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铅作业的防护知识范本

铅作业的防护知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65065 铅作业的防护知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铅作业的防护知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铅工作场所生产工序可不同程度地产生以铅尘、铅烟为主的有害物质。

铅(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为207.20,比重为11.34,熔点为327.5℃,沸点为1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烟尘。

铅的化合物粉尘,如氧化铅(又称黄丹、密陀僧)、四氧化三铅(又称红丹)、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硫化铅、硫酸铅等均以粉尘形式逸出散到空气中。

铅及其化合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完好的皮肤不能吸收。

呼吸道:通常以蒸气、烟及粉尘形态
进入,其吸入的铅量,随着尘粒的大小而有差异,如尘粒在0.27µm时吸入率达54%。

一般说,吸入的铅大部分仍随呼气排出,仅35%~50%吸收人体内。

消化道:主要来自铅作业场所进食、饮水。

铅对人体各个部位均有毒性作用,简单地讲,铅的毒性作用是:铅可以造成血红素的合成障碍,从而引起贫血;还可致血管的痉挛,并引起铅中毒的一些明显症状,如腹绞痛、中毒性脑病、神经麻痹等。

腹绞痛进可伴有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患有面色苍白,即所谓“铅容”,这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

铅中毒性脑病是一种高血压病,是脑血管痉挛、脑盆血、脑水肿等引起的。

铅中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神经衰弱、肠胃的消化不良,还可发生麻痹和中毒性脑病,如短时间接触高浓度铅可引起剧烈的腹绞痛和中毒肝炎。

铅烟是含铅物质中对操作者危害最大的一种形态,高浓度的铅烟极易被操作者直接吸入。

同时,铅烟可以在通风较差的车间空气中长时间留存。

铅尘是含铅物质中对操作者构成危害的另一种形态,可以通过呼吸道和食道进入人体。

产尘方式主要是因震动使含铅粉尘溢散到空气中,当生产场所通风除尘设备运行不良时,地面或设备表面的集尘可形成二次扬尘。

控制措施
1.管理措施
(1)健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并配备专管人员。

完善的规章制度应包括责任制、管理行为要求、操作行为要求以及设备运行要求等,并应根据企业生产现状定期更新。

(2)坚持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和培训。

必须进行经常性的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自我保
护意识水平和技能。

(3)定期进行劳动者健康状况检查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

系统性地对接触有毒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体检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建立职业病监控记录、职业危害监测记录,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接毒职工的范围、程度,还能分析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运行动态、有效程度及发展趋势,为企业制定计划及工作重点提供依据。

(4)危害告知。

企业进行危害告知不仅是出于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自己义务和维护职工的知情权的目的,更主要的应该是教育职工时刻关注身边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以及认真遵守企业安全规章制度。

(5)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有效地对生产现场实施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发挥通风除尘世等技术措施的功能,降低有害物质对操作
人员的侵害。

因此,在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现场应做到:
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监督检查生产作业现场人员规范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定时检查通风、除尘(烟)设备的运行状况,定期测试其功效;
实施“湿式作业”,班后清理地面、墙壁和设备表面的集尘;
坚持实施“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
清洁水与回用水管道分别输送并标志明显;
保持现场清洗、消毒器具完好。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消除或降低职业性危害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才能消除或减少有害物质使用量和产生量或减少有害物质散发量。

(1)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

通过工艺改革完全可以将危害程度降低或消除部分工序的有害物质。

(2)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

主要技术措施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对产生有害物质的设备密闭化,生产作业现场强制通风,生产设备局部吸尘、有害物质收集净化等。

使用高效率的除尘净化设备是降低作业现场空中有害物质浓度最有力的补充措施。

3.个人防护及保健措施
个人防护及保健措施包括:有害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措施、作业结束后的防护措施以及个人生活中的保健措施。

(1)有害作业过程的个人防护措施。

作业过程
中的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头面部护具、全身工作服、手足护具的规范使用以及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和进食。

铅作业场所由于含铅烟尘没有明显的刺激性,并且较少发生急性中毒现象。

操作者容易忽视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尤其容易忽视呼吸防护用具的使用。

(2)作业结束后的防护措施。

作业结束后要做到:
①及时用含3%的醋酸溶液洗手,消除粘附在手上的铅粉。

②及时更换或清洗防护用品,可以多次使用的防护用品尽量缩短洗涤周期。

③离开厂区前淋浴洗涤全身,尤其夏季穿着较薄的工作服时更要注意对全身的清洗。

④淋浴后更衣,将工作服存放在单独分隔的衣柜内,不要与日常服混放。

禁止将受到污染的工作服带
回家中或宿舍存入或洗涤。

(3)个人生活中的保健措施。

有害作业人员作息时间要规律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在饮食上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钙食品及维生素C 的摄入量,控制不良嗜好。

酒精能破坏人体血液中的铅含量与骨骼中的铅含量的平衡,酗酒后人体骨骼中的铅将加速向血液中迁移,会造成急性中毒症状发生。

因引,应劝阻铅作业人员不饮酒。

有害作业人员自主健康监护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

当感觉身体发生异常现象时,如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记忆力减退或牙齿过敏性酸疼、长期咳嗽等,应及时到职业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