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浦江上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源保护方案

黄浦江上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源保护方案

2
16. 6%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划定、 ∃黄浦江上游 水源保护条例% 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 在一定程度上遏 制了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不断恶化的趋势。 如前述黄浦江上游水源水质还与上游来水密切相 关, 一方面取决于江浙来水水质 , 另一方面也与省界断 面至取水口这段区域的污染排放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 江浙来水进入上海境内后、 流至松浦大桥前水质也发生 一定的变化。例如, 浙江来水经过大蒸港省界断面进入 园泄泾, 大蒸港省界断面处浙江来水水质尚可 , 但进入 园泄泾后 , 水质逐渐恶化, 除高锰酸盐指数外 , 其它水质 参数均较省界断面为劣, 其中 BOD5 、 NO3 N、 T P 增加 了约 1 倍, NH 3 N、 TN、 挥发酚为原来的 3 倍。土地利 用解译结果显示, 大蒸港、 园泄泾流经范围内现存大片 村镇建设用地, 由于其生活污水多以直排为主 , 使得上 游浙江来水在汇入黄浦江干流的沿途中富营养化加剧 , 沿途 N、 P 等污染因子的累积效应得以显现。 以上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现在的黄浦江 上游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将斜塘- 泖河 ( 接太浦河 ) 拦路港- 淀山湖一支划入了上游水源保护区予以重点 保护 , 但对大泖港、 园泄泾两支来水的沿途保护力度尚 显薄弱, 尽管已经将大泖港、 园泄泾划入了上游水源保 护区 , 但流入大泖港的秀州塘、 掘石港、 胥浦塘 , 流入园 泄泾的大蒸塘都仅划入准水源保护区范围。实际上, 秀州塘、 掘石港、 胥浦塘、 大蒸塘与大泖港、 园泄泾对于 水源保护同样重要。因此 ,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秀州塘、 掘石港、 胥浦塘、 大蒸塘两侧污染的有效控制 , 将其两 侧划为上游水源保护区。 ( 2) 注重水源保护圈层理论, 改进土地利用结构布 局。将圈层理论应用于水源保护工作中已经成为国际 上水源保护的趋势 , 即以松浦大桥取水口为中心 , 由 内向外依次划分为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 上游水源保 护区、 准水源保护区, 将取水口层层保护。但是 , 随着 水源保护工作的深入, 仅仅采用这一较为简单的划分 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水源保护的需要。建议依据水源地 土地利用结构圈层布局的规律, 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 区和上游水源保护区内 , 自水源地敏感区域由内向外 依次设置植被防护区、 生态农业区、 产业控制区。产业 控制区强调对水产养殖用地、 畜牧生产用地、 工业用地 的控制; 生态农业区以耕地为主, 控制化肥、 农药的使 用量 ; 植被防护区可进一步分级, 分别用粗颗粒泥沙的 去除、 面源污染物质的削减及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等手 段。在植被防护区中可借鉴纽约经验, 按距水体远近 由内向外依次分为 1、 2、 3 级, 第 3 级改变地表径流的 水力特性 , 去除其携带的粗颗粒泥沙, 最多可达 80% ; 第 2 级削减面源污染带来的污染物; 第 1 级与水体直 & 78 &
黄浦江上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源保护方案
杨泽生 , 等
黄浦江上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源保护方案
杨泽生 上 海 200233)
要 : 在黄浦江上游区域发展规划与水源保护协 调分析及 管理和政策 体系研究 的基础上 , 提出了 从区 域环境 管理、 土 地利用 调
[ 3]
黄浦江上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源保护方案
杨泽生 , 等
生态村的建设, 既可减少农作物种植过程中 N 、 P 流失 , 又有利于推进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 据不同地域生境特 点, 构建以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为主, 包括生物多样性保 护、 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的重点生态建设区。 ( 3) 有效预防旅游业及住宅类项目污染。旅游业 的快速发展将带来这一地区旅游人口的迅速增加, 并 带动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 必须关注黄浦江 上游今后旅游业发展对水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 , 建议 按∃ 旅 游 区 ( 点 ) 质 量 等 级 的 划 分 与 评 定 % ( GB/ T 17775 1999) 中的要求 , 确定风景点的游客容量 , 特 别是在节假日及旅游高峰期, 必须严格控制游客量 , 防 止由于游客量超出可接受的范围, 引起对生态环境的 破坏性影响; 如果旅游区设有水上游艇项目, 对有餐饮 服务功能的游船 , 必须要求设有收集餐饮厨房废水、 生 活废水的装置, 并在相应的码头或游览点设置专门的 污水接纳点, 收集船舶的油污废水与生活废水进入污 水处理厂处理; 开辟游船的数量应该控制, 对小型农家 游览船, 应采用无动力的摇橹短途游船。另一方面 , 对 工业发展规模的限制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 必将导致 房地产业成为今后黄浦江上游区域发展的热点。建议 加快这些区域的污水管网和处理厂建设 , 提高其污水 收集和处理能力 ; 此外, 对今后黄浦江上游建设的房产 类项目必须严格审批 , 充分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评 估其对黄浦江上游水环境的影响, 并且跟踪监督各项 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 4) 加快中小河道整治和水源涵养林建设。黄浦 江上游的河道整治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是改善水源地生 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 , 黄浦江上游河道整治力度 有待加强、 水源涵养林面积也偏低。建议完善黄浦江 上游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禁止向河道倾倒粪便、 垃圾; 配合河道整治, 在河道两侧建造浜河绿化带和涵养林 带, 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入河 ; 取消水源保护区内 开放性水域网箱养鱼; 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船舶运 输 A、 B 类化学危险品。 加快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涵养林建设步伐。将 水源保护区涵养林带建设分启动期、 建设期、 功能深化 期三个阶段进行 , 建设禁伐性生态防护林( 水源涵养林 的重要组成部分 ) 、 禁伐性生态涵养林 ( 突出 近水、 亲 水! 的特征 ) 、 生态经济林 ( 实现林带建设的经济效益) 等, 实现建设、 经营、 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4 从经济政策调控角度积极引入水源地补偿机制 [ 5] 长期以来, 为保护黄浦江上游水环境, 水源保护区 内松江、 金山、 青浦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 的限制。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扶持, 上游地区居民对
