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有哪些

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有哪些

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有哪些
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有哪些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会计资料失真,将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二)危害投资者
中小投资者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国家,损失更为惨重。

(三)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21年,银广厦事件东窗事发,为其出具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切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

完善产权制度,进一步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和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有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完善业绩评价机制;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的短期行为;通过持股结构的调整,增加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增强董事会内部制约机制,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

(二)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

一是加大惩罚力度,对恶意造假者,加大经济和刑事处罚力度,同时加大对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的势头。


是尽快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对参与造假者,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
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三是实行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
不遵守行业操守、自身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出现失信行为要把
肇事者驱逐出相关行业。

只有这样,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才是真正可
信的。

(三)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推出,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

二是加
快出台新的具体的会计准则,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
题的准则加以规范。

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
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

(四)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

一是建立信用档案。

我国要借鉴国外的做法,对违反诚信的单位与个人要记录
在案,并且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从而增强单位及个人的诚信意识。

二是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
基本游戏规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五)加强全民道德建设。

解决会计诚信危机制度建设是关键,道德建设只是在道德无法弥补缺陷的情况下起到部分修正作用。

在我
国当前审计制度中,由于公司法人治理普遍缺失,公司被内部人控
制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是导致会计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被收买的关
键因素。

如果这一制度缺陷无法弥补,那么仅靠会计人员的道德来
修正显然是不够的。

这既需要被收买者的道德,也需要收买者的道德。

所以,诚信教育应该是全民的,当然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更为重要。

会计诚信危机既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世纪性的难题。

在我国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服务范围越来
越广,会计信用危机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

因为会计诚信是一个系
统的综合管理,只有做好会计诚信工作,才能保护正当经营者的合
法权益不受损害,从而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
正常运行。

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明确的反映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通过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大环境缺少诚信氛围,使会计诚信缺少正确引导
诚信是社会的灵魂,公民的诚信、企业的诚信、政府的诚信,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的诚信平台。

但我国目前社会整体恰恰缺乏这一
诚信平台,政府可以向公民打白条,而这种白条可以被用来买卖和
典当,试问这样的政府又怎么能够树立起诚信。

我国的河南曾经被
称为“造假之乡”,河南人也因此而名噪中华大地,不过这个“名”是无诚信之名。

我国企业无诚信更加的触目惊心,假药、假化肥、
假名牌在我国可以用“一地鸡毛”来形容。

这样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又怎么能够担当的了会计诚信领路者的角色。

一个诚信社会的
到来是我们不断呼唤的`。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落后于会计行业发展要求,引起会计诚信缺失
我国的会计行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会计行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在这种情
况下,过多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如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如何能快速
的培育会计从业人员,一切的工作重点似乎都围绕着“快”来进行。

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缺乏”的状态下,磕磕绊绊的走入了21世纪,也走入了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穷途。


于上述原因,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阶段。

3.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可能性
4.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引起会计诚信的缺失
会计信息对于相关投资者和所有者来说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经营信息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缓慢,信息质量相对低下,造成经营者相对处于会计信息获得的优势地位,投资者和所有
者相对处于劣势地位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
业的产权机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执行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外部审计监督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这三点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
因素。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因素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
企业经理人素质低,法律观念淡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素
质偏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因此,重塑会计诚信必须加大对会计信
息失真的治理。

5.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违规成本低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动力
我国的证券市场已比较成熟,上市公司欺诈性的信息披露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中就包括高额的民事赔偿,往往令违法者赔
得血本无归。

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上市公司因违规而进行民事
赔偿的先例。

司法界在此类案件的受理、判决等方面也缺乏可供借
鉴的判例,暴露出我国民事赔偿机制的缺失。

正因为违规所获得的
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所付出的成本,为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经济利益
上的诱惑因素。

6.我国公司制度本身的缺陷,成为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我国证券公司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
织设置及相应关系的界定上有很大随意性。

董事长的身份界定模糊,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往往分工不明,有的干
脆一肩挑,目前有二成券商的一把手身兼两职。

同时,作为国有企
业或国有资产控股的证券公司,由于国有资产代表缺位等原因,
“三会”的设置形同虚设,致使董事会大多流于形式。

监事会往往
只是形式地设立一个办公室,并没有一个有效的职能部门对财务状况、董事及经营层进行监督,却承担起党务、行政等“份外工作”。

这种公司制度的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是会计信誉度低的根本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