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目录高三地理复习规划 (1)高考地理地图专题 (2)高考地理地球仪专题 (5)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 (10)高考地理岩石圈专题 (30)高三地理复习规划地理的学习,复习与考试是要将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方法和技能掌握清楚,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学会自己运用原理、方法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
因此,地理复习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想,形成一种能力。
一、高考考什么?1.主干知识1)区域地理的背景知识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2.学习能力1)获取信息的能力2)分析问题的能力3)运用知识的能力4)描述论证的能力二、整体复习安排在复习过程中,应制订“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为夯实基础阶段:这是高考总复习的关键阶段,学生必须花很大的精力,也是占用时间最多的时期;第二步为专题复习阶段:这一阶段要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在第一阶段复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比较薄弱的环节复习;第三步为综合训练阶段,加大训练强度和增强训练题目的综合性是该阶段的主要特点。
1.第一轮复习1)结合考试大纲,系统梳理主干知识:准、全、简2)学会读图、表:找出隐含信息3)建立地理思维: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4)以练带学,注意以往错题的总结:针对性的复习巩固,适当的进行模拟训练5)重视区域地理的学习:区域定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等2.第二轮复习1)专题复习,注重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地球运动、人地关系、地理图表、大气及气候等2)查漏补缺:及时总结3)归纳答题模式和答题角度:重规范、有条理4)高考真题特训,学会应试:加大练习量,并且是文综的练习量5)关注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当年11月-4月的热点地理问题,以及传统的地理热点问题3.冲刺高考具体时间安排和要求如下:(大约一个月的时间)1)前三周重点进行综合模拟训练,提高能力;防止手生。
题要精选,量要适当,尽量以本省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以及模拟题为主。
重视审题、答题环节。
2)后一周要回归教材,回归主干。
将以往的错题再重新整理。
三、新东方课程规划1.暑期:等值线、地图及地球仪、岩石圈物质循环、部分重要国家和地区2.秋季:地球运动、大气及气候、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灾害3.寒假: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旅游地理4.春季:自然地理要点、人文地理要点、高考综合题答题策略高考地理地图专题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一、比例尺核心内容1.比例尺的含义例题:(12年丰台一模第5题)等流时线是流域内地表径流汇流到河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线,该流域()A.河流于流自西南流向东北B.河流干流长度约为2千米C.当等流时线为一年中最稀疏时,地表径流流速最快D.S1 – S3各地段中,S2地形最为平坦。
2.比例尺的计算例题1:(2010年海淀区二模题)某考古工作队在长5千米、宽3千米的长方形区域内进行作业,最适宜随身携带地图的比例尺应为()A.1:100 B.1:100000 C.1:5000 D.1:500000答案:C例题2:该国国土面积约为()A. 0.11万km2B. 1.1万km2C. 11万km2D. 110万km2答案:B3.比例尺的大小例题:(2011年石景山一模)下列三幅区域地图中,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丙甲D.甲丙乙答案:C。
乙面积最小,所以比例尺最大。
4.比例尺的缩放例题1:将1:10000000 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图比例尺为1:20000000B、新图代表面积是原来的2倍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答案:D。
比例尺计算就是直接乘。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就长计算,宽计算,再乘以就可以了。
不用先计算图中面积,然后再换算,错误会增加。
例题2:(2011年天津高考)在学生绘制的某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垂直比例尺答案:B。
凸显谁,扩大谁的比例尺。
二、方向的判读1.指向标法则2.经纬网法则3.劣弧法则4.经纬度法则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875米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D.B地可见U型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例题2:甲乙丙丁四地的相对方位是()A.甲地在乙地的正北方向B.丙地在丁地的正西方向C.甲地在丙地的正东方向D.乙地在丁地的正西方向例题3:(2011年西城模拟题)A(北纬40°,东经120°),B(南纬30°,西经70°),A 在B的哪个方位?答案:西北例题4:(2012年东城模拟题)图2中数字表示城市。
图中城市()A.有两个位于西半球B.正午太阳高度③﹥④C.⑤在①的东南方向D.多位于中纬度地区答案:D例题5:图中④点位于⑧点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答案:A三、图例帮助定位高考地理地球仪专题一、经线和纬线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的经线都相等。