基金项目 : 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 ( 沪环科攻关 02 02) 作者简介 : 杨泽生 ( 1949- ) , 男 , 工程师 , 从事环境科研及管理。
环境科学与技术
第 29 卷
增刊 2006 年 8 月 接接触, 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环境产生影响, 从而起到 防治面源污染的作用。 3 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加强区域污染控制力度 ( 1) 促进黄浦江上游工业污染源规模治理。虽然 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对黄浦江上游工业污染源的控制力 度不断加大, 但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工业污水排 放情况仍然堪忧 , 建议在黄浦江上游区域, 一方面, 将 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 另一方 面, 对小工 业区进行归 并, 调整工业区布局 , 对建设规模小、 落户企业少、 环保 基础设施不完善且无改善条件的工业区 , 根据实际情 况予以撤消。可强制实行黄浦江上游所有工业区必须 建设污水处理厂 , 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得到处理 后达标排放, 工业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应与工业区整 体开发建设真正做到 三同时! 。 叶榭镇的上海民发私营经济开发区和松江工业区 叶榭分区已涉及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 建议将这两个 工业区合并、 调整至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之外 , 并配套 集中污水处理厂 , 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达 标排放。 ( 2)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 治理畜禽污染。近年来, 上海市对黄浦江上游工业污染控制力度不断加大, 与 此同时, 面源污染对黄浦江上游水环境的影响日趋显 著。经调查,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绝大部分畜禽 场尚未建立畜禽粪尿处理设施, 已建立处理利用设施 的畜禽场 , 也因管理不善和日常运转费用高而未能正 常运行。因此 , 至少有 20% 的固体粪便和 50% 的尿 液, 因得不到处理利用而直接流失于河流环境 , 从而给 当地河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黄浦江上 游水源保护区现有农田耕地 30370hm 2 , 农作物种植以 水稻为主。农田化肥( 纯量) 在 650kg/ hm 2 左右, 其中氮 肥年均用量约为 450kg/ hm 。经测算, 上游水源保护区 内随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漏 , 流失至水环境的农田氮肥为 1483. 3t / a 左右。按照地表径流污染排放系数测算, 全 年水源保护区农田地表径流污染负荷 COD 可达 4500 t/ a 。此外按城镇地表径流排放系数测算, 黄浦江上游 全年降雨产生的城镇地表径流可达 1600t/ a。 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各方面的协调 , 坚决关闭、 搬迁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畜禽牧场 , 严禁在黄浦江水源 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设置屠宰场, 屠宰场废水须达标排 放; 避免屠宰废水污染水体 , 坚持有限目标、 分阶段操作 的原则, 取消淀山湖内人工网箱养鱼; 加快制定水源保 护区内畜禽牧场关闭、 搬迁的补贴政策, 保护农民利益 , 减少削减畜禽养殖污染负荷的阻力。加快黄浦江上游
[ 1]
用水源已经是这一区域很多城市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 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 2]
。因此 , 上海以保护黄浦江上游
水源为目的, 协同周边江苏、 浙江两省共同进行流域水 环境保护工作尤有必要。 黄浦江上游水源水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游江浙来 水的制约 , 黄浦江上游来水中, 大泖港水质较差, 对松浦 大桥取水口水质影响最大 , 其历年水质变动直接导致取 水口水质随之波动; 园泄泾、 拦路港、 太浦河水质相对较 好, 尤其是拦路港、 太浦河来水,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取水 口水质。涉及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的四个省界断面中 , 以大朱库和大蒸港水质为优, 基本可保持在地表水 ∀类 标准, 胥浦塘和急水港的水质则呈现出较严重的富营养 化倾向, 仅能达到地表水 #类标准, 因此, 尽快与江苏、 浙江两省协调, 寻求控制胥浦塘和急水港来水的有效措 施实乃当务之急。 建议上海市政府将省市间水量、 水质协调控制机 制的建立作为环境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 成立由国 家有关部门为主导, 江苏、 浙江和上海三地有关部门共 同参与的黄浦江流域管理机构, 并赋予其一定的权利 和权威性 , 由该机构对黄浦江流域的各种水务事件进 行统一管理。统一制定与规划沪苏、 沪浙边界地区水 污染治理工作, 统一制定边界水质标准以及创造条件 实施省际之间环境容量的有偿转让, 有效地实现水资 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管理 ; 制定和颁布执行太湖流域 水污染防治和流域水资源保护有关法规 , 或是沪苏、 沪 浙边界地区水质管理办法。 2 从土地利用调整角度强调水源保护的圈层理论 ( 1) 改进保护区划分方案 , 提高水源保护效率。上 海市 1985 年建立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 , 1987 年颁 布了∃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 1999 年进 一步扩大 准水源保护区! , 使得整个水源保护区面积 达到 1058km 2 , 已经占到上海全市总面积 6340km 2 的 & 77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