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家名篇鉴赏

名家名篇鉴赏

归园田居·陶渊明(八上)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题】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练习】1.这首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结合本诗及《饮酒》一诗的内容说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答: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在山野之间劳作、赏景。

生活虽清贫但是远离官场、远离纷乱的俗世,自由平静。

心灵淡泊宁静。

3..诗人在末句中所说的“愿”具体指什么?答: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补充:如何理解作者的“愿”?含义+表现了诗人的率真自然的性格,宁静淡泊的心境。

)饮酒·陶渊明(八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主题】见练习1【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达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的境界,请从一个角度赏析本句。

答:这句诗中“见”字和“悠然”用得极好,诗人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见”字写出了诗人随意、悠闲的心情,“悠然”则表现出了作者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句诗写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用语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

3.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写的画面答:傍晚时分,林间的雾霭聚拢来,在夕阳的余晖中,山间景色显得愈加迷人。

归巢的鸟儿呼朋引伴的相伴归来。

4.结合《归园田居》和本诗,谈谈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理解。

答:这句富有哲理,从字面来看是说这田园生活中含有人生的真谛,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

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5.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答:诗人虽身处“人境”但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就显得偏僻安静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七上)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意】杨花随风飘落,杜鹃声声哀啼,听说你(王昌龄)被贬官,须过五溪到偏远的龙标去。

我将对你的牵挂之情寄予天上的明月,让它随风一直伴随你到夜郎西。

【主题】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的牵挂与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李白(七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意】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月影静静的倒影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

在夜色中我从清溪驿出发,奔向三峡,将到渝州时,重重山峦阻隔,看不到你了。

多么思念你啊,峨嵋山的月亮。

【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练习】1.鉴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答:这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拟为友人,写诗人行江见月如见故人,当行至渝州的时候离乡已远,这一路伴人而行的故乡的月亮被高山阻隔而看不到了。

生动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七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意】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悠笛声,它在春风中飞遍了洛阳城。

仔细一听才知道这是一曲《折杨柳》,此时此刻,谁能不被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练习】1.鉴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柳”与“留”谐音,自古就有折柳赠别之习俗,而《折杨柳》又是表达送别时的哀怨感情的乐曲。

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怀亲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八上)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主题】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市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练习】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诗句以游动的视觉写景物的变化。

“随”写出视野随船只的游动而变化,表现了景物的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写出平原的广阔无垠,视野开阔辽远。

“入”“流”写江水仿佛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表现了江水的奔涌浩荡,滚滚远去的景象。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展现了怎样的美丽画面?请用你的语言描绘一下,并作赏析。

答:明月映入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下的明镜,天边云霞纷涌如同美丽的海市蜃楼。

运用比喻手法,把水中之月比作天上飞下来的明镜,把空中美丽的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写黄昏江上美景,生动形象。

3.诗歌末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思念之情。

送友人·李白(八上)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意】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溪水潺潺地环绕着东城。

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像蓬草一样飘泊万里。

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主题】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

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抒发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练习】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首联画面。

答: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郭的北面,明净的溪水潺潺地环绕着东城。

2.选取一角度,赏析首联。

答:横、绕两个字用得贴切。

横,横卧的意思,描写了青山横卧在外城北面的景象,勾勒出青山的静态之景;绕,环绕的意思,描写了清澈的溪水围绕着东城流动的景象,体现了水的动态之景,这两句话写出了送别之地的青山秀水。

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巧用比喻,以“浮云”“落日”作比,以浮云的飘忽不定喻游子的心意,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喻故人之情,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4.尾联写“萧萧班马鸣”有何作用?答:借马鸣犹作离别之声,进一步衬托了离情别绪。

行路难·李白(八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题】见练习1【练习】1.本诗的中心句是哪句?结合全诗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对未来仍怀有希望。

2.请从一个角度鉴赏“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答: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

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获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

3.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然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

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

他满意于自己的隐居生活,在诗中借饮酒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宁静安详的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行路难》是李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的诗篇。

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酒再美诗人也无饮酒的兴致。

但诗人最终没有丧失积极进取之心,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希望。

4.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答:这句诗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蕴含无限悲慨之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八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意】舍我而去的,昨日的时光已不可挽留;搅乱我心的,今日的时光令人多烦恼忧愁。

长风万里呀,送来了一队队秋雁,面对这美景啊,正好在高楼之上举杯酣饮。

从蓬莱文章到建安风骨,中间还有谢朓的文章,诗风清新秀丽。

都有满怀的豪壮放逸的心态,神思遨游,想要飞上青天,揽持明月的风流。

抽出宝刀想要砍断水流,水波却被激得更高,想要举杯饮酒解愁,却更添几分忧愁。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倒不如披散头发,乘小舟四处漂泊。

【主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2、谈谈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理解。

答:这句用比喻手法,抽刀难以斩断愁思,举杯痛饮又难以消愁,虽然不能摆脱愁思羁绊,但以抽刀断水之喻又显其刚强自振,不甘自颓,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压抑人才、摧残个性的强烈愤慨。

月下独酌·李白(九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意】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主题】这首诗写明月、身影与自己“成三人”的情况,反映了诗人政治上失意的郁闷之情。

(诗人表面上看诗人自得其乐,可背后是无限的凄凉、孤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主题】首二句追忆过去之盛,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时事丧乱凋敝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感慨。

【练习】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这句的意思是说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落花时节”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也指人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语言深沉含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