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试卷及参考答案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试卷及参考答案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 )① 染色 ②撕取实验材料 ③擦拭载玻片、盖玻片 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 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A 、①②③④⑤⑥B 、③②⑥⑤④①C 、③④②⑥⑤①D 、④②①③⑤⑥〔答案〕C〔解题思路〕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 ①擦②滴③取④浸⑤盖⑥染⑦吸。

①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④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的中央,用解剖针展平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出现气泡⑥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⑦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多余的水分。

故选C2、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其中具细胞壁但无叶绿体的是( )A 、菠菜叶肉细胞B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C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D 、血涂片中的红细胞〔答案〕B〔解题思路〕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只分布于植物体的绿色部分。

故选B3、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 )A 、A →B →C B 、C →A →B C 、A →C →BD 、B →A →C〔答案〕D〔解题思路〕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①细胞核先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

细胞分裂所产生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与亲代细胞一样。

4、一个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 )。

A 、细胞体积增大B 、细胞数量增多C 、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D 、细胞体积增大或细胞数量增多〔答案〕C〔解题思路〕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量的增多,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的增大,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故选C5、人和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中,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组织是( )。

A 、结缔组织B 、上皮组织C 、肌肉组织D 、神经组织〔答案〕D〔解题思路〕人和动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壁的内表面,有保护和分泌功能;结缔组织分布于血液、骨组织、肌腱、皮下脂肪等,有营养、支持、连接、保护的功能;肌肉组织分布于心脏壁、消化道壁上,有收缩和舒张功能;神经组织分布于神经系统,有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故选D6、植物的结构层次与人和动物不同的是植物没有()A、细胞B、组织C、系统D、器官〔答案〕C〔解题思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比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少了个“系统”,故选C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所描述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题干信息中主要生物有稻、蛙,还有隐含着稻、蛙的生活环境农田及其它生活在这农田的生物,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共同组成农田生态系统,故选A。

8、我国北方经常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在一起,体现优势互补,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以下关于这种生态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二氧化碳B.种植为养殖提供比较丰富的氧气C.冬季养殖可提高室温,有利植物生长D.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和二氧化碳【答案】D【解题思路】养殖动物可以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以作为植物的有机肥,同时呼吸作用可以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植物利用;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氧气;冬季养殖可以使室内温度升高,正好给植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故A、B、C三项正确;养殖的动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错误,故选D。

9、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在较长时间内最符合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答案】D【解题思路】在食物链“植物→鹿→狼”中,若是把鹿的天敌狼杀绝,鹿先增多,植物随着鹿的增多而减少,以鹿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随后鹿的数量随着植物的减少或以鹿为食动物的增多而减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我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鹿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升到某处然后一直急剧下降,鹿的数量图象应该为图D,故选D。

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个体内的DDT含量最高 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C.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消费者 D.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答案】C【解题思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图中丁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丁体内DDT含量最高,A错误。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甲数量最多,处在食物链的起点,属于生产者,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丙、乙、丁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属于是消费者,B错误。

C正确。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还缺乏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11、春天连翘和紫荆竞相斗艳,秋天菊花绽放,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答案】A【解题思路】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连翘和紫荆在春季开花,菊花在秋季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阳光造成的。

故选A。

12、如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分解者B.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生物可构成这样的食物链:丙→甲→乙【答案】B【解题思路】图中甲,乙,丙既可以吸收从大气中吸收气体,也向大气中释放气体,甲、乙、丙分别是三种不同的生物;丙有箭头指向乙,甲也有箭头指向乙,说明乙是分解者,甲和乙的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归还到无机环境,促进物质的循环;丙指向甲的箭头代表的是丙被甲捕食,所以丙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图中甲生物为动物,作为消费者,经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A、C、D三个选项错误,只有B正确。

故选B。

1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生物圈叙述正确的是()A.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B.非生物成分是指阳光、温度、水C.生物成分是指各种大型动物和绿色开花植物D.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答案】A【解题思路】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A正确,B错误C错误;生物圈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故D错误。

故选A。

14、某同学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共有3条食物链B.戊与丁存在捕食和竞争C.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有3种肉食动物和2种植食动物【答案】C【解题思路】如图可知存在的食物链: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三条食物链,A正确;戊和丁存在捕食关系,都以己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戊不是食物链的起点,所以能量不是最多,C错误;根据食物链可以看出,植食动物有乙和己,肉食动物有丙、丁和戊,D正确。

故选C。

15、“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 C.水分 D.空气【答案】B【解题思路】农谚“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主要意思是清明、春天,温度升高,气候变暖,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故选B。

16、下列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春来江水绿如蓝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雨露滋润禾苗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题思路】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不是生物因素,A不正确;草是生物,因此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雨露滋润禾苗壮大,体现了水对生物的影响,水属于非生物因素,不是生物因素,C不正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不是生物因素,D不正确。

故选B 。

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 B.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无限大【答案】B【解题思路】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A错误;B正确;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C错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有限的,D错误。

故选B。

18、近年来,雾霾隔三差五“骚扰”北京,让北京市民叫苦不迭。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A.提倡秸秆焚烧还田 B.春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C.提倡家庭豪华装修 D.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答案】D【解题思路】(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2)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故霾的实质是固体小颗粒。

A、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C、家庭过度豪华装修会产生更多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使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危害健康.也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错误;D、汽车尾气排放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都可能引起大气污染,因此低碳交通,绿色出行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