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12H烟尘测试仪说明书05版[1]

3012H烟尘测试仪说明书05版[1]


4、工作条件
4.1 4.2 4.3 4.4 4.5 4.6 工作电源: 交流 220V±10% 50Hz 或直流 12V(需配备直流电源箱) 环境温度:(-20~50)℃ 环境湿度:(0~95)% 大气压力:(86~106)kPa 交流电源接地线应良好接地。 野外工作时,应有防雨、雪、尘以及日光爆晒等侵袭的措施。
3、主要特点
3.1 自动跟踪烟气流速等速采样 该仪器基于皮托管平行等速采样原理,吸收了国际同类仪器的先进技术,可自动跟踪烟气流速 等速采样,具有操作简单、适应性强、跟踪精度高等特点。 3.2 能测量干、湿球温度(用于计算含湿量) 、含氧量 仪器内集成了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能测量包括动压、静压、全压、烟气流速、 含湿量、含氧量、烟气排放量、空气过剩系数在内的所有参数。 3.3 能测量烟气 SO2、NO、NO2、CO、H2S 等有害气体浓度 选配定电位电解法传感器的机型,可测量 SO2、NO、NO2、CO、H2S 等有害气体的瞬时浓度和排放 总量,可自动计算氮氧化物浓度。具有测量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3.4
技术: (0532)87632369 销售: (0532)87896316 传真: (0532)87620146 E-mail:技术:8613@
87620087 87896326 87898613
销售:6316@ 网 址: 或 环境监测.com
6、工作原理
6.1 颗粒物等速采样原理: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放入烟道中,将采样嘴置于测点上,正对气流方 向,按等速采样要求抽取一定量的含尘气体,根据滤筒捕集的烟尘重量以及抽取的气体体积,计算 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 3012H 系列自动烟尘测试仪的微处理器测控系统根据各种传感器检测到的静压、动压、温度及 含湿量等参数,计算出烟气流速、等速跟踪流量,测控系统将该流量与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流量相 比较,计算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调整抽气泵的抽气能力,使实际流量与计算的采样流量相 等。同时微处理器用检测到的流量计前温度和压力自动将实际采样体积换算为标况采样体积。 6.2 含湿量测量原理:微处理器控制传感器测量、采集湿球、干球表面温度以及通过湿球表面的压 力及排气静压,结合输入的大气压,同时根据湿球表面温度自动查出该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 --Pbv,根据公式计算出烟气含湿量。 6.3 含氧量测量原理:将采样管放入烟道中,抽取含有 O2 的烟气,使之通过 O2 电化学传感器,检 测出 O2 的瞬时浓度,同时根据检测到的 O2 浓度,换算出空气过剩系数α 。 6.4 定电位电解法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将采样管放入烟道中,抽取含有特定气体的烟气,进行除 尘、脱水处理后之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分别发生电化学反应,传感器输出的电流的大小在一定条件 下与气体的浓度成正比,所以测量传感器输出的电流即可计算出气体的瞬时浓度;同时仪器根据检 测到的烟气排放量等参数计算出气体的排放量。
o
范围内任意调节;自动背光照明。中文菜单驱
-4-
应用 3012H 系列 05 版自动烟尘气测试仪说明书
动人机对话方式,图文显示。用户可以借助丰富的在线操作提示,直接操作。 3.10 软件标定配置功能 通过键盘操作即可对仪器测量的各项参数进行标定;烟气传感器可通过软件灵活配置。 3.11 烟温测试信号光电隔离 烟温传感信号采用光电隔离技术,防止管道中的静电影响仪器正常工作。 3.12 双 CPU 容错结构 仪器采用双 CPU 结构,相互监视对方的工作状态,发现错误及时修正;CPU 之间均采用数字通 信技术,输入输出通道全部采用光电隔离,使仪器在强干扰条件下可以正常工作。 3.13 防尘倒吸功能 烟尘采样过程中,如果烟道负压较大,或取样孔开孔位置在水平烟道顶部时采样结束后滤筒中 采集的烟尘易被倒吸出来,造成数据严重负偏差。该仪器具有特殊的功能来防止倒吸发生。 3.14 烟气预处理器 烟气采样采用高效烟气预处理器,进行除尘,保温,脱水处理,有效的提高了主机的测量精度, 延长了传感器的寿命。 3.15 烟气自动恒流采样 烟气采样采用电子流量计检测流量,自动控制采样泵恒流采样,保证了不同压力管道采样流量 的一致性,提高了测量精度。 3.16 可选打印项功能 烟尘采样的数据繁多,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测试目的对数据的要求各异,该仪器具有可选打印 项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制打印的数据。 3.17 用户密码保护 用户可以选择在启动仪器时启用密码保护,以保证仪器内存储数据的安全。密码可由用户自行 修改。 3.18 微机数据库及通信系统 专门设计的 Windows 环境下的数据库软件,可将仪器测量的采样数据直接传送到微机内进行处 理、存储、查询、打印。
