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卷与答案考试形式:闭卷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 工业企业数、钢产量、电力消耗量、商业网点数四个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B )。
A、电力消耗量、商业网点数B、工业企业数、商业网点数C、工业企业数、钢产量D、钢产量、电力消耗量2.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D )。
A、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B、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C、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D、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C )。
A、企业设备调查B、农村耕地调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人口普查4.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是( D )。
A、单位产品成本变动B、商品购销季节变化C、职工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变化D、全国实有耕地面积5.统计报表报送周期不同,报表所反映的指标项目有不同的详细程度。
一般而言,周期越短,则报告的指标项目( B )。
A、越多B、越少C、可能多也可能少D、是固定的6.随机重复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方差为25,乙企业为100,又知从乙企业中抽取工人数比从甲企业中抽取工人数多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D )。
A、甲企业较大B、乙企业较大C、不能作出结论D、相同7.计算向上累计次数及向上累计比率时,本组累计数的意义是本组( A )。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C、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比率D、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比率8.某连续型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6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B )。
A、580B、640C、620D、6609.当抽样单位数分别增加3倍和2.5倍时,随机重复抽样平均误差分别是原来的( B )。
A、90%和81.6%B、50%和53.5%C、53.5%和81.6%D、90%和50%10.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85.7%B、99.5%C、100.5%D、116.7%11.分配数列各组标志值都增加2倍,每组频数均减少1/2,中位数( C )。
A、不变B、减少1/2C、增加2倍D、无法确定12.设原时间数列共26项数据,经过5项移动平均以后所得的移动平均数的项数是( B )。
A、20项B、22项C、4项D、5项13.某种蔬菜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5%,3月份比2月份下降5%,则3月份该种蔬菜价格与1月份相比( B )。
A、不变B、降低0.25%C、提高0.25%D、不能确定14.下列属于相关现象的是( B )。
A、利息与利率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C、电视机销售量与销售额D、圆的面积与半径15.如果p表示产品单位成本,q表示产品产量,则∑∑11pqpq=105%表示( C )。
A、由于多种产品产量的变动而使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B、由于多种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而使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C、由于多种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的综合变动而使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D、由于总成本变动使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上升5%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BCD )。
A、工人劳动生产率B、人均国民收入C、人均粮食产量D、人口死亡率E、某工厂人均工资命题人或命题小组负责人签名:所(室、教研部)负责人签名:分院(部)领导签名: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增长速度的计算可以用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B、发展速度的计算可以用报告期水平除以基期水平C、增长速度的计算可以用发展速度减1D、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可以用累计增长量除以最初水平E、用几何平均法求平均发展速度与用方程式法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3.产品总成本报告期为20万元,比基期增加4000元,产品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平均下降2%,则( ACE )。
A、总成本指数为102.04%B、单位成本总指数为2%C、产品产量总指数为104.12%D、总成本指数为125%E、单位成本总指数为98%4. 下列关于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平均误差及概率度之间关系陈述正确的有( BDE )。
A、概率度一定时,平均误差越大,则极限误差越小B、概率度一定时,平均误差越大,则极限误差越大C、平均误差一定时,概率度越大,则极限误差越小D、平均误差一定时,概率度越大,则极限误差越大E、极限误差一定时,平均误差越大,则概率度越小5.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0元以下、3000~4000元、4000~6000元、6000~8000元、8000元以上等5个组。
