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单元操作
蒸发器总温差损失
溶液蒸汽压降低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常压下求’:查文献或手册 非常压溶液沸点的计算: 经验公式: f 0.0162
t T
T ' 273
r
2
f
T'——操作压力下二次蒸汽的饱和温度 r’ ——操作压力下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
D/W—加热蒸汽利用率
多效蒸发流程
并流加料蒸发流程
优点: 后一效蒸发室压力较前效低, 无需用泵输送; 后效溶液沸点较前效低,溶 液流入后效由于过热而自蒸 发(闪蒸)。 缺点: 后效溶液浓度较前效大,沸点又较低,粘度较大,后效传热 系数较前效小,后两效中尤为严重。
逆流加料蒸发流程 优点:
多效蒸发流程
概述 (Introduction)
(1) 沸点升高:溶液中含有不挥发性溶质,故溶液的蒸汽压较 纯溶剂的蒸汽压为低(沸点高),当加热蒸汽温度一定,蒸 发溶液的传热温差就比蒸发纯溶剂的传热温差小;且浓度 越高,沸点越高, 温差越小。 (2) 能耗大:工业蒸发规模很大,需要耗用大量的加热蒸汽, 应充分利用二次蒸汽(多效蒸发),降低过程的能量消耗; (3) 溶液的特性决定蒸发器的结构特性。易结垢或析出结晶的 溶液,设计上应设法防止或减少垢层的生成,使加热面易 于清洗。对热敏性、高粘度或强腐蚀性的物料,应设计或 选择适当结构的蒸发器。
t pp t p
式中:tp+Δp — 水在平均压力下的沸点,℃;
tp — 蒸发室二次蒸汽压力下算得的沸点,℃。
二次蒸汽流动阻力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 与流体流速、物性及管道尺寸等有关, 一般取为 0.5~1.5 ℃;
多效蒸发
单效蒸发:1kg水/1kg多生蒸汽
Q2 K 2 A2t 2
三效总传热速率:
Q3 K 3 A3t 3
Q Q1 Q2 Q3 K 1 A1t1 K 2 A2t 2 K 3 A3t 3
K1 K 2 K 3 K
不考虑各效温差损失,假设: A1 A2 A3 A
Q KA(t1 t 2 t 3) KAt T
平流加料蒸发流程
多效蒸发流程
蒸汽流向不变,料液和完成 液分别从各效加入和排出, 各效溶液的流向互相平行。
适用于蒸发过程中易结晶的物料 可避免在各效间输送含有大量结晶的溶液。
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蒸发强度
生产能力:单位时间汽化的水量,可用传热速率来表示。 三效蒸发各效热流量:
Q1 K 1 A1t1
设备投资的限制
W Q Kt U A Ar r
提高生产强度:提高总传热系数 K 和传热温差Δtm 多效蒸发的唯一优点:提高蒸汽的经济性
多效蒸发的计算:
总物料衡算: 溶剂总蒸发量W: W = W + W + W 1 2 3 Fx0=L1x1=L2x2=L3x3
每一效物料衡算:
F=L1+W1 L1=L2+W2 L2=L3+W3
提高加热蒸汽经济性的措施
t1
提高加热蒸汽经济性的措施
三、热泵蒸发器:
通过压缩机提高二次蒸汽的 压力,使饱和温度提高至原 来的压力时,重新送回蒸发 器加热室。
蒸发设备
蒸发器:
循环型 单程型 自然循环 强制循环
循环型蒸发器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结构与工作原理:加热室
垂直管束 中央循环管
分离室 优缺点:结构紧凑,传热好; 沸点高。
t T —总传热温差
结论:效数越多,生产能力越小
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蒸发强度
蒸发强度:蒸发器单位面积上的生产能力。
若三效蒸发和单效蒸发生产能力相同,每个蒸发器的面积和传 热系数相等。 则 单效蒸发强度:Q/A 三效蒸发强度:Q/3A 多效蒸发效数的限制 :
有效温差的限制
效数越多, 有效温差和生产能力越小,蒸发强度越小。
二次蒸汽作为加热蒸汽的条件:该蒸发器的操作压力和溶液 温度应低于前一蒸发器。 蒸发1kg水所需生蒸汽(D/W)
效数 D/W 单效 1.1 双效 0.57 三效 0.4 四效 0.3 五效 0.27
1
2 3
多效蒸发:加热蒸汽通入蒸发器,液体受热沸腾产 生的蒸汽作为二次蒸汽加以利用引入下一级蒸发器, 多个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多效蒸发。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A
Q A K t m
1 1 1 d2 d2 bd2 R s1 Rs2 K K 2 1d 1 d1 d m 2
Q DR t m T s t
A DR K (Ts t )