3
准 确 度 优于±2.5 % 优于±1.5% 优于±3℃ 优于±1.5%
1 mg/m 示值误差:优于±5.0%; 3 1 mg/m 重 复 性:≤2.0%; 3 响应时间:≤90s; 1 mg/m 3 稳 定 性:1 小时内示值 1 mg/m 3 变化≤5.0%。 1 mg/m 0.01% 1.0L/min 5~45m/s — 优于±5.0% ≥ 30 L/min (阻力为-20kPa 时) 200 组 999999 .9L 0.1L 优于±2.5% 空气中约 2 年 (330×160×200)mm <80dB(A) 约 10.0 kg <100W
2、适用范围
2.1 2.2 2.3 2.4 2.5 2.6 2.7 各种锅炉、工业炉窑的烟尘排放浓度、折算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测定。 选配油烟取样管,可以进行油烟采样。 各类除尘脱硫设备效率的测定。 烟道排气参数(动压、静压、温度、流速、标干流量、含湿量等)的测定。 烟气含氧量、空气过剩系数的测定。 烟气连续测量仪器准确度的评估和校准。 各种锅炉、工业炉窑的 SO2、NO、NO2、NOx、CO、H2S 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浓度、折算浓度和 排放总量的测定。
参 数 范 围 (-30 ~0)kPa (-20 ~ 150)℃ (0~800)℃ (0~60)% (0~30)% (0~14000)mg/m 3 (0~5000)mg/m 3 (0~7000)mg/m 3 (0~2000)mg/m 3 (0~1500)mg/m (0~5)%
3
分 辨 率 0.01 kPa 0.1℃ 1℃ 0.1% 0.1%
-5-
应用 3012H 系列 05 版自动烟尘气测试仪说明书
主 要 参 数 流量计前压力 流量计前温度 烟气温度 含湿量(可选) O2 (可选) SO2 (可选) CO(可选) NO(可选) NO2(可选) H2S(可选) CO2(可选) 烟气采样流量 等速吸引流速 采样泵负载能力 数据存储能力 最大采样体积 气体传感器使用寿命 外型尺寸 仪器噪声 整机重量 功 耗
通用网址:崂应 :266100 青岛市李沧区福岛路 195 号 执行企业标准代号:Q/02LYB 004—2006 执行检定规程代号:JJG 680—90 JJG 968-2002 注意:该仪器使用 AC220V 电源。 仅适用于非防爆场合。
-2-
应用 3012H 系列 05 版自动烟尘气测试仪说明书
-6-
应用 3012H 系列 05 版自动烟尘气测试仪说明书
7、整机结构
7.1 仪器构成 仪器由主机、多功能取样管、烟气取样器、含湿量检测器、温度探头、微型打印机等构成。 7.2 面板功能部件
7.2.1 TS/XSW 信号接口:1) 外接温度探头,测量烟气温度。 2)外接含湿量信号线,测试烟气含湿量。 7.2.2 RS232C 接口:可外接微型打印机打印报表或通过连接线与微机相连进行通信。 7.2.3 对比度调节旋钮:用于调节显示屏的对比度。 7.2.4 P 接嘴:有“+” 、 “-”两个,用于连接皮托管,测量烟气压力状况。 7.2.5 烟尘入口:烟尘吸入口,外接干燥筒,用于采集烟尘和测量含湿量。 7.2.6 烟气入口:烟气吸入口,外接烟气取样管测量含氧量和有害气体浓度。 7.2.7 显示屏:采样中显示各种信息及数据,角度可调。 7.2.8 电源开关:内有一个发光管,用于指示外部交流 220V 电源接通;开关上部有一个工作指示灯, 指示仪器通电工作。 7.2.9 交流电源插座:内装 4A 保险管。 7.2.10 直流电源插座:可外接直流电源箱。 7.3 键盘功能说明 7.3.1 0~9 键:参数输入态时,用于修改参数;菜单选择态时,用于选中对应菜单项并执行相应操 作。 7.3.2 ▼键:在菜单选择态选中下一个菜单项。 7.3.3 ▲键:在菜单选择态选中上一个菜单项。 7.3.4 确定键: 参数输入态时, 确定输入的参数; 菜单选择态时, 选中执行选中菜单项的相应操作。 7.3.5 取消键:在修改参数时取消当前输入的数值,恢复修改前的数值。 7.3.6 ☆键:用于切换液晶显示屏背光照明的亮、灭。 7.3.7 菜单键:菜单选择态时,用于退回上一级菜单(主菜单) 。


1、概述……………………………….……………………….…….….……(2) 2、 适用范围………………………….……………………………….….…… (2) 3、主要特点………………………….……………………………….….….(2) 4、 工作条件…………………………………………….…….…..….……….. (3) 5、主要技术指标…………………….…………………………….….….…(3) 6、工作原理…………………….……………………………….…….….…(4) 7、 整机结构…………….……………………………….….….….…….….… (5) 8、使用方法…………………………….….….….……..….….….….…(6~21) 9、 其它功能….……………………………….….….….…….….…….….… (22) 10、注意事项….……………………………….….….….…….…..….……(22) 11、保养和维护……………………………….….….….……..….….……(22) 12、 公式……………………………….….….….…….….……….….… (22~23) 13、参数符号及单位………………….….….….…….….…….….……….(24) 14、简单故障及排除方法…………….….….….…….….…….….……….(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