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
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深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④ C.②③④ 【答案】 【解析】 A 列强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彻底改变显然 B.①②③ D.①③④
的第四计划中详加说明。孙中山提出的修筑铁路的计划非 常详备,准备修筑七大铁路系统。“西北”(实为北方)、 “西南”(实为南方)、“中央”等三大系统为纵向主干, 均起止于北方、南方、东方三大港,“东北”、“东南”、 “西北”(扩张)、高原等四大铁路系统,分布于东、南、 西、北四角,为横向辐射布局,并与三大主干系统连成一 体,从而形成一个内连全国,外通全球的网状体系。整个
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自然也随之而来,中国最初可以说是被迫接受了西方先进 科技的传入。然而西方科技的先进性是无法抗拒的,不管 中国愿不愿意,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的大 潮。中国传统的交通和通讯方式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被先进 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所代替。
岳 麓 版 历 史
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
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 【解析】 B 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 ( )
岳 麓 版 历 史
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第二单元 3.下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 上部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二、水运与航空 1.1872年成立的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第一
家轮船航运公司。
2.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当时附设在福 建__________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同年, 北 洋 政 府 在 交 通 部 下 设 “ ________” , 先 后 拟 订 以 ________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岳 麓 版 历 史
不符合史实,排除含③选项即可。
第二单元 4.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 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禁绝外来事物 【答案】 【解析】 A
(
)
岳 麓 版 历 史
初)飙转豹变,可以判断出这个时间段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的几个阶段吻合,特点相似。 【答案】 A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 1.(2010·福建)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
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
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C.铁路交通业 B.大众报业 D.轮船航运业 )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轮船入中国”“商民
称便”等可知A项符合。
第二单元 5.1877年,中国架设第一条电报线,这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它架设于
(
A.上海 B.香港 C.台湾 D.广州 【答案】 【解析】 线。 C
)
岳 麓 版 历 史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
第二单元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铁路的有关材料:
岳 麓 版 历 史
体系共有106条线路,总长77580英里(约4.83千米)。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其基本线索是: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成 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它给欧洲带去了大量资金和原料,
促使西欧经济产生巨大的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的确
【答案】
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了其他产业
岳 麓 版 历 史
的发展;传播了知识、信息;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冲 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从业人员的生活。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孙中山的10万英里铁路修筑计划 孙中山先生在《国际共同发展计划》绪论中提出要修
建10万英里之铁路,并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
立,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诞生提供了前 提。在短短数百年间,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人类 以往文明成果的总和。在这一过程中,从老牌殖民者葡萄 牙、西班牙到后起的英、法等国,带着对黄金和财富的渴 求来到东方,并将掠夺的魔爪伸向中国。自明末始,西方 殖民者对富庶的东方虎视眈眈,巧取豪夺,甚至强占中国 领土。古老的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者不断地骚扰和冲击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答案】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
里要注意题目中在1884年时,强调福建和上海价格的同步
变动,当时最为迅捷的交通通讯工具应该是电报,其它B、 岳 C、D三项传播或传送的速度相对要慢,故答案为A项。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2.(2010·天津)“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 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
岳 麓 版 历 史
材料一
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为请修筑铁路„„李
岳 麓 版 历 史
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但更多的人“群 相哗骇”,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 之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 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 之维艰可以体味。
第二单元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以人力或畜力为特征的舟 楫和马车。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逐步加深,以
蒸汽、电力为动力的轮船、火车、电报电话先后传入中国,
使中国交通、邮政为之一变,在艰难曲折中发展。新式交 通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近代中国的交通与通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 因和影响有哪些?
第二单元 3.中国近代交通、通讯方式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 的影响
一方面,交通加强了各地联系,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
段和出行方式及思想观念,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生活 质量;另一方面,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加强, 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三、邮政和电信 1 . 鸦 片 战 争 后 , 外 国 人 在 ________________ 设 立
“____________”,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__________年,“大清邮政局”成立。此后,清 政府又设立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4.__________年,在__________架设的第一条电报 线,是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在铁路兴建之初遇到了
什么情况?
【答案】 刘铭传与李鸿章兴建铁路的主张遭到落后 势力的强烈反对。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2)依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后到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 修建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岳 麓 版 历 史
下紧闭大门。
第二单元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终于惊醒天朝之 梦,国门就此打开。洋货潮水般涌来,洋人的工厂建到中
国的腹地。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机器的碾压
中一点点发生松动。与此同时,很多有识之士输诚以请, 实业救国。中国工业化的征程开始艰难起步。伴随着铁路 的延伸,矿山的开辟,工厂的兴建,一些新的社会阶层, 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诞生。工业文明迅速涂改着中国城市 的面貌,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第二单元 【例1】 (2008·宁夏·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 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
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
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在于找出核心,材料中 因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而弃用„„蒸汽机车„„改用太
监牵拉,反映出慈禧反对有人在她前面坐着,这充分体现
了封建等级对慈禧的影响,而这又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 程。故本题选B项。 【答案】 B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例2】 (2009·江苏·6)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 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
【答案】
近代铁路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贷款投资
岳 麓 版 历 史
修建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所占比例很小;帝国主义 控制了中国铁路的建筑权。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 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单元 (3)据材料三,归纳近代铁路的修建对推动近代社会发 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本课第一目“铁路,更多的铁路”,介绍了中国近代 铁路的发展状况。第二目“水运与航空”,介绍了中国近
代水运的变化和航空业的发展。第三目“从驿传到邮政”,
介绍了中国近代邮政事业、电报电话事业等通讯事业的发 展状况。本课与前课一样,也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弄 清楚变化,分析清楚变化的原因和变化造成的影响,本课 的学习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本课主干内容体现了并列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