这一分组( BDE )。
A、是等距分组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C、末组组中值为8000元D、相邻的组限是重叠的E、某职工工资6000元,应计在6000~8000元组内三、判断题(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打“×”可“√”每小题1分,共15分)1.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 √)2.复合分组就是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并列进行的分组。
( ×)3.如果播种面积增加10%,平均亩产增加5%,则总产量增加15%。
( ×)4.相对指标必须是同类现象的指标对比。
( ×)5.人均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指标。
( ×)6.如果总体很小,则不适宜搞抽样调查。
( √)7.如果一个时间数列既有长期趋势又有季节变动,在分析季节变动时,首先应剔除长期趋势,然后再进行季节变动分析。
( √)8.广义的统计指数是指各种相对数。
( ×)9.若某企业的产量指数和单位成本指数都没有变,则该企业的总成本指数也没有发生变化。
( √)10.统计分组法是对被研究现象的一种定量分析法。
( ×) 11.抽样误差越小,说明用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时的精度越低。
( ×)12.区间估计中,推断的可靠程度与精确度成反比关系。
( √)13.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产品成本指数是质量指标指数。
( √)14. 比较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和分母有时可以互换。
( √)15.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要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小数点保留两位。
) 1.某家庭共3人,2人工作,1人求学,2人的工资分别为8000元和10000元。
试计算一个平均指标和一个强度相对指标用以分别说明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解:(平均指标):平均工资=8000100009000()2+=元2分(强度相对指标):人均收入=8000100006000()3+=元3分要求: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3)686460(3)450042004000(÷++÷++=66.15(万元/人)3.2002—2012年某产品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0%,若2012年产量为5000万吨,则2002年的产量为多少?解:由nn Ga a X=可得,0105000807.531.2nnGaaX===万吨5分4.有16对变量X和Y,其有关数据如下:∑=1516x,∑=423y,∑=44632xy,∑=1636542x,∑=123112y(注:x、y分别表示变量X和变量Y的取值),试计算相关系数并判断相关方向及程度。
解:相关系数为0.9582r===4分变量X和Y属于高度正相关。
1分命题人或命题小组负责人签名:所(室、教研部)负责人签名:分院(部)领导签名:命题人或命题小组负责人签名: 所(室、教研部)负责人签名: 分院(部)领导签名:5试确定该厂职工工资的中位数。
解:由于264/232f==∑,则中位数在第二组。
1分12321510001000168025m e mfS M L d f ---=+⨯=+⨯=∑+1232242000-1000168025m e mfS M U d f --=-⨯=⨯=∑ 4分6.成数方差未知,设全及成数与抽样成数的误差应不超过4%,在95%的概率保证下,则至少应抽取多少样本单位才能满足要求(假定为重复抽样)?解:由于成数方差未知,可取其最大值0.25。
1分 222221.960.25600.256010.04ppt n σ⨯===≈∆ 4分五、综合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计算题要有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要求:(1)用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方程。
(2)预测2016年的产值。
解:令2010-2015年的时间t 分别为1,2,3,4,5,6则有21t =∑ 84y =∑ 291t=∑ 338ty =∑263382184264 2.5169121105b ⨯-⨯===⨯- (3分) 84212.51 5.2166a =-⨯= (3分)工业总产值的直线方程为ˆ 5.21 2.51yt =+ 1分 2016年的预测产值为2016ˆ 5.21 2.51722.78y=+⨯=(亿元) 3分288 1.2670ty b t ===∑∑ (3分) 84146y a n ===∑ (3分)方程为ˆ14 1.26yt =+(1分)2016年时t=7,则2016ˆ14 1.26722.82y =+⨯=(亿元)(3分)命题人或命题小组负责人签名: 所(室、教研部)负责人签名: 分院(部)领导签名:根据上述资料,利用指数因素分析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角度分析销售总额的变动,以及销售总额变动中所受的影响因素(1)商店销售额的变动销售额指数1176000168.89%45000q p K q p===∑∑ 1分销售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76000 —45000=31000 元 1分(2)销售量、销售价的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销售量总指数10059000131.11%45000q q pk q p===∑∑ 2分10q p q p-∑∑=59000—45000= 14000元 1分由于销售量增长31.11%,使销售额增加14000元。
销售价格总指数110176000128.81%59000p p q k p q===∑∑ 2分1110q p q p-∑∑=76000 —59000=17000元 1分由于销售价格提高28.81%,使总产值增长17000元168.89%131.11%128.81%310001400017000=⨯⎧⎨=+⎩2分3.某年年末,某储蓄所按10000户的定期储蓄存款帐号进行简单随机不重复抽样抽取100个帐户调查,,得到如下资料:要求按95.45%(t=2)的把握程度估计10000户定期储户平均每户的存款额所在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