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材料(14篇)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材料(14篇)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材料(14篇)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材料【篇1】詹__,男,现年68岁,__镇__村村级卫生室医生,19__年行医至今已有50年。

作为一名“赤脚医生”,行医这么多年来,詹__把每个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看待,不论白天黑夜、风霜雪雨、寒暑春秋,总是随叫随到,他的足迹遍及周边的村村落落,遍及乡间的沟沟坎坎。

在卫生室仅五十平米的房子里,诊疗室、药房虽然简陋却一应俱全。

桌上破旧的本子里,简单地记载着乡亲们来诊所看病欠下的医药费,每一笔都述说着詹__对乡亲们的拳拳深情。

医患情深前些年村民的生活并不富裕,很多人都看不起病。

但在詹__这儿,“先看病后交钱”、“有钱没钱都给治”早就成了惯例。

“有条件乡亲们自然会还,不还,是还没条件还。

”我小心翼翼翻看着泛黄的小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笔一笔账单,这些账单虽不能开口说话,但是每张账单的背后无一不是詹医生对乡亲们的仁爱恤悯之心。

提起这些,詹__轻描淡写地告诉我:“我的生活条件比他们稍好点,能帮一点是一点。

”詹__家虽不富裕,但他从来没有向乡亲们催过帐,即便是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

50年来欠款越积越多有些欠款甚至都成了死账,账本弄丢了他也不在意。

坚守村医岗位五十年,在詹__的心里,乡亲们的生命健康高于天,对乡亲们的感情重如山。

谈起詹医生,乡亲们有太多的言语、太深的情感。

林冬秋,__村村民,父亲林__自19__年患肺心病至20__年离世,期间长达20年的时间里都是詹医生在照应。

“父亲一犯病,就喘不上气,无法呼吸,詹医生随叫随到,不分日夜,不分春秋。

詹医生态度好、医德高、技术过硬,收费却很少,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人来看病,他几乎都不收费。

只要是他看过病的病人,没有不说他好的。

”风雨坚守忙忙碌碌大半辈子,常年劳累使得詹__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20__年,詹__开始感觉到喉咙有些不舒服,也没太在意,后来越来越严重,在上海确诊罹患喉癌,这个消息对于他和他的家人来说,沉重至极。

尽管自己多年行医,对各种病痛有一定思想准备,可当得知自己患上癌症时,詹__还是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动手术时,当时已做了38年村医的詹__却没有多少存款,尽管自己患病急需用钱,他还特意多次嘱咐家人不要去催乡亲们欠下的医药费。

做完手术后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詹__不顾医生、亲人的劝阻,继续为乡亲们看病,只是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再出诊了。

20__年,喉癌复发,因癌细胞转移至食道,他又罹患食道癌,在一年间动了两回手术。

因患喉癌且多次进行了手术,如今他已不能正常发声说话,与病患之间的交流仅仅依靠手中的“电子喉”发声器,这小小的“电子喉”传达着他与病患间最朴实的情感。

薪火相传卫生室里,一个高大的中年男子穿梭在诊疗室和药房之间,动作熟练地给患病的村民看病、打针、换药。

乡亲们告诉我,那是詹__医生的儿子詹诗国。

19__年他进入上饶卫校学习,毕业后原本可以去更广阔的天地发展,但从小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他在心里早早就埋下了子承父业、造福乡亲的种子,这种子一直生根、发芽,并开出了花。

20__年,詹诗国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村里,回到父亲身边,给父亲一直心心念念的诊所帮忙。

父亲生病后,身体已不允许他继续出诊,“父亲不能出诊,我来替他出诊”。

如今,詹诗国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已有16个年头,他决心继续在诊所里为父老乡亲们服务。

青春无悔寒来暑往,雨雪春秋,五十年来詹__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淳朴而熟悉的土地,他带着最真切的情感,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轻声述说着对乡亲们浓烈而深沉的爱。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材料【篇2】马__,19__年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至今。

一直以来,马__始终如一,忠于职守,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为农村群众身体健康倾心服务,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尽心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赞许。

三十六年的从医生涯,充满着艰辛和汗水,收获着欣慰和感动,他用自己无怨无悔的选择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使他们走向健康的人生道路。

一个个事实充分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从事基层医疗工作这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

是他人生价值的真实体现,为农村群众解除病痛,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理想所在。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材料【篇3】___,男,副主任医师,曾担任我院心身科名誉主任、医学心理科主任。

现任___市心理咨询师行业协会会长、___市心理学会副会长,陕西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客座副教授,___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督导,___市精神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从医30余年来,他一直以“人民好医生”的标准要求自己,恪尽职守、爱岗敬业。

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无怨无悔,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科研方面,他不断进取,曾获得___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在国家、省级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在临床工作中,他对神经症、抑郁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病态人格、儿童情绪障碍等方面的诊疗经验丰富,擅长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精神分析及以人为中心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

