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说明】此文乃本人在王道论坛原创文章,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注明王道论坛()。
本人去年数学考了132分,不算高但是对于任何学校的考研都是足够了的。
在本文的后面我还会介绍自己去年的数学复习过程。
每个人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特点都不一样,所以方法也因人而异,我介绍的方法仅供参考,大家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灵活的调整。
【备考方法】个人将数学的复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基础阶段②强化阶段③冲刺阶段④查漏阶段6月初—8月中基础阶段时间上建议每天花白天的主要时间来复习数学,晚上就复习英语吧,专业课我认为从8月中再开始比较合适。
个人认为考研复习从6月初开始是比较早的了,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基础复习分配2个半月的时间也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基础阶段的复习就是要打好基础为接下来的强化阶段做好准备。
在这个阶段我推荐使用《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出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出版)》、《线性代数(同济大学出版)》这三本教材,当然个人认为线性代数相对简单可以不看教材,基础稍微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进入第二步的强化复习。
基础复习以上面推荐的教材为主,通读并理解教材,看书时候最好有大纲在手边,每年的大纲都不会有什么变化,因此可以完全的看前一年的大纲。
一般数学都是在大一学的,看起来会比较吃力甚至会觉得大学学的全部都忘记了,但是你不要担心,只要你肯用心肯精下心来扎实的复习肯定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高等数学一定要把每个考点的细节都要搞懂,觉得难的地方要硬着头皮看,自己仔细的思考,千万别一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问别人、问老师或者直接看答案,没有经过自己大脑思考的东西永远都无法变成自己的。
基础阶段的复习我不建议做教材上的题,因为教材上的题和考研题相差甚远,太基础了考研也不会考,做的话只能是浪费时间。
概率论的大数定律、方差、假设检验可能有不少人会觉得很难,但是我相信你多看几遍,理解通透肯定是没问题的,我大学没学过概率论,当初看也是很头痛,但是经过多看几遍理解了之后总算是没什么问题了,后面的区间估计以及第八章考的可能性很少,最近十年只考过一次填空题,所以如果实在是觉得为难可以放弃,目前考试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基础阶段建议复习2遍,也就是教材至少要看2遍,当然最好就是2遍,但是对于那些难点重点部分,可以看3-4遍,一定要把它们理解吃透,请记住:数学永远不是靠死记硬背的。
8月中—11月中或11月底强化阶段时间上建议每天花白天的半天来复习,另外半天和晚上就是复习专业课和英语,政治建议在10月初或10月中再开始复习。
三个月用来进行强化复习应该是足够了。
这个阶段我建议大家使用《考研数学复习全书(陈文登)》(一下简称全书)、《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一下简称讲义)这两本辅导书。
有人说陈文登的全书是一本比较难的书,但是我认为只有在平时在难度方面加以锻炼在考试的时候才会游刃有余。
李永乐的线数的讲义很不错,08年考研的一个线数的大题就是上面一个例题的变形,具体关于这个大家可以翻翻讲义然后对比08年的试题。
辅导书怎么用,这或许是大家最疑惑也是最充满期待我来告诉大家的问题。
辅导书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而且畅销多年不衰,所以大家就不要怀疑我推荐的这两本辅导书的质量了。
前面经过了基础阶段的复习之后相信大家对数学的基本知识点都有掌握了,辅导书前面都有一点点的知识点精讲,我们应该要仔细的阅读并思考、记忆,这个是使用的第一步。
之后对于例题我们也不能直接的看下去,应该先给我们大脑3-8分钟的思考时间,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头绪那么请你再去看答案,为什么这么做:如果你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把上面的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题思考出来,相信你会很HIGH很兴奋,这样就更加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有了信心接下来的复习就更加充满激情了,如果没有思考出来,那么这题肯定会在你的心中留下比较深刻的映像,所以当我们在看到答案时你会豁然开朗,在你捶手蹾足之余相信答案会刻在你的心中,下次看到你类似题时相信你会记忆深刻。
每复习完一章,建议大家做适量的课后题,但是不要太多,抽取一少部分做就可以了,每个题目的思考时间请不要超过10分钟,不然会很浪费时间。
其实我还觉得题不一定要工工整整的写在纸张,早草稿纸上随便画画就OK了,会做就是会做不会做就是不会做,如果这题你不会你写的在工整也没多大意思。
根据个人的特点三科复习可以顺序复习也可以交替进行。
不过我还是建议先复习完一遍高数然后再复习概率最后再复习线数,依次进行3-4轮。
我认为辅导书复习的轮数很重要,如果只复习1-2轮复习了似乎不会有什么效果,之后遇到类似的题可能还是不会做。
一轮的复习时间千万不要拖的太长,否则看后面忘前面、看前面忘后面,建议第一轮30-40天、第二轮30天左右、第三轮20天左右、第三遍10轮左右。
如果第一轮40天,第四轮还是40天所带来的问题:一、太耗费时间,二没有把书看薄。
第1-2轮的复习一定要全面,做适量的题目,并且对于重点难点要用颜色笔做标记写下自己的理解,便于日后第三轮第四轮的快速复习。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复习前面1-2轮所留下的痕迹,同时对于其他例题也应该用眼睛扫描一下看看自己现在是否还会,如果不会了继续打上标记留给第四轮继续温习。