蒸 发 器 的 型 式 标准式(自然循环)
总传热系数K, W/(m2· K) 600-3000
欲提高蒸发器的生产强度,必须设法提高蒸发器的总传热系 数K和传热温差Δtm。 多效蒸发的唯一优点:提高蒸汽的经济性(利用率)。
单程型蒸发器
升 膜 式 蒸 发 器
降 膜 式 蒸 发 器
x0 W F (1 ) x3
F x0 D
W1
W2
W3
L1 x1
L2 x2
L3 x3
提高加热蒸汽经济性的其他措施
一、额外蒸汽的引出: 若沸点进料,Ql = 0 , D/W=1 则 W1=D W2=W1-E1=D-E1
D t1 t2 t3
E1
W1
E2
W2
E3
W3
W3=W2-E2=D-E1-E2
蒸发操作
概述
蒸发:将稀溶液在沸腾状态下进行浓缩的单元操作。
蒸发的目的:溶液中溶剂的汽化, 获得溶剂产品或不挥发溶质产品。
蒸发的必要条件:不断供给热能 ,不断排除蒸汽,溶剂易挥发。 蒸发分类 : 单效蒸发 多效蒸发 常压蒸发 加压蒸发 减压蒸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述
蒸发过程的基本概念: 加热蒸汽(生蒸汽) 二次蒸汽 蒸发流程: 蒸发过程的特点: (1)沸点升高: (2)能耗大: (3)溶液的特性决定蒸发 器的结构特性。 水蒸气 联苯 熔盐
单程型蒸发器
升 | 降 膜 式 蒸 发 器
循环型与单程型蒸发器的不同特点
单程型比循环型更具优点:
溶液只通过加热室一次,不需循环,所以溶液 在蒸发 室停留时间短,沸点不太高,适于热敏性物料; 单程型溶液呈膜状流动,α提高; 膜状流动液柱静压头造成的温差损失小,有效 温差大;
需控制成膜,对进料速度有一定要求。
生产强度U:单位时间单位传热面积上蒸发的水量,kg/(m2· h)
沸点进料和忽略热损失及浓缩热时,传递的热量Q全部用于 水分W蒸发,设溶剂的汽化潜热为r, 蒸发水分量: 则生产强度
W DR Q r r
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
传热量
Q KAt
W Q Kt U A Ar r
外热式蒸发器
加热室外置,降低 蒸发器高度,且加 热管较长,循环速 度加快。
循环型蒸发器
列文式蒸发器
循环型蒸发器
加热室上增设沸腾室, 溶液的沸腾传热有加热 室转移到沸腾室. 优点:避免加热管表面 结晶和结垢,适于粘度 大的溶液,传热系数大 缺点:液柱静压头引起 的温差损失大。
单程型蒸发器
升 膜 式 蒸 发 器 降 膜 式 蒸 发 器
标准式(强制循环)
悬筐式 外热式(自然循环) 外热式(强制循环) 升膜式 降膜式 刮板式
1200-6000
600-3000 1200-6000 1200-7000 1200-6000 1200-3500 600-2000
蒸发设备中的温差损失
蒸发纯溶剂的温差 蒸发溶液的温差
t T Ts T
水蒸发总量:W= W1 + W2 + W3=3D-2E1-E2
D W 2 1 E1 E 2 3 3 3
推广至n效:
W n 1 n2 1 D E1 E 2 En 1 n n n n
二、冷凝水自蒸发的利用:
前一效温度较高的冷凝水通 过自蒸发器被减压至下一效 加热室的压力时,放出热量 ,少量冷凝水自蒸发产生蒸 汽,作为下一效加热蒸汽, 提高生蒸汽的经济程度。
单程型蒸发器
刮板式冷凝器
浸没燃烧式蒸发器
除沫器
除沫器、冷凝器和真空装置
冷凝器及真空装置
除沫器、冷凝器和真空装置
疏水阀
除沫器、冷凝器和真空装置
防止加热蒸汽和冷凝水一 起排出加热室外。 (1) 热动力式 (2) 钟形浮子式 (3) 脉冲式
1-冷凝水入口;2-冷凝水出口; 3-排出管;4-背压室; 5-滤网;6-阀片
杜林规则:某溶液在两种不同压力下的沸点差与另一标准液 体在相应压力下的沸点差的比值为常数。
tA t
0
A
tw t 0 w
K
tA t 0 A K (tw t 0 w)
液柱静压头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
溶液内部的沸点按液面和底部平均压力计算,由静力学方程
p p p 1 gL 2
真空蒸发
真空蒸发:减压(真空)下蒸发。 目的:降低溶液沸点。 优点:真空下溶液的沸点低,加热蒸汽与沸腾液体间温差大, 减小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气作热源;适于 热敏性物料;沸点低,蒸发器热损失小。 缺点:耗能大;低压沸点低,粘度大,给热系数减小。 单效蒸发:1kg水/1kg多生蒸汽 多效蒸发:加热蒸汽通入蒸发器,液体受热沸腾产生的蒸汽 作为二次蒸汽加以利用引入下一级蒸发器, 多个蒸发器依次连接形成多效蒸发。 意义: 提高蒸汽的利用率(或经济程度)。 蒸发同样数量的水W,多效时蒸汽量D 2 1 3 远小于单效时。
t Ts t
t T t (Ts T ) (Ts t ) 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