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

古代汉语第二章笔记

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汉字的结构与发展
一、汉字概说二、汉字结构三、汉字形体演变四、古书用字
一、汉字概说
文字的含义
文字的起源
汉字的创造者
汉字的创制时间
汉字的性质
(一)文字的含义
文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恬《说文》:“恬,安也,从心,甛(甜)省声。”
夜《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声。”
C亦声字
亦声字也叫会意兼形声字。
特点:构形的各个部件在意义上有联系,是会意字;由于其中的一个部件同时充当着声符,故又是形声字。
授《说文》:“授,予也。从手,从受,受亦声。”
琀《说文》:“琀,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
(1)“六书”的说法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2)班固《汉书·艺文志》也有记录
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3)许慎第一个运用六书理论全面分析汉字结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探求汉字本义。
现在“六书”一般采用的顺序,的名称。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班固
许慎
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后汉书·许慎传》: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
更《说文》:“更改也。从攴,丙声。”
形声字的类型
上形下声:管、菅、室、罩、草、空;
下形上声:堡、煎、幕、贷、架、想;
左形右声:冷、练、跑、炮、江、报;
右形左声:锦、领、削、期、功、欣;
内形外声:哀、赢、闻、舆、闷、辩;
外形内声:固、阔、固、衷、闺、街;
形居一角:颖、疆、荆、修、裁、腾;
声居一角:旗、徒、病、厦、座、越;
主要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类:
(1)同一部首的字都是转注;
(2)转注就是互训;
(3)转注就是词义引申。
结论:转注与汉字的结构无关。
(6)假借
许慎给假借所下的定义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假借,某词本来没有字,借用一个已有的同音字去表示,“令”、“长”就是这样的字。
语言中有些词,没有专门为它造字,而是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这样的字就是假借字。
《说文》:“武,楚庄王曰:‘夫武,安功戢兵。’故止戈为武。”
于省吾认为,武的本义是征伐示威,引申为勇武英勇,又引申为古代一种关于战争的抽象道德观念,善战、善胜、善于对待战争和善于制止战争都叫武。
《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信字会合“人”、“言”二字而成。取义于人言要真实可信,反映了造字者的理念。
意义:
1、右文说的出现,打破了一直以来“以形索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了训诂学的方式和理念。
2、后人受右文说启示,发现了汉字的谐声系统,再据谐声字,确定了不少古音现象。
局限性:
1、有些右文(声符)在字体结构中位置并不居右,造成名实不符。
2、拘泥字形以偏概全。
如:“践”,《说文》“履也从足戋声”。该字右文“戋”的意义“微小、不足道”与该字的本义缺乏联系。
仓颉始古代传说中对群众造字进行搜集、整理,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个人。
鲁迅《门外文谈》:“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荀子》:“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四)汉字的创制时间
《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qū),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注:同‘义’),以见指撝(hūi),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特点:1、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属于合体字。
2、所记录的大都是一些代表抽象概念的词
类别:会意字大体可以分为“以形会意”、“以义会意”两种。
A以形会意
通过偏旁的形象意义来会意。
《说文》:“休,息止也。从人从木。”字义象人在树旁休息。
《说文》:“牧,养牛也。从攴从牛。”字义是手执鞭放牧。
《说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字义是以手割取耳朵。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作为报功的凭证。
忘《说文》:“忘,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
宋人王圣美曾根据亦声字提出了着名的“右文说”,该说认为,声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具有共同的意义,这一意义由声符赋予,义符只决定该字所表示的一般事类范围。因声符多在字的右侧,故称“右文说”。
右文说
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之。凡字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之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而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特点:
1、具有浓厚的象形意味。
2、注重物体的轮廓或其典型特征。
3、一般都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
类别
分为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两类
A独体象形
所谓“独体象形”,是指象形字只由一个单纯的符号构成,没有陪衬性的辅助成分。
鸟鱼鹿车牛牛羊竹
B合体象形
“合体象形”指字中除字义指向部分外,尚添加有陪衬性的辅助成分。辅助成分可能是字,也可能是一种非字的符号。
第三章、文字
参考书目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来自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
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简言之,“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二)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图画
汉字起源的传说
结绳说
《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契刻说、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起一成文说
仓颉造字说
(三)汉字的创造者
何本象人肩扛一农具,是负荷之“荷”的古字,借为虚词。
莫本象日落于草中,是“暮”的古字,借为虚词。
来本象麦形,是“麳”的古字,借为来往之“来”。
汉字是……
语言
《说文·文部》:文,错画也,象交文。
《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
《水浒传》十一回:高俅这贼坑陷了我这一场,文了面。
《说文·宀部》: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p379
《周易·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其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关于形声字的几个问题
在所有的汉字中,形声字占其总数的90%以上。
第一,关于形符的几个问题
A、形旁跟字义的关系
少数形声字
跟形旁同义
船——舟
爹——父
爸——父
绝大多数形声字的意符只跟字义有某种联系
黝(青黑色)
枫(一种树木)
轴(车的一部分)
刻(刻镂通常用刀)
B.形声字形符的替换
歌-謌,叹-叹/咏-咏/鸡-鷄(义近形符)
晚:从殷商甲骨文算起,汉字也已经不间断地发展了三千六百多年。
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
(五)汉字的性质
汉字: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系统。
汉字的性质:
表意文字、方块形、不分词连写
二、汉字结构
(一)“六书”说
(二)“六书”说评价
(三)“六书”说的新探索
(四)分析汉字结构的方法
(五)汉字部首
按照造字意图正确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并参考古代文献语言用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本义。
汉字在造字之初,其形体和所记录的词义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造字
(一)“六书说”
“六书”的来源
中国文字学从春秋战国时期萌芽以来,到东汉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这个飞跃的标志就是许慎巨着“说文解字”的诞生及其“六书说”理论的提出。
许慎在《说文》中探索了文字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其中贡献最大的便是有关汉字结构原则的“六书说”。
考《说文》:“考,老也。从老省,丂声。
第二,关于声符的几个问题
A.声符与形声字的读音
用酵子发酵。康普力星酵母锌。
大多数形声字与声旁不同音,有时差异还很大.
《新华字典》读音完全相同4.7%.
声韵相同,声调不同10%
B省声字
省声字是指为了书写方便或构形美观,在造字时将形声字的声符省去了一部分。
家《说文》:“家,居也。从宀,豭省声。”
(约58年—约147年)
“字圣”
“六书”的性质
六书是战国后的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的字体分类。
(1)象形
许慎给形象所下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画成实物的形体,笔划随着物体的轮廓曲折变化,“日”、“月”就是这样的字。
(二)六书的原意及例析
《说文》:巫,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
本末亦刃牟
B合体指事
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性的符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