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doc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doc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1.教材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

在教材的结构上,首先从宏观上认识生物体由哪些器官构成的,然后分析构成生物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分裂与生长,以及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再通过细胞的分化,进一步引出组织、器官、系统等相关知识。

这种生物体的层次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至关重要。

这节课就是把前面单一独立的知识进行整合,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利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体。

2.学情分析我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科学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乐于在生活中探索各种现象,并积累了一些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他们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知道绿色开花植物体和人体的初步构成,但有些学生不会区分组织、器官,且对知识的把我缺乏整体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通过多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从而促进学生的理性升华。

3.教学设计意图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活动的。

以风景照引课并设问,让学生对生物体有宏观而又整体的认识,再由宏观到微观,从细胞入手,通过一段“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感性的认识,再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再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应用于实践中。

然后通过对比,得出动物体与植物体内部结构层次的异同点,使学生对本章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树立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能识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知道细胞、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3.能说明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统。

4.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和制作简单的装片。

5.能说出动物体和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小组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动物体和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2.感受观察工具的使用及发展对提高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建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能识别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知道显微镜的构造及其作用、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建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整理知识;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五、教学准备PPT、视频资料、学生学案等。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这些照片是老师旅游时拍的,在这些照片上,大家看到了哪几类生物?生:动物、植物师:其实自然界中除了动物、植物之外,还有微生物。

师:除了病毒,这些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细胞【设计意图:从风景照引入,先把学生带到一个宏观世界,让学生对生物体有一种整体感,然后让学生意识到形形色色的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从而引到细胞,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合作交流,巩固知识】师:大多数的细胞肉眼看不见,那怎么去观察它们呢?生:显微镜师: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

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写下来,我请两位同学上来贴一下。

教师指出物镜和目镜,问:物镜、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师:那怎么正确使用显微镜呢?大家说说看。

生描述教师补充: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②对光:一般在低倍镜下进行,直到视野中出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

③放片:将观察对象放在通光孔中央。

④调焦:镜筒先降后升,先粗调后细调;当显微镜的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⑤观察:双眼睁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对象,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到高倍镜下,调节视野亮暗程度和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设计意图: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平等对话的机会,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师:那大家知道显微镜所成像与物体有什么关系吗?当物体移动时,像又是怎么移动的?我们借助投影显微镜来看看。

生在载玻片上写“上”,放在投影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让学生看所呈的像;然后让学生操作,上下左右移动,观察像的移动方向。

【通过投影显微镜辅助,让学生对显微镜成像特点能进一步了解,同时,让学生操作,增加实验可信度】显微镜习题练习巩固师学法指导:平时练习中,由于显微镜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因此我们只要把物体旋转180°就是它的像;在移动装片时,装片在哪个方向,就往哪移动。

师:这是同学们在实验室制作过洋葱表皮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老师用几个字概括了它们的制作步骤,大家想想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师:这是在显微镜中观察到,大家来分辨一下,左边这个是什么?右边呢?生:左边是洋葱表皮细胞,右边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师:我们人体其实也是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的,大家知道是什么细胞吗?生:受精卵师:大家想不想看看它是怎么发育的啊?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视频播放:从受精卵的形成到婴儿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感性的认识,为接下去理清生物体结构层次作铺垫。

】师:结合这段视频,谁来说说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一个个体的?学生回答【对比提升,构建知识网络】师:其实关于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比较杂,一段时间后容易遗忘,怎么有效地把这些知识有条理地整理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呢?我们来看看“生物的分类”这章知识的整理。

我们可以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方式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这叫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巴赞在研究大脑的潜能过程中发明的,它是一种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思维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物的分类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再进行解说,让学生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画动物体结构层次的思维导图。

(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构建动物体结构层次的思维导图。

)师:先画主干知识点,再对主干知识进行发散和延伸。

边板书,边复习细胞内部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的区别及作用,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定义。

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组织按一定次序联合起来,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由许多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连续的生理功能。

穿插,学生判断:皮肤、血液分别属于生物体的哪个结构层次。

师:那同学们能不能也试着画出植物体内部结构层次的思维导图。

要求: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构建思维导图,每个小组选出记录员、讲解员,当音乐声停止时结束。

2.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特点、功能、相关结构的定义等按照一定的次序联系起来。

挑选两组进行展示,让学生讲讲设计思路。

师:请同学们根据思维导图对比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内部结构层次,找找它们的异同点。

生回答【设计意图:由于思维导图学生从未接触过,因此降低难度,先由教师示范,带着学生一起构建,让学生参与其中,再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亲自动手体验,在交流中提升。

】【习题巩固】【作业布置】构建生物体内部结构层次的思维导图。

睁开敏锐的双眼,打开智慧的心扉,用科学的视角去感受缤纷的世界,你的生命将更加精彩。

【板书设计】细胞数目增多分裂生长细胞细胞体积增大分化组织植物体器官系统动物体【教学定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生物学的学习中,传授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够教给学生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关联和派生关系,使他们轻松地掌握知识,我想这更为重要。

尤其是在进行章节复习时,更应该从整体出发,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关联,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教学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基于学生的实际以及认知水平,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及成像特点、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建构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并学会归纳、整理知识,做到举一反三。

对于显微镜的使用,我从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作用入手,通过填一填、贴一贴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然后由浅入深,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描述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后,由教师再进行概括总结,同时用投影显微镜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对显微镜成像特点有更深的了解,在最后的习题巩固阶段,用概括性的语言,如“由于显微镜成的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因此我们只要把物体旋转180°就是它的像;在移动装片时,装片在哪个方向,就往哪移动。

”,进行学法指导。

而在构建生物体结构层次相关知识这方面,我先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对动物体从受精卵到成体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通过让学生看“生物的分类”这个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简单介绍思维导图的作用及如何构建思维导图。

由于思维导图学生从未接触过,怕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降低难度,先由教师示范,带着学生一起构建动物体结构层次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参与其中,再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亲自动手体验,并让学生交流、分享成果。

在最后一个阶段,请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对比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内部结构层次,找找它们的异同点。

学生们发现,通过思维导图,能直观的反映出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派生关系,使他们联想到每个概念所蕴涵的意义和内在知识,从而对整个知识点构建和多元知识产生完整的体系结构。

因此,学生很快,而且很清楚地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同时也认可了这种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