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南阳的成语典故【盘古开天地】史前神话传说。
相传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天地混沌不分,好像一个大鸡蛋。
人类的祖先盘古夫妇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
这位名叫盘古的超人,一直用神斧不停地开凿,企图把自己从混沌中解脱出来。
他的努力持续了一万八千年,到公元前二百七十六万零四百八十年(这是神话学家用特殊方法计算的),盘古终于把大鸡蛋劈开,蛋清慢慢上升,最后形成明亮的天空,蛋黄慢慢下沉,最后变成了大地,于是便有了天地之分。
盘古夫妇在风光秀丽的桐柏山定居下来,生儿育女,这便是人类的初源。
故史书有盘古“为宅大复山(即桐柏山)”的记载。
《中国神话大辞典》载有“盘古开天地,血滴淮渎”。
就是说,淮源之水是盘古夫妇滴血而成。
今河南桐柏不仅有盘古山、盘古庙(祠)、盘古像、盘古碑,还有全国唯一的盘古奶奶庙和传统的盘古庙会。
流传于西北、吴越、湘赣、西南、中原等九大盘古传说区中的盘古神话,大多源于桐柏盘古神话。
全国许多著名神话学家一致认可,“盘古在桐柏开天辟地说”足以确立,盘古文化始于桐柏。
【夸父逐日】夸父,神话人物。
为留着太阳,让它的光芒常照人间,夸父立志追赶太阳,赶到太阳入口处,因焦渴喝干了黄、渭二河的水,仍感不足,终于渴死。
弃其杖,化为密茂的树林,称为“邓林”。
《路史·国名记(四)》:“邓,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
《读史方舆纪要》注:“邓州,古称邓林之险。
”说明今河南邓州市一带,即传说中的“邓林”。
据邓州市地名普查资料,境域内冠以林字的集镇、村庄及山岗、河塘等共300多处,林扒镇古时称邓林镇。
【禹王锁蛟】相传尧舜时代,洪水滔天,民不聊生。
帝尧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及舜摄行天子之政,行视鲧之治水无状,遂将其流放于羽山诛杀而死,并举鲧的儿子禹继父之业。
禹谨记其父功之不成受诛的教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对于淮河水患,大禹三赴桐柏得知,乃因淮河源头有一个叫无支祁的水蛟兴风作浪所致。
大禹遂调各路神仙将水蛟捉拿,但水蛟仍继续作怪,淮河水患不止。
禹又多次调遣天神,但均不能降服水蛟。
后来大禹奏请玉帝派太阳神之子庚辰下凡,用定水神针将水蛟制服,用铁链束其颈投入淮源井中,锁在井底石柱上,上刻“禹王锁蛟处”,从此,淮河水患始息,流注入海。
《史记·夏本纪》载:大禹“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爱屋及乌】典出《尚书大传·大战篇》。
“纣死,武王召太公而问焉。
”太公(姜太公姓姜名尚,因曾被封于吕地(今河南南阳),也叫吕尚。
)曰:“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爱屋及乌的成语即从此而来。
意思是认为某人好,连他房上的乌鸦也应该受到优待。
比喻推爱。
【霸陵醉尉】霸陵:西汉文帝之寝陵,在今陕西长安县东;霸陵尉乃管理霸陵事务之地方官。
霸陵醉尉比喻人失势倒霉。
它出自新野人庾信笔下《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霸陵醉尉,侵辱可知。
东陵故侯,生平已矣”。
西汉时,名将李广因作战失利,在家戴罪闲居,一次南山射猎返回至霸陵亭时,霸陵尉也喝醉了,对李广大声喝斥,不肯放行,李广无奈,只得夜宿于亭下,颇受些风霜之苦。
不久,李广起复为右北平太守,乃将霸陵尉绑至军前斩首。
今喻人不走运。
【杯弓蛇影】晋朝新野人乐广一日在家请客,客人见酒杯中有“蛇”,回家忧思而病。
乐广知后,重请了客,仍落座如旧,客人见墙上面弓的影投入杯,因而病好,后人将这个以心药治心病的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今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敝帚自珍】典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
“一旦放火纵兵,闻之可为酸鼻。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东汉光武帝(一说南阳人)派大将刘禹去攻一个城池,遭到顽强抵抗,攻陷之后不但杀了投降的官兵,而且纵兵屠城。
光武帝写信道“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人们连一把破扫把也是十分珍惜的,你却这样不爱护我子民的生命财产。
后来演化为“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也是非常爱惜它的,也用于自谦。
【冰清玉洁】冰清,像冰一样清澈;玉洁,如玉一般晶莹润洁。
冰清玉洁,是形容人的品质完美无瑕,如冰似玉。
这个成语是世人对乐广和他的女婿卫玠的赞誉。
乐广,晋初新野人,卫玠的岳父,品行高洁。
卫玠,河东安邑人。
五岁时,长得粉妆玉琢,十分讨人喜爱。
少年时,他坐着羊车到街上去,很多人争相围观,说他简直象脂玉雕成的仙童一般,妇女们竞相往他的车上丢水果小吃。
卫玠非但丰姿秀美,学识也很精深,善言玄理,为时人所钦服。
乐广与卫玠,都博学多识,操品清峻,又都善言谈,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有其翁必有其婿,世人传为佳话。
《晋书·卫玠传》、《乐广传》及《世说新语·言语》都说:“妇公冰清,女婿玉润”、“妻父有冰清之资,女婿有璧玉之润。
”后来,人们便将岳父、女婿双双美好称为“冰清玉润”,后演化成“冰清玉洁”,也作“玉洁冰清”。
【不及黄泉勿相见】郑国郑武公之妻为春秋时申国(今南阳市)申侯之女,生有庄公及共叔段。
他偏爱少子段,曾请武公立少子段,因遭武公反对,未果。
庄公即位,她支持共叔段叛乱。
公元前722年,庄公平乱后将其母放逐到边城颍,立誓“不及黄泉勿相见”。
其后,母子相互思念,但因誓言而欲见不能,庄公遂用颍考叔之谋,“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之后,母子和好如初。
【差强人意】典出《后汉书·吴汉传》。
东汉光武帝刘秀(一说南阳人)时,外乱为患,汉兵讨伐,节节失利,当时许多官看到都惊慌失措,唯吴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帝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意谓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
