垫层0118.000118.0000..0011C15混凝土封包砖基结构图二 12 线埋管横向剖面图C15混凝土封包砖基结构24.0050.00200.00200.00200.00600.00图三 6 线涂塑钢管埋管路面修复路面修复0000552石粉分层回填2石粉分层回填0000..00110000..55C15混凝土垫层C15混凝土垫层096.00096.0000..0011C15混凝土封包砖基结构注:①以上示意图中所有数据单位均为 cm;②石粉回填必须分层回填采用水密法夯实,每层回填厚度不能超过 30cm;③路面按现有路面标准进行修复。

图四 6 线埋管横向剖面图图 4-1 六线 / 十二线埋管布置图4.6 电缆沟及接线井砖基砌筑4.6.1 施工工艺流程: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和砌砖→管沟清理4.6.2 砖基砌筑前要重复测量,确定方向后进行砌筑,宜采用灰砂砖,用水泥砂浆砌筑。

4.6.3 在电缆沟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将墙线弹在砼表面,在砌砖处刷铺1:2 水泥沙浆,以利粘结,砌砖采用“三一”砌砖法施工,拌制砌筑砂浆:现场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合砂浆,严格按照M10.0水泥沙浆配合比配制。

搅拌机投料顺序:砂→水泥→掺合料→水。

4.6.4 砖砌体组砌方式为“一顺一丁” ;在砌筑过程中做到三匹一吊,五匹一靠,上下错缝,横平竖直,严禁干砖上墙,施工需临时留槎必须留成斜槎。

4.6.5 电缆支架通过预埋与墙体固定。

4.7砌体抹灰4.7.1 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浇水湿润基层→设置标筋→抹底层→抹面层灰→清理。

4.7.2 基层处理:抹灰前,将基层上灰层,残余砼浆等清除干净,将露出砼表面两端的对拉片用气割割除,并提前一天浇水充分湿润,对于砼基层应刷素水泥浆一道,确保糙灰与基层的粘结牢固。

4.7.3 找垂面、做灰饼,冲筋:按照基层表面平整垂直情况,进行吊垂直、套方找规矩。

操作时先贴上灰饼再贴下灰饼,用靠尺找好垂直与平整。

灰饼用 1∶3 水泥砂浆做成50mm见方的形状。

灰饼做好稍干后,用与抹灰层相同的砂浆冲筋,冲筋的间距为 1.2m~1.5m,筋宽与厚同灰饼。

4.7.4 抹底层:砌体抹底灰前用水把砌体面浇透,然后在砌体墙湿润的情况下底灰平均厚度控制在15mm左右。

4.7.5 抹水泥砂浆罩面灰底层砂浆抹好后先将墙面湿润后即可罩面,厚度控制在 10mm左右。

抹时先薄刮一道,使其与底灰结合牢固,紧跟抹第二遍,用大杠尺沿冲筋带抹刮平顺,用铁抹子压实压光。

4.7.6 工艺要求:4.7.6.1抹灰砂浆的配合比应严格按设计要求1:2 水泥沙浆搅拌,并掺5%防水粉,砂浆应控制在初凝前用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