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文言文常考字词

高中文言文常考字词

高中文言文常考字词导读:高中文言文常考字词篇一1、安步当车:从容地步行,就当乘车一般。

2、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3、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4、百无聊赖: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5、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6、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动。

里:内部。

指学习要切实。

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

7、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

8、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9、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0、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1、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12、不刊之论:不可改易的言论。

13、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14、不求闻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15、不以为然:不以为是正确的。

16、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1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18、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

19、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也形容漂泊不定。

20、出言无状:说话没有礼貌。

21、粗枝大叶:本形容简略或概括,后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

22、大而无当:当:底。

大得没有边际,表示大而不合用。

23、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贬义词。

24、当仁不让:当:遇到。

遇到应当做的事就去做,不推让。

25、道貌岸然:道貌:庄严的外貌。

岸然:高傲的样子。

多指人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26、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达到很高的成就。

27、等而下之:由这一等逐级往下。

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

28、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

29、颠沛流离:形容生活困苦受挫折,流离失所,无处安身。

30、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

3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32、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33、翻云覆雨: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34、分条缕析:形容有条有理细致分类或剖析。

35、分庭抗礼:原指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院两边,以平等的礼节相见。

后用以比喻互相对立,地位相当。

36、焚膏继晷:点起灯继续着白天(干的事)。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或学习等。

膏:油脂.焚膏:指点油灯。

37、粉墨登场:用粉,墨化装,登台演出。

也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38、风云际会:比喻君臣遇合。

也指遇到施展才能的好机会。

39、逢人说项:碰见人便称道项斯的才学。

比喻热心替人扬名或称道某事的好处。

40、凤凰于飞:指凤和凰比翼双方。

用以比喻夫妻恩爱。

41、腹诽心谤:胸怀不满,心中怨恨。

诽,谤: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42、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

43、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也可写作“改弦易辙”。

44、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感受到一样。

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身:亲身。

45、纲举目张:提起渔网总绳,所有的网眼都张开了。

比喻抓住事物的要领,就可以带动全面。

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46、高山景行: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47、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

也比喻对事情的把握境界高远,能够十分轻松地驾驭。

48、各得其所:原来表示各自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能得到适当的安排。

49、沽名钓誉:故意做引人赞扬的事,捞取名誉。

50、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正大的样子。

高中文言文常考字词篇二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因为。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1.狱:案件,案情。

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

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S,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S”(《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

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

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

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n ǎng从前)、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高中文言文常考字词】1.常考四字词语2.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3.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4.高中物理常考总结5.常考文言文双音节词大全6.高中常考的文言文7.高中文言文字词积累8.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字词上文是关于高中文言文常考字词,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