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差180°。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注意:中低高纬度的分界线和温度带的分界线的区别,温度带是以回归线和极圈为分界线的。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N 0°-30°S 30°N -60°N30°S -60°S60°N -90°N60°S-90°S4.纬线度数规律通过纬度能告诉你这是哪个半球。
如果你发现向被越来越大的度数是北半球,向南增大时南半球,如果向南先减小再增大呢?那就是过了赤道地区。
5.经线度数规律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随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少的西经。
也可以说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减少的是西经。
练习:例题1:(2007北京高考)图中火炬传递的城市数()A.中纬度比低纬度多B.北半球比南半球少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D.南美洲比北美洲少答案:A。
例题2:(2012北京东城模拟)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A.高纬度比低纬度多B.欧洲比亚洲多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D.平原比山区多答案:D例题3: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A.③④B.①②C.⑤⑥D.③⑦答案:B二、三种投影1.侧视图2.俯视图3.柱状图例题1:(2012年西城二模)图中()A.①地与③地的自然带相同B.②地附近海域有著名渔场C.从②地出发向北可达④地D.④地位于环太平洋灾害带注意:中间为海洋的为北极点,为陆地的是南极点。
三、两地间最短距离的判断1.两地间最短距离即为过这两地大圆的劣弧长度。
1)若两地位于对应经线上2)两地不位于对应经线上3)同一纬线上,不同两点的最短距离,北半球弯向北极,南半球弯向南极。
2.读经纬网图例题1:设A、B两地和B、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A.L1和L2 相等B.L1约为L2的一半C.L1约为L2的1.5倍 D.L1约为L2的两倍答案:A例题2:从甲地(50°N,80°E)到乙地(50°N,150°E),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答案:C例题3:读图判断:(1)A点在C点的方向,在B点的方向(2)A到B的最短航线方向是答案:东北,正东;先西北再西南例题4:若飞机从图中B点飞往D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A.一直向东B.一直往西C.向东南—东—东北 D.向西南—西—西北答案:D例题5:某航空大队搞模拟飞行,计划从B地飞往A地,此时的昼夜状况如图所示,图中ACB 为晨昏线,飞机从B地起飞时,太阳正位于当地东方地平线上。
从B地到A地飞行最近的路线,应该沿()A.BMA线B.BDA线C.BEA线D.BCA线答案:D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1°的弧长约是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1°的弧长约是111km×cos 该地纬度例题1:图中a、b、c、d四个区域实际面积最小的是()A.a B.b C.c D.d答案:D例题2:(2012年东城一模)圣路易斯到新奥尔良的实际距离约为()A.2200千米B.1500千米C.1100千米D.900千米答案:C例题3:(2007年全国二卷)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
据此回答,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A.600千米B.900千米C.1200千米D.1500千米答案:C例题4:(2009辽宁文综)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答案:C例题5:(2010年全国一卷)图中所示天然气管道长度约为()A. 1 300 kmB. 1 800 kmC. 1 000kmD. 2 100km答案:B例题6:一架飞机从甲地(40°N,116°E)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方向绕经线圈飞行,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9小时后到达乙地,则乙地为()A.40°N,64°W B.50°N,64°WC.40°N,64°E D.50°N,116°E答案:B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常考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线、等高线、等压线等值线四看原则:看数值、看延伸、看递变、看疏密例题:(2010年四川)图10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参考答案:气温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海域附近,等温线与海岸线大体平行,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一、等温线专题1.等温线的数值——判断南北半球向北递减→北半球向南递减→南半球2.等温线的疏密1)等温线密集——单位距离气温差异大2)等温线稀疏——单位距离气温差异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气温差异小,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就稀疏,冬季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就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