第四轮复习就是辅导书的收尾了,这次可以只看以前标记的内容,如果还有难点,或者非常重要的题型,就应该做下笔记了,写在笔记本上,最后查漏补缺或者平时可以把这些顽固分子克服。
这就是为什么后面每轮的时间越来越少的缘故了,这也就是真正的把书看薄了。
特别说说李永乐的讲义,线数我觉得不用看全书上面的内容,因为讲义编写的要更好,而且讲解的很透,题目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只是对于第一轮复习讲义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一点点头痛,因为经常前面也夹杂着后面的内容,但是也不用担心,因为你可以把这点内容留到后面再看。
线数讲义应该能够很快的复习完,第一遍每天花半天的时间应该在4-5天左右就可以OK。
对于第四轮复习时记下的重点题型、重点难点和重要公式平时应该多多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
11月中或11月底—12月底冲刺阶段时间上建议每天2-3个小时左右。
这里大概安排有30-40多天的时间。
1个多月的时间用来做最后的冲刺,主要是做模拟题以及历年真题。
在资料上建议大家使用《考研数学400题(李永乐)》、《考研数学历年真题(版本不限)》。
建议每2天做一套模拟题或历年真题,做题的时候自己给自己限定时间不能超过三个小时,然后第二天在花2个小时左右来对比答案,并且自己对做错了的题给出注释以及找找自己为什么会出错的原因。
400题建议做5-10套,历年真题建议做8套左右。
历年真题除了07年稍难,08年有些难,其他年份都很简单,2个小时应该可以答题答完,其实07年的题也就计算量大一点而已,就题目本身难度而言也没什么难度。
冲刺模拟建议大家买那种打印用的白纸,它和答题纸差不多,而且也便于大家做标记,写答错的原因。
12月底到考前查漏阶段可能到这个时间数学复习情况就已经基本定型了,但是你也不要灰心,每天也尽量安排在数学上2个小时吧,给自己的数学做考前的最后冲刺吧。
这个阶段主要复习以前强化复习和冲刺复习时做下的笔记。
另外建议大家根据历年的真题来总结出最可能出大题的重点部分,特别是如果这个重点部分自己还复习的不是太好的一定要抓住自己最后的机会。
其实考研数学每年出大题的地方就只有几个点,而且题型也比较固定,陈文灯的书在这个题型方面总结的很好,相信大家在看过了几遍全书做过了历年真题之后一定可以很快的找到这样的题型。
另外还有一个记忆不是很深刻的公式也一定要抢记噢。
另外在数学考研辅导书上建议大家不一定要追求最近的,你可以使用你的学长用过的07或者08的,我对比了一下,07的和08的内容基本一样,自然和你09年的辅导书也一样。
考研辅导书就是这样的,换汤不换药,每年都只是重新换了个封面,或者重新整理了一下版面就作为最近的辅导书来卖,甚至价格比以前卖的更贵。
但是这样未尝不可,因为经典的东西总是经典的,最痛恨的就是那些劣质的辅导书。
相信大家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复习之后数学一定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
祝福大家!附:我去年考研复习的情况介绍【我的复习过程】我高中数学成绩不错,但是大学数学底子就很薄了,高数上课基本没怎么听过,而且还是大一上课时也不认真,高数还有几章没有上,所以在第一阶段看高数教材时都感觉特别头痛。
概率论就是70%的课都逃了,因为那老师实在是太仁慈了,每次上课,班上100个左右的同学都只有20个左右特别听话的(主要是10多个女生)去听他的课,最后考试的时候老师知道我们肯定基本过不了,所以给我们透了题。
至于线数,大一第二学期学的,自认为简单学的还行,但是期末考试却只考了60多分。
以上就是我大学数学的底细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信心。
去年我是从8月底才开始考研的复习,首当其冲的肯定是数学,对于工科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数学了。
我花了20-30天的时间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复习,因为时间紧不可能像我前面讲的那样了,所以我每天除了花1-2个小时记单词外,其他时间都是数学了。
教材上遇到难点我就重复一遍又一遍的看,最后也没有留下什么死角,基础阶段的复习基本过关了。
在9月中旬的时候我开始复习全书了,每天白天基本都在看全书,晚上复习英语,30天左右我把全书第一轮和讲义的第一轮都搞完了,已经到了10月中旬了,这天的晚上我自信满满的做了一套400题,但是打受打击,我只能打60多分。
很多公式、定理等等都忘记了,做很多题的时候根本无从下手,做综合题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综合。
马上第二轮复习就开始了,这一轮的复习感觉很郁闷,因为之前第一轮复习解决了的问题到现在又忘记了,仿佛第一轮复习已经白费了,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花了20多天的时间把第二轮解决了。
第二轮复习完了后感觉就好多了,特别说明的是前两轮复习中的每个例题我都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所以都理解的比较深刻。
以后就有了第三轮、第四轮,这两轮每轮大概只花了10多天的时间,最后一轮时我做了笔记,主要是那些重点题型、难点和重要公式,平时空余时间把这些笔记拿来看看感觉效果很好。
在12月开始就做400题和历年真题了,400题我做的不太好,但是感觉题目没什么难处,计算量太大,我计算能力不行,人比较粗心,老毛病了改不了,平时做题又不多,所以……。
不过历年真题做的还行,07年的真题可以打120以上,其他年份就感觉没什么难度了,一般在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解决。
每2天做一套试卷,其中第1天做,第2天看答案,找原因,写出错的体会。
考前最后10-15天,我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就很少了,每天1个小时多一点吧。
主要是看以前的笔记,看看重点的地方可能出大题的地方和题型,看看历年真题做错的地方。
【我的应试过程】开考的前几分钟以及发卷的时候,我一直在提醒自己一定要细心细心,不能粗心,做题要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