今谓尚能使人满意。
【车载斗量】典出《三国志·吴书·吴主孙权传》。
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咨字德度,南阳人。
帝(孙权)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咨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这个典故的原意是人才极多,多到要用车来装,要用斗来量。
后来人们用来形容数量(不单指人才)极多。
【乘风破浪】比喻不畏艰难险阻,奋勇前进。
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
语出邓州市穰东宗家人宗悫。
《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有“乘风破浪”、“长风破浪”。
【初出茅庐】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在新野议事台定下火烧博望计,大败曹军,立下了战功。
语出《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后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唇亡齿寒】源于《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灭虢。
此役虞之大夫百里奚(南阳人)被俘。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唇亡齿寒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大堂行医】《南阳地区志·张仲景传》载,张仲景,东汉南阳郡(今南阳)人,工于治疗,尤精经方。
被尊为“医圣”。
灵帝年间,举为孝廉,相传官至长沙太守。
当时,正值大疫,凡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张仲景便停止处理公务,而设案于大堂上,为百姓诊病施药。
被称作大堂行医。
后中原大疫,他遂辞官归里,为百姓诊治疾病,济世救民。
【得陇望蜀】典出《后汉书·岑彭传》。
东汉初,隗嚣据陇地(今甘肃),公孙述占蜀地(今四川境),刘秀(一说南阳人)派盖延与耿延围困二地,由岑彭统一指挥两路军马。
刘秀在给岑彭信中,令他在占领西域后,立即驱兵南进,攻占四川。
信中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谓既取得陇右,又想进攻西蜀。
此成语乃刘秀创也。
后形容人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二十八宿】东汉的第二个皇帝孝明帝在位的时候,追感前世功臣,也为给臣僚们树立表率,在南宫云台画了28人的图像。
这28人中出生在南阳辖区的就有11人。
他们是邓禹、岑彭、贾复、吴汉、陈俊、任光、朱祐、杜茂、马成、刘隆、马武。
【夫人城】典出《晋书·朱序传》。
朱序,东晋义阳平氏(今桐柏平氏)人,377年任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守襄阳。
时前秦军攻城,他率众固守。
其母韩氏发现城西北角易破,率百余婢女及城中妇女,在此新筑城墙二十余丈,前秦军进攻西北角果然失败。
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
【狗烹弓藏】典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南阳人)遂去,自齐遣大夫种书曰:“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同共乐。
”后人用“狗烹弓藏”或“兔死狗烹”的典故比喻帝王建功立业后功臣反而受到猜忌或杀害,或遣责忘恩负义者。
【冠军】古县名,公元前123年置,因霍去病功冠诸军,封冠军侯于此故名,治所在今邓州市西北。
据《汉书·卫青霍去病传》“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藉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今指在比赛中居第一位者。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出《武王伐纣平话》,“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今喻不强加于人或行为人自愿。
又《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望吕尚,东海上人,其先祖四岳,因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吕或封于申(今南阳市区西),姓姜氏。
”故姜尚祖籍南阳(今南阳市)。
【佼佼者】典出《后汉书·刘盆子传》。
“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刘秀打败了赤眉军,其首领樊崇率领丞相徐宣来降,刘秀受降后对樊崇说:“你降我后悔吗?如果后悔,我把投降的士兵、兵甲还给你再决雌雄。
”徐宣赶快说:“我们离开长安,就商量好投降,如今好比回到慈母怀抱,没什么遗憾。
”刘秀得意地说:“你算是铁中的钢,铮铮有声,与一般人比较,你才是较有才能的。
”今用佼佼者称赞才能出众的人。
【街谈巷议】典出张衡(南阳人)《西京赋》。
“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西汉时,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当太仆时,擅自动用了军费,并由此下狱。
公孙贺到处活动为儿子开脱,当时正在追捕一个叫朱安世的人,公孙贺便串通捕吏捕获了朱安世来顶替自己的儿子伏法。
对此,人们街谈巷议,纷纷提出批评和指责。
街谈巷议指街巷的谈话议论,即民间的舆论。
【乐不思蜀】刘禅,刘备之子,传说其母在新野怀他时,曾梦见有星斗入怀,故为其取乳名阿斗,为蜀国末代皇帝。
蜀国灭之后,他被掳至魏都,被司马昭嘲弄性地封为安乐乡公,他终日醉生梦死,即使在宴会上演奏蜀地歌舞音乐,也勾不起他对故国的丝毫思念,司马昭曾当面讥嘲地问:“在此过得如何,是否思念蜀国?”他竟毫无亡国之痛地回答:“此地乐,不思蜀。
”于是后世就有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之意。
【乐此不疲】典出《后汉书·光武帝纪》。
皇太子见帝(光武帝,一说南阳人)勤劳不怠,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