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物理10月质量检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每个4分共32分)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B.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2、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A向c运动,如图1所示. B、C、D分别是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2 m/s
B.前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
3、物体自O点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B、C、D是运动轨迹上的四点,D是最高点。
测得OA=0.8 m,AB=0.6 m,BC=0.4 m,且物体通过这三段的时间均为2 s。
则下面判断
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初速度是0.45m/s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0.5 m/s2
C.CD间的距离是0.2 m D.从C到D运动的时间是1.5 s
4、A、B两质点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分别如图2中a、b所示,t1时刻曲线b的切线与a平行,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A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t1时刻两质点的加速度相等,相距最远
C. t2时刻两质点的速度相等,相距最远
D. t2时刻两质点的速度相等,A恰好追上B
5、如图3所示,在楼道内倾斜的天花板上需要安装灯泡照明,两根轻质细线的一端拴在O点、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天花板上a点和b点,一灯泡通过轻质细线吊在O点,系统静止,Oa水平,Ob 与竖直方向成一定夹角。
现在对灯泡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使灯泡缓缓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的
过程中()
A.Oa上的拉力F1可能不变
B.B.Oa上的拉力F1先增大再减小
C.O b上的拉力F2一定不变
D.D.Ob上的拉力F2可能增大
6、有一块长方体木板被锯成如图4所示的A、B两块,放在水平面桌面上,A、B紧靠在一起,木块A 的顶角如图所示。
现用水平方向的力F垂直于板的左边推木块B,使两木块A、B保持原来形状整体
沿力F的方向匀速运动,则( )
A. 木块A在水平面内受两个力的作用,合力为零
B. 木板整体为一个系统,该系统受两个外力作用
C. 木板B对A的压力小于桌面对木板A的摩擦力
D. 木板B在水平面内受三个力的作用
7、如图5所示,两小球A,B通过O点处光滑的小滑轮用细线相连,小球A置于光滑半圆柱体上,小球B用水平线拉着系于竖直板上,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O点在半圆柱体横截面圆心01的正上方,OA 与竖直方向成30°角,其长度与圆柱底面圆的半径相等,OA⊥OB,则A,B两球的质量比为( )
A. B. C.
D.
8、倾角为θ=30°的长斜坡上有C、O、B三点,CO=OB=10m,在O点竖直地固定一长10m的直杆AO.A端与C点和坡底B点间各连有一光滑的钢绳,且各穿有一钢球(视为质点),两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同时分别沿两钢绳滑到钢绳末端,如图6所示,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t AC和t AB分别为()
A. 2s和2s
B.s和2s
C. s和4s
D. 4s和
s
二、多选题(每个4分共16分)
9、如图7所示,倾角为30°,重为80 N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面上。
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
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斜面体与地面之间存在静摩擦力
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82 N
C.球对弹性轻杆的作用力为2 N,方向竖直向下
D.弹性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10、如图8所示,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开始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同时到达同一高度时速度大小均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上抛的初速度与B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都是2v
B.两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等
C.A上升的最大高度与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
D.两物体在空中同时达到的同一高度处一定在B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中点下方
11、完全相同的两物体P、Q,质量均为m,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面上,如
图9所示。
现用两根等长的细线系在两物体上,在细线的结点处施加一水平
拉力F,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
g)( )
A. 物体P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为F
B. 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C. 物体Q对地面的压力等于2mg
D. 地面对Q的摩擦力为F
12、如图10所示,质量为10kg的物体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
一端,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此时弹簧伸长了5cm,物体A和车均
处于静止状态.(g=10m/s2))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A与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5N
B. 若让小车和物体一起以1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则物体受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为5N
C. 若设法把小车下面的水平面突然撤去,让小车自由下落,则撤去水平面的瞬间,物体A受两个力作用
D. 若设法把小车下面的水平面突然撤去,让小车自由下落,则撤去水平面的瞬间,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
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
三、实验题(共14分)
1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11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
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2 s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也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实验开始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2)根据纸带可判定小车做___ __ 运动,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D点速度的大小v D=________ m/s.
14、李明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12甲所示.
图12
(1)试在图甲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
A.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理想实验法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把橡皮筋拉到相同的长度,效果也是一样的
D.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3)图乙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________(填学生的姓名)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拉力)
四、计算题(共38分)
15、(12分)如图13所示,轻绳PA和PB的结点上悬挂着重力大小G1为4.0N的物体,绳P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绳PB水平且重力大小G2为96.0N的金属块相连,金属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取g=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绳PA上的拉力的大小;
(2)金属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6、(12分)某地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只有200m,即看不到200m以外的情况,A、B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A车在前,速度v A=10m/s,B车在后,速度v B=30m/s.B车在距A车200m处才发现前方的A车,这时B车立即以最大加速度a=0.8m/s2刹车.问:
(1)通过计算判断两车会不会相撞(只写结果没有计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2)若两车不能相撞,求它们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若两车会相撞,为了避免相撞,求在B车开始刹车的同时,A车至少应以多大的加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17、(14分)如图14所示,质量M=4.0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2.0m/s向左、向右运动,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取g=10m/s2.求:
(1)A、B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a A和a B的大小;
(2)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发生的位移x;
(3)木板B的长度。
高三物理参考答案2016.10
物理单选题(每个4分,共32分)
1.A
2.B
3.A
4.C
5.C
6.C
7.B
8.A
多选题(每个4分,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共16分)
9.BC 10.AC 11.BCD 12.BC
13.(1)BC (2)匀加速直线 3.15 m/s2 1.95 m/s
14.(1)如图所示(2)D (3)张华
15.(1)5.0N (2)0.8
16.(1)会撞(2)0.2m/s2
17.(1) 2.0m/s20.5m/s2(2)1.75m (3)3.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