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现当代的老师
吴秀明,男,1952年3月生于浙江温岭。
197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至今。
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
士生导师。
兼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作家
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在历史小说之间》(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文学中的历史世界——历史文学论》(吉林教育出版,1994年)、《历史的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真实的构造——历史文学真实论》(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年)、《三元结构的
文学——世纪之交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文学浙军与吴
越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隔海的缪斯——高阳历史小说综论》(百花洲
文艺出版社,2000年)、《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当代中国文学五十年》(浙江
文艺出版社,2004年)《大学文科人才成长规律和教学改革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
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
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历史文学。
吴晓,男,1949年生于浙江义乌。
1977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分配至浙江师范
大学中文系任教,1993年由讲师越级晋升为教授。
2000年5月调入浙江大学,现为浙江大
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
学会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主要理论专著有:《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诗学新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诗美与传达》(漓江出版社,1993年)、《诗歌与人生》(台湾书林出版社,1995年)、《漂泊与寻觅》(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主要诗集有:《心灵之约》(浙江文艺
出版社,1990年)、《突破自身》(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2年)。
长期从事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研究。
黄健,男,1956年生,江西九江人。
1985年获山东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浙江大
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
现为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浙江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现代文学研究
会常务理事,浙江文化产业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鲁迅研究中心、绍兴鲁
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主要著作有:《反省与选择——鲁迅文化观的多维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意义的探寻——鲁迅意识结构的多维透视》(作家出版社,2001年)、《文学与
人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原型·转化·创造——“两浙”文化与中国新文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缪斯之缘》(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
主要研究方
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思潮研究,鲁迅研究及现代浙籍作家研究93年)、《诗歌与
人生》(台湾书林出版社,1995年)、《漂泊与寻觅》(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主要诗集有:《心灵之约》(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突破自身》(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2年)。
长期从事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研究。
盘剑,1962年生,广西桂林人。
杭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浙江大学文艺学博士,复
旦大学传播学博士后。
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浙江省电影
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委员、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特聘专家。
主要著作:《映像创造——影视艺术本文创作与观众接受的双向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20世纪中国话剧的文化阐释》(与陈坚教授合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选择、互动与整合——海派文化语境中的电影及其与文学的关系》(浙江大学出
版社,2006年);编著《影视艺术学》(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浙江电视
剧发展史》(副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电影》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
余篇。
主要从事影视(含动漫)艺术、文学、大众传播及文化的研究与教学。
陈力君,女,1970年生。
2004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苏州大学博士后。
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讲师,浙江鲁迅研究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参与编著的有:《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影视艺术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在《社会科学战线》、《戏剧艺术》、《理论与创作》、《鲁迅研究月刊》、《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及影视评论。
王国英,女,1970年生。
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讲师,兼任浙江省秘书学会副秘书长。
参与编写教材:《大学写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在《当代电影》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方向的研究。
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
本所是浙江省最早获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授予权,并且是迄今浙江省惟一获取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授予权的单位。
本所所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组建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较久,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较强的发展后劲。
本所致力于构建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较早实施了“博士化”工程,所有50岁以下的教师都在读或已获得博士学位;并从复旦大学等高校引进博士,增强学科的综合实力。
现有教师12名,其中博导5名,教授5名,副教授3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含在读)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3人。
其中有一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和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现任研究所所长吴秀明,副所长陈建新,学科带头人吴秀明教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所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吕漠野、郑择魁、陈坚等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以浙籍现代作家为主并辅之以小说、诗歌、影视等文体研究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其中陈坚的现代戏剧和夏衍研究,吴秀明的历史小说和当代文学思潮研究,吴晓的现代诗歌研究,黄健的鲁迅研究,盘剑的影视研究等,在学界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此外,研究所先后出版了《鲁迅美学思想浅探》、《戴望舒评传》、《柔石的生活与创作》、《浙江新文学名家研究》、《夏衍的艺术世界》、《吴越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文学浙军与吴越文化》、《左联五烈士评传》、《文学中的历史世界》、《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反省与选择──鲁迅文化观的多维透视》、《影像创造》等专著,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所承担并完成的科研课题41项,科研经费48.6万元,目前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1项,科研经费 35.7万元。
出版著作43部,其中学术专著 16 部,编写教材 15 部。
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4 篇。
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7项,厅局级奖励13项。
研究所的主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研究所主要的研究方向有:
1、中国现当代历史文学及文学思潮研究
吴秀明教授、陈建新副教授、李力副教授等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具有广泛影响。
完成了三个国家级课题,举办过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专著《文学中的历史世界》、《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真实的构造》等,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近200篇,深受学术界关注。
2、吴越文化与浙籍作家研究
浙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镇。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浙江的新文学作家人材辈出,不仅有鲁迅、茅盾这样的文学巨擘,而且涌现了大批有世界影响的优秀作家,如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艾青、夏衍、戴望舒、丰子恺等,作家队伍之强大,作品之丰硕,全国其他省份无出其右。
本学科凭籍雄厚的实力,又得地利之便,在80年代初就致力于现代浙籍作家研究,至90年代,已形成一支相当规模的学术团队,陈坚教授、黄健教授等有多部专著及相关论文问世。
3、中国现代诗学研究
研究所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