他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工作,熟练掌握精神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技术。

他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因为工作繁忙他常常顾不上吃饭,直到耐心诊治完每一位患者。

他始终立足医院实际和临床实践,注重青年医师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结合的能力,认真带教,坚持三级查房,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和专业学习,指导下级医师规范诊疗,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临床经验。

在基层精神卫生人员的规培中,他担任组织和教学任务,注重人才的培养,践行“传、帮、带”。

新冠疫情爆发后,他第一时间积极报名参加我院援助武汉医疗队,虽然最后未能到达抗疫一线,但他积极利用自身心理危机干预知识,进行电话心理热线咨询、线上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健康讲座,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抗疫做出自己的贡献。

春去秋来,他把宝贵的青春和真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精神障碍患者。

他把人生活成了一束光,温暖着寒夜里的人,他的医术、仁心、医德就像一股甘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他将继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人民好医生”的定义,不忘从医初心,坚守医者之道。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材料【篇4】___,肺病科主治医师,1983年6月出生,于2007年毕业于湖北省咸宁医学院,本科学历,同年7月参加工作,从事医疗工作10余年来,他的敬业、牺牲与奉献精神,感染着周围的人。

他是一个态度温和的人,遇到有特殊困难患者,他会在经济上、物质上及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的力量;遇到无人陪护或行动不便的患者,他主动伸出手去搀扶他们,为他们送行,协助他们办理一系列繁杂的手续。

一次,他遇到一位病情较重的五保患者,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就把自家合适的衣物送给了这位患者,每天三餐时间,他都将饭打好送到患者手上,直到患者康复出院。

出院不久,他给这位患者打电话随访,叮嘱一些注意事项,患者颇为感激。

日复一日,偶然一次出行途中,突遇一个青年意识障碍,周围人群议论纷纷,无人施救,听见呼喊后,他迅速走上前,在做出判断后予以心肺复苏术,最终患者得救,意识障碍恢复,他将其安全转送至最近的医院。

2017年,他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和各种义务劳动,如前往医院扶贫社区采摘金银花、社团组织的县城卫生大扫除等;同时积极响应医院的下乡任务,如定期去医院帮扶社区养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先后在紫金、赵湾等偏远乡镇,为群众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等。

他是一个团结同事,宽以待人的人,在工作中,不以职业的便利贪图个人利益,无论是与单位打交道还是与同事相处,不计较个人得失,谦和低调,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博采众长,如有不明白或跨科的问题,他总是能够虚心向他们请教。

他还在不断完善自己,在几个值班医师中,他离家最近,每遇春节或小长假,他总是把休假的机会让给其他父母、配偶在外地的同事。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材料【篇5】___,中共党员,脑外科、创伤骨科主治医师,2014年毕业于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他在平凡岗位上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这不仅是一句对医生的训诫,也是他从医的向导。

病人住院时,亲人时常不在身边,他四处打听他的亲人家属,将患者的心愿传递到位;患病者大多心情烦躁、郁郁不安,医生不仅要把病情解释清楚,还要试着用语言将患者的情绪平复下来。

时刻为病人着想,从见到患者那一刻起,从进入手术室起,一次减少开销中,每一声嘘寒问暖里,一步步消除患者的紧张与不适应。

医生,因为热爱从事的职业,更因为愿意奉献。

他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0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领会理论精神,践行“两学一做”的党员标准,作为骨科医生的他,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依靠成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让群众满意,也让群众放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他说,“我将不断地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师而不懈奋斗。

”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材料【篇6】___,中共党员,___区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内分泌科主任医师,___区人民医院内科支部书记。

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他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带领全体党员冲锋在前。

从医34年来,他一直从事内科一线临床工作,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尽职尽责,热心服务患者,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业务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断加强理论技术修养,积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先后在天津医大总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医院进修学习,在医院率先开展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熟练冠心病、肺栓塞、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是医院内分泌科学术带头人。

自2003年担任科室主任以来,为科室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所在科室业务总量逐步增长,特别是近十年科室业务量和经济收入名列前茅,所在科室连年被评为院级先进科室,科室多次被评为局级先进单位。

他本人多次获得院级和局级先进个人。

由于工作突出,他曾先后获得区级和市级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评为天津市人民满意好医生称号!作为2003年非典时期的医院抗击非典专家组成员,面对今年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作为共产党员的他在支援湖北的倡议中率先报名,在医院的抗击一线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再次披挂上阵,身先士卒,不分昼夜,连续工作100个工作日以上无休息;同时与所在科室员工一道积极面对各种不确定危险因素,终于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与此同时他还兼任隔离病区主任,面对院领导的重托,和各种各样困难,他没有怨言,他积极奔波于各个点位,圆满完成了抗击疫情的最困难时刻的各项工作。

相关主题