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仁者之爱
13.仁民爱物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仁民爱物”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仁民爱物”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于仁民、爱物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师:学生自读故事《里革断罟匡君》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读完故事,你了解“仁民爱物”的含义了吗?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情境图。
讨论:下列情境使你想到了什么?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1.政府永远站在人民身边,我们会竭尽全力保护大家安全。
2.要方便袋吗?我自己带了环保购物袋。
3.你们人类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的感受啊?
五、博学研思
1.自读《环保雨伞》
2.资料卡
六、学以致用
想一想生活中应怎样爱护身边的人和生态环境。
将你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吧。
14.仁者爱人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仁者爱人”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仁者爱人”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于仁者爱人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师:学生自读故事《范蠡三散千金》
讨论: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自己是不是很开心。
读完故事,你了解“仁者爱人”的含义了吗?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幅情境图。
讨论:下列情境中的人给他人带来哪些方便?
五、博学研思
1.自读《仁者爱人》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资料卡
六、学以致用
1.想一想生活中应怎样才能做到爱护人、关怀人、尊敬人。
把你搜集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关于“仁”成语的含义的不同之处
15.仁者安仁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仁者安仁”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仁者安仁”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于仁者安仁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师:学生自读故事《大禹治水》
读完故事,你了解“”的含义仁者安仁了吗?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情境图。
讨论:下列情境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仁德”?
五、博学研思
1.自读《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
读完故事想一想,做人最高尚的追求是什么?搜集更多关于仁德的资料和同学分享。
2.资料卡
六、学以致用
1.想一想生活中应怎样才能做到“仁爱”。
将你的做法和大家分享。
2.解释关于“仁”词语的含义
16.天下归仁
活动目标:
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天下归仁”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天下归仁”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论对于“天下归仁”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
三、学文立志
1.师:学生自读故事《清正廉洁与君子三变》
读完故事,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克己复礼”?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情境图。
讨论:想一想,假如你处在下列情境中,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五、博学研思
1.自读《我要回去报效我的祖国》
读完故事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严以律己、克制私心?搜集更多关于大公无私的故事资料和同学分享。
2.资料卡《九天揽月》
六、学以致用
1.想一想生活中应怎样严以律己。
将你为他人、为自然、为社会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
2.除了钱学森这样的“仁人志士”,还有哪些“仁人”呢?我们一起说说他们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